孫 靜,劉 暢,王建國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為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了解目前農村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2011年9月對河南省農村居民進行了衛生服務需求與滿意度的抽樣調查,現報告如下。
以河南省18個地市的180個村的農村居民為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與單純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將河南省18個地市按市縣分層,每層抽取5個鄉鎮,每個鄉鎮抽取兩個村,共計180個村,每個村抽取居民5人。預計調查農村居民900人,實際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35份,有效回收率93.5%。
根據研究目的,設計農村居民衛生服務需求與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年齡、性別、婚姻狀況、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距鄉衛生院的距離、患病后的首診地點等)、衛生服務需求情況(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和對現有醫療衛生服務的滿意情況(對居住地的醫療衛生服務環境、服務范圍、服務條件、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等)。
本研究采用橫斷面研究方法,研究對象自填或由調查員代填(若調查對象因文化程度所限無法自填時)問卷方式進行。挑選認真負責的學生經過培訓作為調查員,組織學生先進行預調查。根據預調查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正式調查時統一調查方法,統一確定有效問卷的標準(問卷內容填寫完整、無缺項漏填和邏輯錯誤的為有效問卷,若有缺項漏填或邏輯錯誤的為無效問卷)。錄入前整理調查表,剔除無效問卷,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
應用SPSS 12.0 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分析。
935名農村居民中年齡最小18歲,最大68歲,平均(42.77 ±11.35)歲(見表1)。
935名農村居民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的需求情況見表2。
935名農村居民對居住村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環境、范圍、條件、質量和醫療衛生人員的服務態度的滿意情況見表3。
調查發現,目前河南省農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仍處于較低水平。50.4%的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37.8%的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000~5000元之間,人均年收入在5000~8000元、8000~10000元和高于 10000元的居民分別占9.8%,1.7%和 0.3%(見表1)。
83.8%居民在自己或家人身體不適時首選的就診地點為本村診所。到鄰村診所就診的居民僅有6.3%,到鄉衛生院就診的居民有7.9%,到縣醫院就診的居民更少,僅2.0%(見表1)。因此,要想讓農村居民方便地享受到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必須大力加強農村村級衛生室的建設。

表1 935名農村居民的基本情況

表2 935名農村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

表3 935名農村居民的衛生服務滿意情況
39.7%的農村居民在自己或家人患病時選擇住院治療,60.3%則更愿意選擇開設家庭病床由醫務人員提供上門服務;87.1%的居民需要在村里得到中醫中藥服務;97.4%的居民需要在村里進行疫苗接種;95.4%的居民需要在村里得到婦幼保健服務;92.7%的居民需要在村里得到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技術服務;97.6%的居民需要在村里得到健康教育服務;97.0%的居民需要在村里得到地方病防治服務;96.6%的居民需要在村里得到慢性病防治服務;95.5%的居民需要村里有自來水;93.2%的居民需要使用衛生(水沖式)廁所;97.2%的居民需要在村里得到康復服務;96.7%的居民需要村里建立健康檔案;97.0%的居民需要在村里得到常規化驗服務。說明現在的農村居民除了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之外,更需要得到預防保健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
對居住村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環境表示很滿意的僅占8.5%,比較滿意的25.3%,基本滿意的45.2%,不滿意的21.0%;對居住村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范圍表示很滿意的有11.1%,比較滿意的24.7%,基本滿意的49.3%,不滿意的14.9%;對居住村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條件表示很滿意的僅5.1%,比較滿意的16.3%,基本滿意的41.0%,不滿意的37.6%;對居住村醫療衛生人員的服務態度表示很滿意的有19.1%,比較滿意的36.5%,基本滿意的39.8%,不滿意的4.6%;對居住村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表示很滿意的有12.7%,比較滿意的36.0%,基本滿意的40.3%,不滿意的11.0%。說明農村村級衛生服務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綜上所述,有必要著力健全和完善農村基層的衛生服務網絡,重視和加強農村基層的衛生人員隊伍建設,提高衛生服務質量,擴大衛生服務范圍。使農村居民能夠方便地享受到質優價廉的衛生保健服務,對于提高農村居民健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