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有梅,辛 穎
(1.武威市人民醫院,甘肅 武威 733000;2.武威職業學院,甘肅 武威 733000)
早產兒,尤其是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營養需要量高,但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容易發生胃腸道功能障礙,許多患兒甚至不能耐受經口喂乳。針對早產兒的生活特點,尋找合適的喂養方法,是提高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成活率及發展過程和預后最大優化的關鍵之一。為探討最適合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喂養方式,選擇我院66例住院需胃管喂養的低出生體重早產兒(LBW),分別采用間斷鼻飼注入喂養、輸液泵間斷鼻飼輸注喂養兩種方式,觀察其結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兒中胎齡在29~34周時出生的體重在1200~1900 g的早產兒66例。均為因吸吮無力、吞咽不協調需鼻飼喂養,排除了窒息、感染、肺透明膜病及先天畸形等嚴重疾病,生后3天內的患兒。將66例患兒隨機分為A、B 兩組。A 組為間斷鼻飼喂養組,共33例,男17例,女16例。B 組為輸液泵間斷鼻飼喂養組,共33例,男15例,女18例。兩組患兒在性別、胎齡、出生體重、開始喂養時間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所有觀察對象均同時按早產兒常規護理,進行部分靜脈營養,直至達到完全胃腸道營養。經鼻腔插入新生兒胃管,各組用同一品牌早產兒配方乳。A 組:起始奶量每次2 ml/kg,用10 ml 無菌注射器將奶液緩慢注入,持續時間3~5 min,每兩小時一次,每天遞增2 ml/kg;B 組:先使用微量輸液泵持續鼻飼輸注一小時,起始奶量2 ml/次,間歇兩小時后再繼續進行,每天遞增2 ml/kg。
開始鼻飼后即觀察兩組早產兒鼻飼的奶量和嘔吐情況。每3小時測量胃內殘余奶量,記錄開始喂養時間及開始達到完全胃腸道內喂養時間、平均住院日。下列情況考慮喂養不耐受[1]:a嘔吐;b 腹脹;c 胃殘留量超過上次喂養的1/3;d 胃殘留物被膽汁污染;e 大便潛血陽性;f 呼吸暫停及心動過緩的發生明顯增加。

表2 兩組喂養結果比較
表2結果顯示,兩組平均住院時間無顯著性差異,兩組喂養方式的喂養不耐受發生例數呈逐漸降低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4,P<0.05);黃疸持續時間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結果看出,輸液泵間斷鼻飼輸注喂養組喂養耐受性最好,達到完全胃腸喂養時間最少。
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各個器官的功能都未成熟。消化系統的功能極差,各種消化酶不足,膽汁分泌減少,對脂肪的消化吸收較差,喂養不當易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而合理早期微量喂養能提高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促進胃腸道運動功能的成熟,有助于胃腸道組織結構完整。目前大家已達成共識:早期微量喂養能減少喂養不耐受性及胃腸功能損傷的發生比例。但對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早期微量喂養較合理,仍有不同的意見。推注法喂養比較符合消化生理,能刺激胃腸道激素的周期性釋放,不抑制胃動力[2]。但由于是手工操作,易出現推注量和壓力的變異。短時間內注入一定量的奶液,易引起胃過度擴張。而早產兒的胃排空較慢,返流率又高,會增加吸入的可能,甚至影響肺功能,與喂養相關的呼吸暫停也較多。推注法喂養組發生呼吸暫停14例,發生率42.42%,比輸液泵間歇輸注法喂養組發生呼吸暫停率高。早產兒胃容量小,胃腸動力差,容易出現嘔吐、腹脹、胃潴留現象,甚至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而輸液泵持續喂養能減少胃潴留和呼吸暫停的次數[3]。周小堅等[4]研究也表明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更易耐受持續胃管喂養。輸液泵間歇輸注法喂養,采用輸液泵持續鼻飼喂養一小時,腸腔緩慢接受胃腸營養,克服了推注法喂養中推注量和壓力的變異,不易引起急性胃擴張及返流。間歇兩小時后,再繼續交替進行,可以促進胃腸道運動功能成熟,增加了腸蠕動的強度及規律性,降低了喂養不耐受比例。輸液泵間歇輸注法喂養組發生喂養不耐受4例,發生率12.12%;推注法喂養組發生喂養不耐受11例,發生率3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早期微量喂養進入腸腔的乳汁可以直接營養腸道細胞,促進胃腸激素分泌以及腸道黏膜消化酶的分泌,是增強胃腸動力和促進胃腸道功能成熟的良性刺激,并有利于建立腸道正常菌群,促進尿膽原的生成,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減輕黃疸。近年來有研究發現,早期微量喂養有利于早產兒胃腸道血液的供應,刺激血清胃腸激素水平,促進胃電活動及胃腸動力[5];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腸道喂養很復雜,應用科學合理的喂養方法以滿足他們在營養方面的特殊需求,是提高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成活率的重要途徑。輸液泵間歇輸注法喂養是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較好的喂養方式,值得推廣。
[1]董梅,王月華,丁國芳,等.極低出生體重兒胃腸喂養的臨床觀察[J].中華兒科雜志,2003,41(1):87-90.
[2]金漢珍.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張玉俠.持續胃管喂養對極低出生體重兒營養狀況及胃腸道動力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11-13.
[4]周小堅,陳鮮威,劉江勤.持續鼻飼喂養與間斷鼻飼喂養對極低出生體重兒的療效評估[J].新生兒科雜志,2005(20):49-52.
[5]趙宇,祁俊明,丁國芳.極低出生體重兒早期喂養的臨床觀察[J].臨床兒科雜志,2007(25):19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