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林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上的常見病之一,多見于中老年患者,約占全部骨折的3.58%[1],骨折愈合率較低,容易發生股骨頭壞死。目前治療股骨頸骨折的主要手術方法有骨折內固定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三種,本次研究就全髖關節置換術和骨折內固定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山東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2008年0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股骨頸骨折中老年患者64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62.7±8.8)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全髖關節置換術組)33例和對照組(骨折內固定術組)31例,兩組從年齡、性別、病情等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2]觀察組采用后外側小切口全髖關節置換術,對照組采用空心釘骨折內固定術,兩組患者術后均常規抗感染、抗凝及運動鍛煉指導。
1.3 療效評價標準 依據Harris評分法[3]:(1)痊愈:90~100分;(2)顯效:80~89分;(3)有效:70~79分;(4)無效:<70分;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單位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經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獲得有效隨訪,隨訪時間6個月~3年,平均隨訪時間(2.4±0.7)年,兩組患者手術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療效比較
由表1可知,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0%,明顯高于對照組(83.9%),二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標及平均住院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標及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由表2可知,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并發癥情況及平均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并發癥主要為假體松動1例,對照組并發癥主要為股骨頭壞死1例、股骨頭遠期塌陷1例。
中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質疏松導致骨脆性增加,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此外中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導致骨折愈合困難,治療不當可引起深靜脈血栓、股骨頭壞死及骨折不愈合等嚴重并發癥。
目前治療股骨頸骨折的主要手術方法有骨折內固定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三種,空心釘骨折內固定術經皮穿刺,操作簡便,創傷較小,有效增加骨折端的穩定性,但早期功能鍛煉易導致股骨頭塌陷、壞死;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臥床時間短,減少臥床誘發的一系列并發癥,且髖關節功能恢復明顯由于骨折內固定術,近幾年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時間縮短,手術出血量減少,手術安全性越來越高[4-5]。
綜上所述,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李康華,羅小中,胡懿鄰,等.人工髖關節置換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J].臨床醫學研究,2009,26(12):2249-2251.
[2]石鑄,陳江,馬江川.老齡高危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療效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12):1061-1063.
[3]Lim YW,Kwon SY,Han SK,et a1.Postoperative mortality and factors related to mortality after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femoralneck fractures[J].J Arthroplasty,2009,24(8):1277-1280.
[4]許猛,張立海,毛智,等.三種手術方式治療老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療效比較[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0,24(12):1419-1423.
[5]夏炳樹.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28例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