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在男性青年疾病中,精索靜脈曲張是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一般在男性青年26歲左右發生。臨床上一般將精索靜脈曲張分為臨床型與亞臨床型精索靜脈曲張。前者一般可以較為準確地加以診斷,但是對于后者而言,由于其觸診不是非常地明顯,那么就很容易被漏診或誤診[1]。對于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Color Doppler Now Imaging,CDFI)來對VC加以診斷,下面采用資料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經手術證實的68例VC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筆者回顧分析了2009年12~2011年12月廣西北海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VC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21~35歲,平均(29.2±3.2)歲;其中有42例超聲檢查前臨床診斷為VC,而26例以不育就診,主要的診斷標準為患者的精液出現異常現象。選取的正常對照組(n=60)為會陰部不存在不適且生育狀況正常的健康男性青年,平均年齡(29.3±3.6)歲。
1.2 方法
1.2.1 儀器 采用GELOG3型、ALOKA3500型及ALOKA5000型彩色超聲診斷儀,高頻探頭選用7.5~10.0MHz。
1.2.2 診斷方法 患者組與健康對照組均取仰臥位及站立位相結合的臥位,對會陰部進行充分暴露,將陰莖提起與下腹壁相接,運用常規的檢查方法對精索靜脈加以檢查,對精索靜脈在平靜呼吸以及Valsalva試驗時的精索靜脈內徑(DV)、反流信號的持續時間及最大反流速度(Vmax)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準確測量。將健康對照組與患者組在上述3方面進行對比[2]。
1.2.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由Microsoft Excel及SPSS17.0兩個軟件加以統計、處理及分析,所有出現的均值均以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加以表示。運用χ2檢驗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健康對照組與患者組之間呈現出統計學差異。
2.1 超聲聲像圖臨床表現 本組68例患者中,單左側VC患者數為52例,4例表現為單右側VC,剩下的12例為雙側精索靜脈曲張。本組患者經高頻多普勒彩超之后,可觀察到本組患者陰囊的根部精索內出現了類似于蜂窩狀的物體結構,對于一部分管腔而言,其內部均可發現存在云霧狀的低回聲,其內鏡≥0.18cm,經過Valsalva實驗,其內鏡出現了增寬的現象,其內徑≥0.2cm。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其中觀察到靜脈血流信號,及發現存在返流信號,TR值在1s以上。本組68例患者在手術之前超聲全部能夠診斷為VC,與手術所見的符合率為100%。對于正常健康組而言,其精索靜脈的內徑全部<1.7mm,而且陰囊根部均為出現蜂窩狀結構,僅有3例可以發現有返流信號的出現,但TR<0.5s。
2.2 Valsalva試驗時精索靜脈的DV、TR以及Vmax與正常健康組之間對比 Valsalva試驗時精索靜脈的內徑(DV)、返流信號持續時間(TR)以及最大返流速度(Vmax),兩組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1),見表1。

表1 Valsalva試驗時精索靜脈的DV、TR及Vmax與正常健康組對比
精索靜脈曲張(VC)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男科疾病,其重要性在于VC與男性不育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一種公認的男性不育重要因素。近年的研究顯示,VC最早可發生于兒童期或青春發育期[3]。有文獻報道[4],9歲以前小兒未見精索靜脈曲張,從10歲開始,發生率升至5.7%,ll~14歲時為19.3%,在青少年中,精索靜脈曲張的患病率與年齡有明顯關系。本組VC中,青壯年前發病占78.40%,也體現了VC發病的年齡段多在青壯年[5]。
綜上所述,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較為清晰地對擴張性的精索靜脈加以顯示,對VC的診斷率較高,為首選方法。對臨床準確診斷VC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應該在臨床上加以推廣并應用[6]。
[1]李建鋒,林家東.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精索靜脈曲張的臨床價值[J].吉林醫學,2010,31(15):2183.
[2]陶南生,萬勇,吳細梅,等.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精索靜脈曲張的體會[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3):404-405.
[3]白雅芝,尚玉才,張元林,等.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精索靜脈曲張臨床分析[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0,31(4):279-280.
[4]王新房.臨床技術操作規范·超聲醫學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44.
[5]馬巖萍,任芳.精索靜脈曲張162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7,6(4):66-67.
[6]吳榮鵬,張義連,王旬.精索靜脈曲張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J].當代醫學,2010,16(2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