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會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臨床表現為呈帶狀分布的簇集紅斑、水皰,伴有局部的神經痛。中醫稱為“纏腰火丹”,“蛇盤瘡”等,我們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應用傷科靈噴霧劑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并觀察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14例帶狀皰疹患者均來自天津市海河醫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皮膚科門診就診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61例,男22例,女39例,年齡30~72歲,病程1~16d;對照組53例,男25例,女28例,年齡22~75歲,病程2~18d。兩組患者均符合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并且具有可比性(P>0.05)。
1.2 排除標準 對泛昔洛韋,傷科靈噴霧劑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泛昔洛韋250mg,口服Tid,維生素B1100mg肌注Qd,B12250μg,肌注Qd;觀察組除以上治療外,加外用傷科靈噴霧劑,每日3次,共1周。
1.4 觀察療效標準 分4級,治愈為皮疹消退,疼痛消失;顯效為輕度疼痛,70%皮疹消退;有效為中度疼痛,30%皮疹消退;無效為重度疼痛,少部分皮疹消退。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并且觀察所有患者后遺神經痛(PHN)的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2.0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觀察療效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進行比較,后遺神痛發生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療效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為1.6%,對照組的發生率為1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5)(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療效比較[例(%)]
2.2 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治療前后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檢查未出現異常。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主要侵犯皮膚和神經,初次感染后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后根的神經節中[1],當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低下時,病毒可被再次激活,使受累神經節發生炎癥及壞死,從而產生神經痛。病毒沿相應的周圍神經而波及皮膚,產生皮疹。泛昔洛韋[2-3]是阿昔洛韋的前體藥物,口服后在腸道和肝臟中轉變成噴昔洛韋,它的抗病毒機制表現為在病毒感染的細胞內,通過病毒胸腺激酶磷酸化、細胞酶雙磷酸化和三磷酸化過程,形成三磷酸泛昔洛韋,或與病毒DNA聚合酶競爭性結合,或者摻入病毒DNA中引起DNA鏈中斷,從而對病毒起到抑制或殺滅作用。同時靈噴霧劑[4]含有多種抗菌成分可有效殺死,抑制多種細菌,病毒。本藥還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微循環的作用,且藥物微粒直達病變部位,滲透迅速,起效較快。本研究結果顯示,傷科靈噴霧劑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療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1]顧煒,張永熙,尹瑩.喜炎平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5):188-189.
[2]黃必然,許維華,陳俊釗,等.泛昔洛韋并理療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19):154.
[3]裴麗英,李艷超.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64-66.
[4]陳凱,唐昌俊.傷科靈噴霧劑治療燒燙傷512例臨床觀察[J].現代臨床醫學,2007,33(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