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胡豐
尿道下裂是小兒泌尿外科常見的病,文獻[1]報道顯示小兒尿道下裂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一般認為其發生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02年3月~2011年11月深圳某教學醫院對尿道下裂患兒分別采用保留尿道板手術治療與橫斷尿道板手術治療進行分析,總結手術經驗,為以后的手術療效進行前瞻性的評估。
1.1 一般資料 選自深圳某教學醫院2002年3月~2011年11月期間,初次就診并初次手術治療的患兒共73例,其中34例患兒采用橫斷尿道板手術治療(A組),39例患兒采用保留尿道板手術治療(B組)。橫斷尿道板的術式包括:橫裁包皮島狀皮瓣管狀尿道成形術(Duckeet法)、橫裁包皮島狀皮瓣管狀尿道聯合尿道口“U”形皮瓣卷管法(Duckeet+Duplay法)和陰囊縱膈皮瓣法,進行的手術例數分別為28例、4例、2例;保留尿道板術式包括:尿道口前移陰莖頭成形術(MAGPI法)、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法(Mathieu法或flip-flap)、加蓋島狀皮瓣法(Onlay island flap法,簡稱Onlay法)和尿道板縱切卷管法(Snodgrass法,進行的手術例數分別為6例、8例、7例、18例。研究對象最大年齡為14歲,最小年齡為2歲,平均年齡為(4.4±1.1)歲。
1.2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行×列x2檢驗。
2.1 患兒的年齡分布、Barcat分型、尿道下裂程度和畸形情況見表1~4。結果顯示在采用保留尿道板治療和橫斷尿道板治療兩種不同手術方式的患兒在年齡分布、Barcat分型、陰莖下彎程度和合并畸形情況在統計學上均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患兒術后總體情況見表5~7。由表5可以看出A組治愈率與B組治愈率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表6結果可知不同Barcat分型尿道下裂患兒采用不同手術方式術后治愈率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由表7可知尿道下裂患兒采用不同手術方式術后治愈率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兒的年齡分布[(n(%)]

表2 不同Barcat分型在兩種手術方式中的分布[(n(%)]

表3 不同陰莖下彎程度兩種手術方式中的分布[(n(%)]

表4 尿道下裂患兒合并畸形情況([n(%)]

表5 采用不同手術方式的尿道下裂患兒的效果[(n(%))]

表6 尿道下裂Barcat分型的療效分析[(n(%))]

表7 不同陰莖下彎程度的尿道下裂患兒的術后效果評價[(n(%))]
尿道下裂是小兒泌尿系統常見的先天畸形。尿道下裂男嬰的發病率約為1/250~1/125,占出生活產男嬰0.8‰~8.2‰[2]。手術是矯正畸形的唯一方法。目前,雖然臨床上尿道下裂修復手術的方式有300多種,方式復雜多樣,治療效果卻不盡人意且并發癥多。由表5可知,采用保留尿道板的尿道成形術治療尿道下裂患兒的治愈率為87.18%,與橫斷尿道板手術治療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楊建林[3]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尿瘺是尿道下裂手術的嚴重并發癥,本項目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保留尿道板手術治療的患兒術后尿瘺發生率比采用橫斷尿道板手術治療的發生率低(P<0.05)。這與文獻[4-6]報道相一致,說明保留尿道板的手術方式在治療尿道下裂,不僅在治愈率上還是術后尿瘺并發癥的發生率上,都要優于橫斷尿道板手術治療[7]。
[1]魏武,高建平,張征宇,等.尿道下裂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統畸形的臨床分析及治療[J].中華男科學,2003,9(7):517-519.
[2]吳階平.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505-506.
[3]楊建林.保留尿道板的尿道成形術治療尿道下裂5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3):144.
[4]張濰平,黃澄如,白繼武,等.尿道下裂尿道成形術后尿瘺的修復[J].中華小兒外科志,1994,15:286-287.
[5]李式瀛,黃金井,林子豪,等.應用陰囊縱膈血管蒂皮瓣修復尿道下裂[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1984,6:25-27.
[6]Snodgrass W,Yucel S.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 for distal and proximal hypospadias repair[J].J Urol,2007,177:698-702.
[7]彭波.尿道下裂術后尿道狹窄24例治療的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