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龍 劉建洛
絕大多數直腸癌患者,可以通過根治性切除手術得到較好的治療,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大幅提高,但術后局部復發(1ocalrecurrence,LR)也是比較常見的導致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1]。據報道,直腸癌根治術后出現局部復發的發生率為50%左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而且死亡率也相對較高[2]。本研究中,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間,我院實施的100例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其中20例出現術后局部復發,給予根治性切除術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間,我院實施的100例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其中20例出現術后局部復發,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39.5~65.8歲。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定期復查時發現,或者出現腸梗阻、腹痛、腹部腫塊等臨床癥狀),以及相應的輔助檢查結果(進行癌胚抗原實驗室檢查,腹部B超、CT、磁共振、氣鋇雙重造影等影響學檢查或者纖維結腸鏡檢查),判定腫瘤大小、復發部位,以及淋巴結有無轉移等情況。依據WHO相關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直腸癌根治術后局部復發。復發的時間,多發生在術后6~12個月。
1.2 術后局部復發的手術方式眾多術式中,其中Dixon手術方式比較容易出現術后吻合口復發。Miles手術方式,術后容易出現會陰部復發[3]。直腸癌根治術出現術后局部復發的20例患者中,其中實施Dixon術式的有16例,實施Miles術式的有4例。
1.3 術后局部復發的病理組織學類型 直腸癌根治術出現術后局部復發的20例患者中,浸潤型腺癌16例(高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5例),黏液腺癌3例,未分化癌1例。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20例根治性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的病理組織學類型[n(%)]
1.4 局部復發的治療方法
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相應地根治性手術和姑息性手術治療。
1.5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0例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其中20例出現術后局部復發,局部復發率為20.0%。20例局部復發患者,有12例實施根治性手術,8例實施姑息性手術,術后隨訪2年,與姑息性手術的術后生存期(17.3個月)相比,根治性手術的術后生存期(35.4個月)明顯延長,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2。

表2 根治性手術和姑息性手術的術后生存期比較
直腸癌根治手術后隨訪兩年或者兩年以上,在手術野范圍內或者原發腫瘤部位再次出現腫瘤病灶,有的甚至伴有遠處轉移,稱之為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4]。據報道,直腸癌根治手術發生術后局部復發的比較常見的部位是吻合口、會陰部、骨性骨盆、盆內鄰近臟器、淋巴結,以及腹膜等[5]。局部復發的臨床癥狀多以便血、里急后重、便頻、會陰部疼痛、泌尿系統癥狀或者陰道流血等臨床癥狀為主。
局部復發和預后與直腸癌病理特征,有著比較大的關聯。而且,直腸癌局部復發率及5年生存率,與腫瘤擴散程度有關。據報道[6],復發腫瘤病灶局限在肌層以內,沒有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局部復發率僅5%~10%,5年生存率可達80%~90%,預后較好;復發腫瘤病灶侵犯肌層,則容易出現盆腔復發;復發腫瘤病灶穿透腸壁的患者,術后大多數會出現復發。因此,Dukes分期越高,其復發率也相應增高。
局部復發與腸外淋巴結清掃程度有很大的關系。淋巴結轉移越多,其局部復發率越高,盆腔殘留癌細胞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手術過程中,要應該重視對腸周淋巴組織的清掃。所以局部復發直腸癌進行再次手術治療的預后因素,可能與首次術式、Dukes分期等因素有關。在患者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對于根治性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患者,盡可能地給予根治性切除術。
總之,對直腸癌術后復發病灶的患者行根治性切除術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預后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