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利民
喬治·弗里德曼的代表性預測
新近美國及西方戰略界、學術界有關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瞻性、戰略性、“高仿真”性評估,當以喬治·弗里德曼《未來一百年大預測》最有代表性,其思維模式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與那些預言中美必有一戰,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必然以中國為一方、以美國為另一方,必然是中美對決以及分別以中、美為首的兩大集團決戰的觀點不同,弗里德曼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是在中美之間展開,甚至也不是在現有的大國圈子中展開。他預測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在以日本-土耳其等為一方的聯盟與以美國-波蘭為另一方的聯盟之間展開。
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在2050年爆發?
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前格局——美國與日、土聯盟對峙。弗里德曼在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前國際格局時分析說,2020年前后,國際社會目前普遍看好的中俄兩大國將走向政治經濟失敗、“垮臺”,不再是大國格局中的主要戰略力量。他并認為中國尤其將因為封閉型的地緣政治環境、人口和勞動力縮減、市場和能源匱乏,以及政治社會不穩定而崛起“失敗”并走向“分裂”,故而“無暇對外伸張力量”。在中俄發展崛起“失敗”的同時,歐亞大陸將興起日本、土耳其和波蘭三大“新強權”。其中日本將恢復國力上升勢頭,壓住中國,謀求重新控制中國及俄遠東地區,重溫二戰時期的“大陸政策”舊夢;土耳其將崛起為世界前十大經濟體,并挾其雄踞歐亞非三大洲十字路口的地緣戰略優勢,企圖整合伊斯蘭世界,恢復奧斯曼帝國的版圖;波蘭重新崛起為歐洲大國,并主導東歐各小國組成一個強大的東歐集團,東遏俄羅斯,西壓德、法等歐洲傳統大國。
因日本要在東亞恢復獨占東亞的“大陸政策”、土耳其企圖重溫奧斯曼帝國舊夢,控制歐亞大陸“心臟地帶”,兩國并結成戰略同盟,因而再度構成對美國歐亞霸權的威脅,美國與日-土聯盟圍繞歐亞大陸主導權形成新的對抗關系。2050年,美國聯合新崛起的波蘭與日-土聯軍決戰,第三次世界大戰由此爆發。
在弗里德曼《未來一百年大預測》一書中,第三次世界大戰于2050年12月24日爆發,這一天正是感恩節。戰爭以日本偷襲美國的太空作戰基地和“衛星作戰系統”開始。開戰之日,日本從月球秘密基地的反方向向美國太空基地和“衛星作戰系統”發射了大量“月球石極音速武器”,并在土耳其太空部隊的配合下,很快使美國的太空基地和“衛星作戰系統”癱瘓,其幾個主要太空作戰平臺被摧毀,太空人員全部戰死,主要戰力僅殘存幾百架“極音速”戰機。初戰失利后,美國憑借一套殘存的老舊系統偵測到攻擊源于日本和土耳其,并開始整合殘存力量,對日土聯軍發動反擊,戰局形成僵持。此后,美國開始擴建“極音速”機群,迅速恢復了戰略優勢,美國及其盟友開始大反攻。戰爭以美國及其盟友的勝利告終。戰后,美國進入到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第三次世界大戰預言給我們哪些啟示
弗里德曼新書《未來一百年大預測》有不少荒誕離奇的情節,但他關于第三次世界大戰及有關世界發展大趨勢的認識仍能給我們不少有用的啟示。
首先,為什么綜合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遠遠高于非西方國家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其戰略精英乃至戰略界仍醉心于研究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及有關第三次世界大戰各種假設性場景?這是值得深思的。盡管和平與發展是世界潮流和時代主題,然而,誠如鄧小平同志所言,和平問題和發展問題,“迄今”一個也沒有解決。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險性雖然不大,但并沒有、目前也不可能完全排除。由于在確保國家生存與安全議題上不能計成本,哪怕發生世界大戰的危險性只有百分之一,國家就要做百分之百的準備。美國歷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報告》、《四年防務評估》等戰略性文件,雖然不提第三次世界大戰,有時甚至把反恐、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等置于威脅排行榜前列,但其軍事準備明顯是為了應對全球大戰和大國戰爭。有鑒于此,我們雖然要繼續堅持和平發展,堅持韜光養晦,堅持“和諧世界”主張,但也不能不為應對百分之一的戰爭危險性作百分之百的戰略準備。這里可以套用一句老話:“敵人還在磨刀,我們也要磨刀”。
其次,弗里德曼筆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不以中美大戰為主要線索,甚至把中國仍然視為美國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盟國,這種思維路徑未免不合美國戰略界的主流意識。但弗里德曼不以中國為戰略對手不表明他喜歡中國及中國的發展,相反,這是美國戰略界中國觀的“弱中國范式”復活和另一種版本的“中國衰落論”,其思維路徑是美國先以政治經濟手段打斷中國發展進程,而后“弱中國”成為日本侵略對象,中國不得不因對抗日本而與美結盟,因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美日關系的“再循環”。盡管弗里德曼們唱不衰中國,但其有關中國經濟、政治的“問題分析”也值得我們警惕,如人口老齡化和勞動人口衰減問題,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資源能源缺口問題,以及中國地理上北沙漠、西高山、南叢林、東大海,實際上形同孤島的不利位置等。
第三,“敵人還在磨刀,我們也要磨刀”,這話很對。但磨什么刀?在哪里磨刀?都是戰略問題,也需要有戰略思考。是要發展一支全能的全球性軍事力量還是發展一支以保衛國家和平與發展為目標、有所側重的區域性軍事力量?這也需要全面的戰略評估。弗里德曼新書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是,未來戰爭主戰場在太空,主戰力量是高技術的空天力量和“極音速武器”,“全民戰爭”、“全球戰爭”、“總體戰”等傳統戰略思想可能已經過時。傳統的軍事力量構成和傳統的戰略兵器也可能已經過時。如何適應世界軍事科技革命,打造一支具有新科技、新裝備,適應新時代、新戰場和新戰爭的軍事力量,迫切要求前瞻性的戰略與政治指導。(摘自《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