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黎霞
固定資產投資是社會固定資產再生產的主要手段。通過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活動,國民經濟不斷采用先進技術裝備,建立新興部門,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和生產力的地區分布,增強經濟實力。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Delone and Summers(1992)研究了美國固定資產形成(固定資產占GDP比重)同人均GDP的關系,結果顯示兩者之間的正相關關系。Podrecca.E.and Gameci.G(2001)認為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東、中、西部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的發展已追趕上某些發達國家的水平,中部地區逐漸崛起,而西部地區的發展相對落后,特別是近年來東、中、西部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西部地區的GDP遠遠落后于東、中部地區,而由于產值的差距使更多的固定資產的投資涌向東部地區,這樣就加劇了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本文選取2006~2010年的數據,從東、中、西部GDP的產值的差距而引起的誘發投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1.1.1 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的函數關系
由產量的增長而引起的投資稱為誘發投資,設y(t)是t時刻的國內生產總值,I(t)是t時刻的誘發投資,dy/dt表示GDP的變化率,d I/dt表示投資的變化率。根據對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的統計資料,可以得出投資與投資增量之和與GDP增量之間成比例關系,建立GDP與固定資產投資之間的微分方程:

即:

v=const.>0,v稱為投資系數。即由GDP的增長而誘發投資增長系數。
為了對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進行實證分析,將方程也可以寫成:

可以用2009~2010年的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量即差分Δy/Δt近似代替 d Y/dt,即 dy/dt≈Δy/Δt=Δy,Δt=1,類似d I/dt=ΔI,可以將東部地區的地區生產總值與固定資產投資之間的關系寫成:

以2009年至2010年的數據擬合(2)式,用MATLAB軟件計算可得b1=0.1346489,b2=0.189512。則回歸方程為ΔY=0.1346489I+0.189512ΔI。復相關系數0.934673534 ,其中則微分方程d Y/dt=0.1346489I+0.189512d I/dt,即:

東部地區的投資系數是7.9874286.
1.1.2 中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的函數關系,

表2 2009~2010年中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 (單位:億元)
以中部地區2009~2010年的數據擬合(2)式,用MATLAB軟件計算可得,b1=0.164853,b2=0.265247。則回歸方程為 ΔY=0.164853I+0.265247ΔI。復相關系數R=0.945312234。
則微分方程為d Y/dt=0.164853I+0.265247,即

中部地區的投資系數5.9743736。
1.1.3 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的函數關系,

表3 2009~2010年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 (單位:億元)
以西部地區2009~2010年的數據擬合(2)式,用MATLAB軟件計算可得b1=0.187962,b2=0.048314724。則回歸方程為 ΔY=0.187962I+0.048314724ΔI。復相關系數R=0.954703423。
則微分方程為d Y/dt=0.187962I+0.048314724d I/dt,即:西部地區的投資系數為4.98287。

從上述數據來看,2009年東部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為126682億元,是西部地區投資的2.370351244倍,是中部地區投資的1.9638245倍。2010年東部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為133120億元,是西部地區投資的2.1823倍,是中部地區投資的1.66224倍。2009年東部地區的生產總值為211886.9億元,是西部地區生產總值的3.16374332倍,是中部地區的GDP的2.45116597倍。2010年東部地區的生產總值為247663.1億元,是西部地區GDP的3.06417倍,是中部地區GDP的2.375676倍。東部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高于中、西部地區,而東部地區的生產總值遠遠高于中、西部地區,這種由于產值的增長而引起的投資稱為誘發投資。從以上的回歸分析及微分方程得到東部地區由于GDP的增長誘發投資的投資系數為7.9874286,中部地區由于GDP的增長誘發投資的投資系數是5.9743736,西部地區由于GDP的增長誘發投資的投資系數是4.98287。
若生產函數給定,即微分方程中的d Y/dt可以求出,則該方程成為一階線性微分方程,就可以從方程中求出投資額,即可以預測出今后的投資趨勢。
1.2.1 東部地區的生產函數

表4 東部地區2006~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 (單位:億元)
從2006年至2010年東部地區的GDP的增長呈線性形式,設時間為t,GDP為Y,t與Y之間存在線性關系。
用MATLAB軟件可以得出b=24220.59,a=92986.97,b為回歸系數。相關系數r=0.997176631,r與1非常接近,t與Y線性相關性大。東部地區的生產函數為:

表5 中部地區2006~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 (單位:億元)

1.2.2 中部地區的生產函數
類似可建立中部地區的生產函數為:

最后建立西部地區的生產函數。

表6 西部地區2006~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 (單位:億元)
西部地區的生產函數為:

東、中、西部地區的生產速度是一定的,即Y(t)=A+Bt,代入投資方程(1),方程(1)成為一階線性微分方程。即

東部地區投資系數v=7.9874286,東部地區的生產速度d Y/dt=24220.59,即 A=24220.59,生產時間較長時,東部地區的誘發投資為Av=193460.02
中部地區投資系數v=5.9743736,中部地區的生產速度d Y/dt=11155.495,即 A=11155.495,生產時間較長時,中部地區誘發投資為Av=66647.0546。
西部地區投資系數v=4.98287,西部地區的生產速度d Y/dt=8587.756,即A=8587.756,生產時間較長時,西部地區誘發投資為Av=42791.6717。
長期來看東部地區的誘發投資將是西部地區誘發投資的4.5209736倍,是中部地區誘發投資的2.9027542倍。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仍然十分巨大,聯合國公布的《1994年社會發展報告》列舉了四個地區差距較大的國家,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從我國目前的現狀來看,由于東部地區的區位優勢及改革開放初期的政策優勢,使我國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走在了前列。2006~2010年東部地區GDP占全國GDP的比重分別為59.52%、59.49%、59.05%、58.22%、58%,中部地區分別為23.37%、23.19%、23.37%、23.65%、23.67%。而西部地區分別為17.11%、17.32%、17.58%、18.13%、18.33%。東部經濟占全國經濟總量接近60%,中部經濟占20%左右,而西部經濟占18%左右。從人均GDP上看,相對差距在縮小但絕對差距在擴大,從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看,差距不但很大,而且還有擴大的趨勢。
從推動東、中、西部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來看,投資起著決定性作用。
從以上數據利用MATLAB軟件可以得出東部地區投資函數為:

其中I為固定資產投資,t為時間,相關系數r=0.997686。
而東部地區利用外資的函數為:

其中I為東部地區利用外資數額,t為時間,相關系數為r=0.9853。

表8 2006~2010年東部地區利用外資 (單位:億元)
從以上數據利用MATLAB軟件可以得出中部地區投資函數為:

其中I為固定資產投資,t為時間,相關系數r=0.985667。

表9 2006~2010年中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 (單位:億元)

表10 2006~2010年中部地區利用外資 (單位:億元)
而中部地區2006~2010年利用外資變化較小,在500~600億元之間,利用外資函數為:


表11 2006~2010年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 (單位:億元)
西部地區投資函數為:

其中I為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額,t為時間,相關系數r=0.992157。

表12 2006~2010年西部地區利用外資 (單位:億元)
西部地區利用外資函數為:

其中I為西部地區利用外資數額,t為時間,相關系數r=0.95397。
從以上數據來看,2006年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為54869.8億元,其中利用外資3178.2億元;中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26930.6億元,其中利用外資515億元;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17868.3億元,其中利用外資262.8億元。2006年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是西部地區的3.07倍;是中部地區的2.03倍,東部地區利用外資是西部地區的12.09倍;是中部地區的6.17倍。2010年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133120.06億元,其中利用外資4856.2億元;中部地區2010固定資產投資80084.87億元,其中利用外資662.23億元;西部地區2010年固定資產投資為60999.77億元,其中利用外資415.45億元。2010年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是西部地區2.18倍;是中部地區的1.66倍,而東部地區利用外資是西部地區的11.68倍;是中部地區的7.33倍。
對東部地區投資函數I=29478.2+13162.82t求導,得d I/dt=13162.82,即2006年到2010年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化率為13162.82。對東部地區利用外資函數I=2347.31+399.77t求導,得d I/dt=399.77,即東部地區這五年利用外資的變化率為399.77。同理可得中部地區2006~2010年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化率為7399.7924,中部地區2005~2009年利用外資幾乎保持不變。西部地區2006~2010年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化率為5696.53,利用外資的變化率為51.72。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遠高于中、西部地區,投資的變化率也遠大于中、西部地區。特別是東部地區利用外資遠遠高于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的變化率更是遠超出中、西部地區。由此可以看出東部地區由于生產的增長而產生的誘發投資遠高于中、西部地區。而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對國家的投資有很大的依賴性,國家投資多一點,中、西部經濟就發展快一點。而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及民間資本的能力不足,長此以往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缺乏后勁,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首先,中、西部地區工業衰退現象明顯,長期以來在工業化過程中,中、西部地區的一些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為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隨著自然資源的不斷消耗甚至枯竭,產業結構的不斷變化,中、西部工業地區正在逐漸喪失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優勢地位,部分工業甚至出現衰退,工業地區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其次,巨大的區域差距造成我國中、西部地區資本投入不足,區域經濟增長乏力、人均收人水平低下、勞動生產率過低等嚴重問題。大量剩余勞動力不能被本地經濟發展吸納,勢必造成一定的人才流失,農村地區的部分剩余勞動力不斷涌入城市務工。而中、西部工業大量工人面臨下崗失業危機。中、西部地區面臨嚴峻的就業問題。
同時,盡管憑借自然地理優勢和雄厚的產業基礎,加之我國政府實施了大量傾斜政策,我國東部地區經歷了快速的經濟飛躍,在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走在了前列。但是,目前在我國東南部沿海及其他幾個經濟圈,特別是大城市與特大城市地區,逐漸顯現出人口過分集中、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結構性失業等嚴重的城市問題,如果的不到及時治理和調整,我國發達城市就有可能會因膨脹而逐漸衰退。
投資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的關系。首先,固定資產投資是經濟發展的基本推動力,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既構成當期需求,拉動當期經濟的發展;同時,投資又形成未來的供給能力,對未來的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產生影響。因此,投資是影響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投資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增加投資可以促進就業增長,促進消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投資與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有直接的關系。
從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東部地區走在了前列,在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與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的大量投資,特別是吸引外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中、西部地區資本投入雖然在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以來有大幅增長,但仍處于嚴重不足的階段。特別是作為中、西部地區的投資主要依靠國家投資,而外資和民間資本在中、西部地區的投入相對來說較少。特別是,由于東部地區經濟高速的增長,使大量誘發投資進一步涌向東部地區,追逐更高的收益。從以上模型分析來看,長期下去可能使這種趨勢愈演愈烈,使東部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將是西部地區投資的4倍以上,達到中部地區的近3倍。因此,在我國今后的經濟發展及產業發展來看,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投資。
[1]蘇文惠.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宏觀經濟,2011,(5).
[2]張可云.區域經濟政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3]李福柱,丁四保.發達國家區域經濟政策的路徑建構與思考[J].開發研究,2005,(1).
[4]王樹禾.微分方程模型與混沌[M].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
[5]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2005~2009年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6]梁宗經.區域固定資產與經濟增長的定量分析[J].北方經濟,2008,(9).
[7]張嘉.我國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發展研究[J].經濟師,2008,(3).
[8]張建中.科學發展觀與西部地區經濟發展[J].甘肅農業,2005,(1).
[9]張鵬.西部地區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重慶大學學報,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