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兆洲,朱珈樂
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滲透到人們的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去,而科技進步的核心推動力,科技資源的核心資源——研究和試驗發展(R&D),對整個科技活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如何從全面、系統的角度出發,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標體系,實時反映R&D投入產出活動績效,利用預警系統進行監控和分析,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進行R&D投入產出績效分析時,研究者往往選擇運用適合多投入多產出經濟模型的DEA方法,其表現出的優勢不言而喻,而另一種為我們所熟知的方法——綜合評價方法也具有其獨特優勢。綜合評價是對一個復雜系統運用多個統計指標進行總體性評價,并用一個總指標來綜合說明被評價對象一般水平的方法,同時具有目的性、綜合性、整體性、相對性和多學科交叉性等特點。本文從廣東區域R&D的角度出發,對R&D投入產出績效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針對廣東省第二次全國R&D資源清查結果進行分析。
最早從事R&D研究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1964年編制的《為調查研究與發展活動所推薦的標準規范》(即著名的《弗拉斯卡蒂手冊》)中指出,R&D指標可被分為以下三類:一是投入指標,包括研究開發活動中投入的各種資源,如人力、物力和財力等;二是產出指標,包括研究開發活動所產生的直接結果,如專利、論文等;三是影響指標,包括研究開發活動對經濟、社會等產生的貢獻與影響,如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等。隨后,《弗拉斯卡蒂手冊》先后完成了五次修訂,分別從與其他相關手冊保持一致性、將文研究擴大到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改進手冊的表述與結構、體現政策重點、數據可對比性等方面進行了修正和改進,最終形成了于2002年底發行的《弗拉斯卡蒂手冊》第六版修訂版。《弗拉斯卡蒂手冊》第六版并沒有對R&D產出的分類作出詳細說明,僅用一句“R&D產出指標非常難以定義和獲取”帶過,但對投入指標進行了分類及詳細說明,將R&D投入指標分為R&D人員、R&D經費和R&D設施三類。在遵循系統優化原則、科學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可測性原則和盡可能地相互獨立性原則的基礎上,主要參考各版本《弗拉斯卡蒂手冊》,本文建立廣東區域R&D投入產出績效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由三級指標組成:一級指標為R&D投入產出績效指數,下設3個二級指標,即R&D投入指數,R&D產出指數和R&D影響指數;在二級指標下一共設置22個三級指標。并結合基于層次分析法中最早提出、也是使用最廣泛的特征值法構造權數,得出的各二級指標的權數,得到整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權數。

表1 廣東區域R&D投入產出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廣東省21個地市的R&D投入產出績效進行綜合評價,需要采用線性綜合評價法把各評價指標的評價分值乘以相應的權數,得到各地市的兩個二級指標,但由于各指標的量綱不同,為了避免量綱和數量級不同對評價結果的影響,需要對指標先用規格化變換法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其中,xij表示第i個評價指標的第j個地市的數據,(i=1,2,...,22;j=1,2,...,21),即各地市中第i個評價指標的最大值,,即各地市中第i個評價指標的最小值。
則第j個地市的二級指標得分可表示為:

表2 廣東區域R&D投入產出績效綜合評價結果
最后,為了反映各區域的R&D活動效率,本文令R&D投入產出績效指數等于R&D產出指數除以R&D投入指數再乘以R&D影響指數,突出“產出越多、投入越少,對外影響越大,則效率越高”的一般原則。
R&D投入產出績效指數=RD產出指數/RD投入指數×RD影響指數,得分結果如表2所示。
(1)深圳市投入產出規模領跑廣東省,以絕對優勢成為廣東省R&D投入產出龍頭,但R&D投入產出績效較差,需要在大力加快科技發展的同時注重改善績效問題。
深圳的R&D投入指標得分和R&D產出指標得分均遠高于其他各市,兩個指標得分均比第2名廣州市的指標得分高出20多分,足見深圳市在R&D投入產出績效方面對廣東省的卓越貢獻。在R&D投入方面,早在1992年全國掀起第二次改革浪潮時,深圳人就邁出了大力發展高新科技產業的步伐,截至2009年底,深圳市已有1168家R&D活動單位,當年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123650.6人年,R&D人員中有1/4為具有碩士或博士及以上文憑的高學歷人員,為深圳的R&D績效提供了較好的人才基礎;2009年全年共計291億元的R&D經費支出和3.55%的R&D經費投入強度也體現了深圳市在R&D經費投入上的強度之大遠遠超過其他各地市,也表明了深圳市將財政科技投入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投資的決心。在R&D產出方面,深圳市以企業為主體,把科研機構建在企業,使科技成果與市場有機結合,2009年共申請專利34682件,獲得有效發明專利20509件,專利所有權轉讓及許可數1675件,獲得專利所有權轉讓與許可收入37486.5萬元,分別占全省總值的56.78%、60.41%、52.99%和71.81%,可見深圳市的R&D產出成果之豐富。在其他方面,深圳市政府為了大力發展本市高新科技,加大R&D產出力度,加速R&D產出的資金化轉化力度,與商務部、科學技術部、信息產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中國科學院等合作,每年組織開展國家級、國際性的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進一步促進了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中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為建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了積極貢獻。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廣東省R&D投入產出龍頭的深圳市的R&D投入產出績效卻不盡如人意。99.993的高R&D投入得分僅換來90.873的R&D產出得分和70.496的R&D績效影響得分,R&D投入產出績效指數僅有64.066,排名全省第9位,反映出深圳市雖然一直致力于加快科技創新產業建設,形成了高投入高產出的勝景,但其存在的投入轉化為產出的效率較低的粗放模式的問題較為嚴峻,是加快建設深圳高科技產業群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
(2)廣州市以高投入高產出實現轉型升級,形成R&D投入、R&D產出和R&D投入產出績效共贏局面。
廣州市作為廣東省省會城市,其R&D投入具有環境較優、源頭豐裕、渠道暢通的優勢,雖然廣州市R&D投入指標得分和R&D產出指標得分均低于深圳市,但也緊隨其后,以兩項指標第2領跑其他各地市R&D投入產出。在R&D人員投入方面,截至2009年底,廣州市共有R&D活動單位1064家,實現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65821.6人年,在R&D人員中具有碩士或博士及以上文憑的占24.8%,均僅次于排名第1的深圳市;在R&D經費投入方面,2009年共發生188億元R&D經費支出,R&D經費投入強度為2.06%,各項R&D投入指標均居全省第2位。在R&D產出方面,廣州市以其283所高等學校和89個研究與開發機構的優勢,在2009年發表論文55780篇,出版科技著作1912種,遠遠高于其他各地市;但廣州市在企業科技投入方面與深圳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2009年全年僅實現有效發明專利6640件,實現專利所有權轉讓與許可收入7764.7萬元。
雖說廣州市在R&D投入產出水平上不如深圳市,但廣州市依靠合理的R&D投入產出結構和較高的R&D績效影響得分,以76.111的R&D投入得分換來62.133的R&D產出得分和86.413的R&D績效影響得分,在R&D投入和R&D產出僅次于深圳市的同時,以70.544的高R&D投入產出績效指數得分成為全省各地市R&D投入產出績效第2的城市,實現了R&D投入產出水平和R&D投入產出績效共同發展的和諧格局。
(3)清遠、揭陽、汕尾異軍突起,在低投入低產出的劣勢下,實現R&D投入產出績效全省前5的強勢崛起。
清遠、揭陽、汕尾3市不論在R&D投入方面還是在R&D產出方面,在廣東省各地市排位中均處于靠后位置。截至2009年底,3市分別僅有R&D活動的單位數26家、41家和9家,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580人年、1024.1人年和88人年,R&D經費投入強度僅有0.19%、0.60%和0.11%,R&D投入指數分別為全省第19位、第17位和第21位;在較低R&D投入的基礎下,3市的R&D產出也無法擺脫地位的魔咒,截至2009年底,分別以申請專利57件、109件和20件,發表論文和著作65種、209種和38種,形成新產品銷售收入110384.4萬元、263529.4萬元和473311.8萬元,在全省R&D產出指數排名第19位、第17位和第20位。
然而就是R&D投入指數和R&D產出指數排名均居全省其他16個地市之后的清遠、揭陽、汕尾3市,卻實現了R&D投入產出績效全省前5的強勢轉型,分別以40.686、42.075和40.171的R&D投入實現了40.083、40.241和40.054的R&D產出,清遠市更一躍成為各地市R&D投入產出績效第1,成為廣東省R&D投入產出績效的領頭羊。
清遠市、揭陽市和汕尾市的成功,與廣州市具有豐厚的R&D資源基礎不同,它們依靠合理控制,調度整合,在充分認識自身缺陷的基礎上,尋找突破口,大力發展高新科技工業園建設,向有限的投入要產出,盡量做到產出最大化,從而實現較高R&D投入產出績效。
(4)云浮市和河源市的R&D投入、產出和績效均處于發展起步階段,需認清形勢,找準方向,大步追趕其他各市。
云浮市和河源市R&D投入產出各項指標均較低,R&D投入不足,造成R&D產出有限,兩市分別以43.595和40.369的R&D投入指數實現了40.175和40.053的R&D產出指數,已屬不易,但云浮市和河源市在從R&D投入不足等客觀原因著手的同時,也看到了自身R&D投入產出績效較低的現狀,向清遠、揭陽、汕尾3市學習,在充分認識R&D投入不足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新科技工業園建設,向有限的投入要產出,提高R&D投入產出績效。云浮、河源市也應認清其市內高校、研究機構不多的事實,借鑒深圳市以企業為R&D主體的思想,加大開展與扶持企業R&D項目的力度,憑借企業自主研發的熱情,走出一條以企業為主體的提高R&D投入、R&D產出和R&D投入產出績效的新路子,大步向前追趕其他各市。
(5)全省各地市普遍存在R&D投入產出績效不高的尷尬現象,R&D產出指標得分均小于R&D投入指標得分。在廣州、深圳兩大R&D投入產出大市的帶領下,廣東省R&D投入產出綜合水平初具規模,但從全局看,廣東省R&D投入產出績效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全省21個地市的R&D產出指標得分均低于R&D投入指標得分,反映了廣東省R&D投入產出績效不足的現狀。
除廣州、深圳R&D投入產出綜合水平較高外,廣東省其他各地市R&D投入產出綜合水平明顯不足,R&D投入規模小,直接導致R&D產出不高,反映出廣東省R&D投入產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態,需要得到有效重視。而清遠市、佛山市、揭陽市等R&D投入小規模城市依靠合理的R&D投入產出結構,實現了較高的R&D投入產出績效指數得分,非常值得深圳市借鑒學習。
[1]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弗拉斯卡蒂手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
[2]宋劍波,王斌會.行業間R&D投入產出效益綜合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3,(5).
[3]韓兆洲.政府政績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實證研究[J].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2004,(6).
[4]王國維,謝蘭云.我國區域R&D投入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9,(11).
[5]袁衛,趙路,鐘衛等.中國R&D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