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里
(作者陳里,河南鎮平人,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先后從事教育、宣傳、紀檢工作,并有20多年的政法工作經歷。2011年10月出版博士論文著作《經濟利益與中國農民犯罪原因研究》,并列入中國社會科學博士文庫。近年來主要從事國家安全與社會管理創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農村發展與穩定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

推進農村社會管理創新是一個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我國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這是一個基本國情。要建立和諧社會,首先必須建立農民與這個社會的和諧關系。研究結果表明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社會轉型時期農民的經濟壓力是農民犯罪的主要驅動力,經濟壓力是誘導農民犯罪的主要動因。二是農民對經濟壓力的反應不是突然的,雖然有突然到來的壓力,但是大部分壓力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按照時間順序,這一過程依次劃分為:傳遞、接受、判斷、承納、化解。
經濟壓力是農民犯罪的驅動力。現代化的轉型期間,農民的犯罪案件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0年以后一直處于高位,陜西是一直在83%-86%的高位徘徊,而且在全部刑事犯罪里面是一個最大的群體。
作為一個弱勢群體,農民在社會上,特別是在基層,在很多人眼里還是受到歧視的,他們的生活很艱辛,正常的經濟活動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我研究后發現,農民犯罪案件里面第一位是盜竊,第二位是搶劫、詐騙以及破壞公共安全,研究之后我發現犯罪的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于經濟的壓力。
預防農民犯罪的根本措施,是要找到農民犯罪的經濟壓力源。這些壓力從哪里來?利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利用我們的惠農政策進行綜合調試。預防農民犯罪的基本思路就是阻斷經濟壓力往下傳的鏈條,讓他的犯罪行為終止。要找到農民犯罪的壓力源,讓這個壓力在適當的位置終止;讓農民面對壓力時,采取合法手段致富、維護自身權益,不要讓他孤立無援,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農村社會管理創新的三個薄弱環節亟待破解。當前我國社會管理正在由靜態封閉向動態開放轉變、由現實社會向虛擬社會延伸、由常態管理向危機管理拓展,問題增多、難度加大。
首先,人口管理服務的難題亟待破解。目前我國有2.6億流動人口,1億多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和空巢老人,面臨著城鄉管理“雙重”難題。在城市形成了“城中村”等治安亂點,給城市治安管理帶來巨大壓力,在農村形成了“空心化”等管理盲點,給農村管理服務帶來新的難題,極易滋生各類犯罪及其他社會問題。
其次,社會治安管理的壓力空前加大。隨著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動,犯罪的動態化、智能化、組織化程度明顯增強,跨區域犯罪、流動犯罪日趨突出,犯罪分子甲地作案、乙地銷贓、丙地逃竄的趨勢明顯,有的甚至喪心病狂、連續作案,增加了社會治安管控難度。
最后,應急管理任務日益繁重。重特大交通火災爆炸等事故頻發。近年來大連中石化火災、甘肅慶陽幼兒園校車交通事故等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集中暴露出源頭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
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著力點。一是要在大下訪、大化解上見實效。化解社會矛盾是社會管理創新的基礎性工作。今年,應圍繞迎接黨的十八大,組織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活動,真正把調解工作的重心放到基層、落實到人口聚集和矛盾多發的地方。公安機關的領導干部要深入進行下訪接訪活動,深入掌握社情民意,千方百計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二是要在實有人口精細化管理上見實效。要把實有人口特別是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努力建成“立體化系統管理”與“平面化”網格管理相結合的工作網絡,把管理責任落實到單位、行業和各類社會組織,逐步讓大多數流動人口穩定下來,在城鎮和農村各得其所。要加快小城鎮建設和農村社區建設,鼓勵農村居民落戶小城鎮,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提升流動人口服務水平,抓緊出臺日常管理、就業務工、子女就學、住房、醫療、社保等與居住證制度配套銜接的意見和辦法,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地向常住人口全覆蓋。要大力推進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唯一代碼、統一共享的全省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全面推行居住制度,基本實現“一卡通”,使流動人口盡快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務。
三是要在深化平安創建活動上見實效。進一步健全平安建設領導責任制,嚴格實行實績檔案、警示提醒、重點管理、一票否決制度,推動基層平安創建活動持續健康開展。要突出加強農村平安建設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要深入推進嚴打整治斗爭,堅持不懈地開展治安重點地區和治安突出問題集中整治活動,營造良好治安秩序。陜西省要全面實施社會治安防控“853”工程建設,確保年內把八張防控網絡和五項運行機制建立起來。要通過建立公益性崗位等辦法組建專職巡防隊伍,不斷壯大群防群治工作力量,提高治安管控能力。
四是要在網絡等新興媒體的服務管理上見實效。新興媒體管理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大課題。要著眼于發揮新興媒體的積極作用,建立一批“網上發言人”、“網上派出所”等網上信息公開和便民服務平臺,主動接受網絡輿論監督,認真聽取網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處理網民訴求。要打好主動仗,確保對網上炒作苗頭及時回應、澄清。要深入開展網絡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專項整治行動,努力營造健康向上、規范有序的網絡環境。
五是要在基層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建設上見實效。提升基層社會管理能力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關鍵。因此,要建設社會服務管理工作平臺,在鄉鎮建立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在村居建立社會服務管理工作站,形成方便群眾和各方參與的服務管理平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全黨全社會的大事,需要齊抓共管、各方參與。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整體規劃設計,堅持民生優先、服務為先、基層在先,一年一年地扎實推進,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認真解決。各級綜治委要調整思路,充實力量,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組織協調作用。各級政法機關要立足執法辦案,強化服務職能,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各級綜治委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積極履行綜治責任,確保承擔的任務落實到位。各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單位要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全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要廣泛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努力破解社會管理難題,推動社會管理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