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范富文 李瑞華
“昨天,自己還是一名縣委領導,今天卻成了一名違紀違法嫌疑人……”這是江蘇省溧水縣原縣委副書記湯少波在被宣布“雙規”接受調查時寫下的一段很形象的話。縱觀湯少波長達16頁的悔過書,發現“物欲橫流的誘惑,友誼與交易的混淆,職務未得升遷的失落”,是湯少波未能跨越的“三道坎”。這也是落馬貪官難以跨越的三道坎!
2011年5月,南京市紀委收到群眾舉報,反映湯少波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利,收受他人賄賂的問題。當時,各區縣黨委換屆選舉工作正在進行,市紀委按照有關程序匯報后,市委領導明確指示:“盡快查清問題,決不能讓干部‘帶病’上崗。”隨即,南京市紀委組成調查組,在初步核實、掌握有關證據的基礎上,經市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對湯少波有關經濟問題立案調查。
6月10日,南京市紀委、監察局將湯少波受賄及其他違法問題移送市檢察院處理,并報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給予湯少波開除黨籍和行政開除處分。南京市檢察院立案偵查后于11月18日提起公訴,經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查明,2003年至2011年春節前,湯少波利用擔任溧水縣副縣長兼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的職務便利,收受4家單位相關人員所送財物價值共計人民幣77萬元。法院以犯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6個月,扣押在案的受賄犯罪所得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湯少波被南京市紀委“雙規”審查時,在溧水縣城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因為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個“清官”。在他妻子眼里也是個“廉官”,曾當著妻子的面將送上門的“禮”退掉。
這么一個“清廉”的人,怎么說腐敗就腐敗了呢?
然而,現實是無情的。揭去湯少波的“浩然巾”,露出的是貪腐相。有人驚嘆:這湯少波精于偽裝,“馬甲”手段厲害。
現年48歲的湯少波,16歲考上軍校,轉業到家鄉溧水縣后,擔任過國企廠長,36歲時出任溧水縣副縣長、溧水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后來又升任縣委副書記。當上了副縣長后,分管經濟開發區,手中的權大了,求上門來的人更多了。
一天晚上,湯少波剛進家門,一個想搞工程的個體老板早就在此等侯他了。寒暄了幾句,這個老板就直奔主題,臨走時,掏出一只厚厚的信封放在茶幾上。湯少波見狀,沉臉說:“你這不是要害我嗎?趕緊拿走!”來人卻說:“現在興這個嘛!”湯少波仍不為所動,喝令拿走。個體老板只得收起信封,悻悻地走了。走到門外,還口中喃喃:“真是死腦筋,不識時務!”
放著真金白銀不拿,還要被人責怪“不識時務”,這話聽得多了,湯少波漸漸有些迷糊。如今想當清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重重“圍城”會將你圍得夠嗆;再說,自己雖然官居副縣級,但上有老,下有小,妻子身體又不好,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單靠自己的那點死工資夠什么?趁著手中有權,還是來點現實的吧。
有了這樣的心思,湯少波對送上門來的錢物就不像以前那樣堅決拒絕了。
一次,縣里進行廉政教育,組織機關干部到某監獄參觀,讓因受賄而服刑的貪官現身說法談教訓。服刑貪官在臺上聲淚俱下地訴說貪腐歷程,臺下的湯少波聽了心里直打顫:手伸長了萬一被捉住咋辦?可對送上門的錢財不拿又覺得心不甘,為此他常常琢磨如何才能魚和熊掌兼得,既能拿錢又能平安。
接受了反面教育后,湯少波雖然受到震懾,但卻從另一個角度得出自己的判斷:那些落網的貪官,大多是因為心太急,恨不能一口吃個胖子,結果目標太大,惹人注意,最后暴露出來。他決定吸取這樣的教訓,總結出一套“三不收”的撈錢原則,即:數額太大的不收;關系不熟的不收;看不順眼的不收。
2007年12月的一天,湯少波在辦公室看文件,某公司董事長王成(化名)前來拜訪。王成與溧水經濟開發區有業務聯系,為與湯副縣長搞好關系,經常上門送錢物套近乎。他進門剛坐下,就說:“湯縣長,我看您的公文包太舊,拎著有損形象,我這里有個新的,您拿去用吧!”湯少波見是個公文包,也沒介意,便收下了。
王成走后,湯少波發現包里放的是5萬元人民幣。他當即決定退掉,因為他一是覺得錢的數額太大;二是這個王成夸夸其談,嘴又不穩,他平時就看著不順眼,再加上這個人過去在經濟上就出過問題,這種人最容易出事。于是,他便叫來政府辦主任,讓其將錢上交。
2008年6月,浙江一個做汽車零配件生意的個體老板想在溧水做些項目。經人介紹認識了湯少波,欲求其幫忙。此人深諳求人辦事先送禮的“潛規則”。一天,他準備了2條軟中華煙,還有1萬美元,裝進一紙袋內,拎著上了湯少波的門,說:“第一次見面,不興空著手,送兩條煙給縣長抽抽。”會抽煙的湯少波也沒怎么客氣,便收下了。事后,他發現紙袋內還裝有1萬美元,反復思量后覺得與這老板初次相識,關系不熟,而且錢的數目又這么大,收了不保險,當即將美元全部交到了紀委。
除了這“三不收”,湯少波就來者不拒了。為了長久地、安全地撈錢,湯少波除了“三不收”之外,還對自己進行“勤廉”包裝。
在公眾眼里,湯少波是個“務實勤政”的人。在縣級領導崗位13年,他沒有休過一次公休假,雙休日也多不休息,一直忙工作。父母年屆八十,住在鄉下,他很少抽出時間去看望,即使去,也是來去匆匆。
至于在廉政方面,湯少波更是高調。他積極參加機關廉政教育和學習,他辦公室的案頭和書櫥里,廉政書籍擺了不少;作報告時,總要告誡大家要潔身自好,不要沾染銅臭。溧水開發區領導干部禮金禮品上交登記簿上的數字顯示:自2007年以來,湯少波先后13次上交人民幣現金29萬元,美金1萬元,購物卡2萬元,仿古錢幣1套,LV手包1只,OMEGA手表1只……
這么一個“勤廉”干部,誰還會將他往腐敗上想呢?

他決定吸取這樣的教訓,總結出一套“三不收”的撈錢原則,即:數額太大的不收;關系不熟的不收;看不順眼的不收。
俗話說:“妻賢夫禍少。”還有人說,墮落男人背后更有貪婪的女人,可湯少波的妻子并不貪婪。湯妻堪稱“家庭紀委書記”,對丈夫常以言語告誡,并實施監督。但凡丈夫身上多出來的錢,她總要查問錢的來源。2007年中秋節,一些人上門送來的月餅或土特產,她一一過目檢查,發現有3個人在土特產里放了紅包,共有5萬元,她立即讓湯少波將錢一分不少地上交。
然而,撈錢成習慣的湯少波已經不能自拔。為了應付妻子的檢查,他將單位發的工資卡和正常收入全部交給妻子保管,而私下卻辦了3張銀行卡,將別人送的現金藏在辦公室里,然后悄悄存入銀行卡中。為了受賄方便,他不準行賄者到家里,而是到辦公室。湯少波用這類瞞天過海術,瞞過了妻子。一直以為湯少波清正廉潔的湯妻,在他東窗事發后,氣得暈了過去。
然而,潛伏者總有浮出水面那一天。2011年11月,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查明湯少波受賄屬實,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6個月。 此時此刻,湯少波的“潛伏”演出終于落幕了,他戴著手銬,帶著痛悔,走進了高墻,正可謂:“鐵窗一覺金錢夢,輸卻身前身后名。”
“法紀是無情的。它就像掛在門頭上的一塊‘鐵’,你進門、出門都要認真看一下,不要碰到它。”南京市紀委負責同志說,“倘若心存僥幸,對這塊‘鐵’視而不見,不管你身份多高、貢獻多大,都會被撞得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