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家嘴村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石臼湖畔,全村占地0.472km2,共有213戶,916口人,人均不足三分地,每到冬春枯水季節,村民只得走村串戶,乞討為生,因此得名“漁化子村”。1980年村民人均純收入只有49.13元。改革開放后在以村黨委書記武繼軍為代表的“兩委”班子帶領下,因地制宜堅持“富民強村、返惠于民”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現代造船水運、高效生態農業和旅游服務等特色產業。經過30年的發展,全村現有南京武家嘴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八卦洲造船基地、“金陵武家嘴休閑漁莊”和“千畝聯村經濟林果”生態高效農業旅游示范基地、四星級會議(文化)中心等9個規模特色主導產業基地,村級水運總噸位超過50萬t,有集裝箱鋼質運輸船舶140多艘,3000t以上船舶87艘,最大噸位達1.25萬t;全村百萬元以上的村民占70%。200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300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達7.8萬元,2007年村屬“武家嘴集團”成立,2010年集團實現實現總收入28億元,村級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3000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9.15萬元。被譽為“金陵首富村”、“中國民間造船水運第一村”,先后被評為江蘇省“生態村”、“衛生村”、“農村現代化先行示范村”、“村鎮文明住宅小區”、“民主法治示范村”、“文明村”、“文明村標兵”,“全國文明村”和“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
村委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堅持做好村莊規劃,以縣、鎮總體規劃為依據,先后編制武家嘴老村、新村和雙紅村3個建設規劃目標。1993年,聘請東南大學專家設計,投資1000萬元在石臼湖畔建造別墅樓40幢,并相繼建成湖濱大廈、蛇武公路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2002年,在縣城區征地241畝興建武家嘴新村,建成農民別墅100棟,公寓樓160多套。2005年,三期工程相繼全部竣工,200多戶村民喬遷新居,社區內水電路成網,文衛體配套,有線電視、寬帶網、防盜設施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達到國家污水排放標準,電腦戶均擁有率達54%,電話、有線數字電視及自來水入戶率均達100%。按“五無”、“五綠”的標準將居民區綠化、建筑美化、河道凈化、道路硬化、亮化,使全村綠化率達45%。為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2002年,村里與縣實驗小學共同投資4200萬元,按照現代化示范學校標準,興建南京市第一所民辦實驗學校,村里的孩子免費就讀,考上大學一次性獎勵助學金5000元。2008年投資9800萬元高標準建設內集科教、健身、會所、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中心正式交付投入使用。投資200萬元在對現有社區醫療服務站進行改造升級的基礎上新建武家嘴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同時狠抓社會保障,實現了新農保、新農合全覆蓋,在幫助村民全額繳納農村合作醫療個人承擔保險費用并大幅度提高醫療報銷比例到80%的基礎上,建立全村老年人養老補助制度,對60歲以上的村民按月發放生活補貼;并為全體村民全額交納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加大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和環境美化綠化工作,打造“田園風光、鄉村情趣、居家生活”的新農村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