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持標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江門 529090)
汽車發動機可燃混合氣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HC、CO、NOX等有害氣體和CO2、H20、O2等無害氣體。因尾氣成分與發動機的工況有最直接的聯系,故可通過汽車尾氣的檢測分析發動機的工作狀況、性能好壞,可以檢查發動機燃燒情況、點火能量、進氣效果、供油情況、機械運動等情況。當發動機各系統出現故障時,尾氣中某種成分必然偏離正常范圍,通過檢測發動機不同工況下尾氣中氣體成分的含量,可判斷發動機故障所在的部位。尾氣分析主要參數有CO、HC、CO2和O2(氧氣)。
根據燃燒理論,進入汽車燃燒室的成分是空氣和燃油,汽車發動機可燃混合氣在燃燒過程產生的排放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碳微粒、二氧化碳、氧氣等氣體和其他雜質粉塵等。汽車排放尾氣中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三種有害氣體的影響因素比較多。
CO主要由于發動機內部缺氧和低溫引起的不完全燃燒而產生的,是汽油機尾氣中有害成分濃度最大的物質。一般烴燃料的燃燒反應過程為:

燃氣中的氧氣足夠時有:

HC在汽油機和柴油機中形成的機理有一定區別。在汽油機中,它主要由于不完全燃燒和壁面效應而產生的;在柴油機中,由于燃料混合不均勻和燃燒不完全所致。
NOX是在發動機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其中NO成分占比例較大,而少量成分是NO2,它們是N2在燃燒高溫下的產物。
CO2是可燃混合氣燃燒的產物,它能夠反映出燃燒的效率。
影響汽車有害排放物生產的因素很多也很復雜,但這些排放物畢竟是燃燒化學反應的產物,因而這些影響因素歸結起來,同影響化學反應的因素一樣,主要為可燃混合氣的空燃比,點火提前角、發動機的內部結構以及發動機的負荷和轉速等。
(1)空燃比的影響。汽車尾氣排放主要與發動機混合氣形成、燃燒過程及燃燒結束后在排氣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有關。汽油發動機在怠速運轉時,理想的空燃比是14.7:1。

圖1 空燃比、過量空氣系數與尾氣成分的關系曲線
如圖1所示,隨著空燃比的增加,CO的排放濃度逐漸下降,HC的排放濃度兩頭高、中間低,CO2的排放濃度中間高、兩頭低。當空燃比小于14.7:1時(混合氣變濃),由于空氣量不足引起不完全燃燒,CO、HC的排放量增大。空燃比越接近理論空燃比14.7:1,燃燒越完全,HC、CO的值越低,O2越接近于零,而CO2的值越高。而當混合氣空燃比超過16.2:1時(混合氣變稀),由于燃料成分過少,用通常的燃燒方式已不能正常著火,產生失火,使未燃HC大量排出。混合氣過濃將產生大量的CO、HC,混合氣過稀將引起失火而生成過多的HC。

圖2 點火提前角與燃油消耗率、尾氣成分的關系曲線
(2)點火提前角的影響。如圖2所示,點火提前角對CO的排放沒有太大影響,過分推遲點火會使CO沒有時間完全氧化而引起CO排放量增加,適度提前點火可減小CO排放。實際上當點火時間推遲時,為了維持輸出功率不變需要開大節氣門,這時CO排放明顯增加。隨著點火提前角的推遲,HC的含量降低,主要是因為增高了排氣溫度,促進了CO和HC的氧化,也由于減小了燃燒室內的激冷面積。
(3)點火能量的影響。火花塞電極間隙影響點火能量,碳氫化合物的排放濃度常隨著火花塞電極間隙的增加而減小,而CO的排放濃度常隨著火花塞電極間隙的增大加而增大,但當火花塞電極間隙繼續增大時,CO的排放濃度則又隨之降低。
(4)氣缸密封性的影響。進排氣門、氣缸襯墊的密封性,活塞、活塞環、缸套的磨損與密封性等,都會影響汽車尾氣的排放。如氣缸壓力過低會使燃燒不良,不僅使燃油經濟性下降,而且HC和CO的排放量增加。發動機在不同工況下尾氣排放濃度值正常范圍見表1。

表1 發動機在不同工況下尾氣排放濃度正常值范圍
通過尾氣分析,可以檢測到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故障:混合氣過濃或過稀、二次空氣噴射系統失靈、噴油器故障、進氣歧管真空泄漏、空氣泵故障、汽缸蓋襯墊損壞、EGR閥故障、排氣系統泄漏、點火系統提前角過大等。
(1)HC與發動機故障的關系。HC的讀數高,說明燃油沒有充分燃燒。汽缸壓力不足、發動機溫度過低、油箱中油氣蒸發、混合氣由燃燒室向曲軸箱泄漏、混合氣過濃或過稀、點火正時不準確、點火間歇性不跳火、溫度傳感器不良、噴油嘴漏油或堵塞、油壓過高或過低等因素都將導致HC讀數過高。
(2)CO與發動機故障的關系。CO的讀數是零或接近零,則說明混合氣充分燃燒。C0的含量過高,表明燃油供給過多、空氣供給過少,燃油供給系統和空氣供給系統有故障,如噴油嘴漏油、燃油壓力過高、空氣濾清器不潔凈或其他問題,如活塞環膠結阻塞、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受阻、點火提前角過大或水溫傳感器有故障等;C0的含量過低,則表明混合氣過稀,故障原因有:燃油油壓過低、噴油嘴堵塞、真空泄漏、EGR閥泄漏等。
(3)CO2與發動機故障的關系。CO2是可燃混合氣燃燒的產物,其高低反映出混合氣燃燒的好壞,即燃燒效率。可燃混合氣燃燒越完全,CO2的讀數就越高,混合氣充分燃燒時尾氣中CO2的含量達到峰值13%-16%。當發動機混合氣出現過濃或過稀時,CO2的含量都將降低。當排氣管尾部的CO2低于12%時,要根據其他排放物的濃度來確定發動機混合氣的濃或稀。故障原因有:燃油濾芯太臟、燃油油壓低、噴油嘴堵塞、真空泄漏、EGR閥泄漏等將造成混合氣過稀;而空氣濾清器阻塞、燃油壓力過高,都可能導致混合氣過濃。
(4)O2與發動機故障的關系。O2的含量是反映混合氣空燃比的最好指標,是最有用的診斷數據之一。可燃混合氣燃燒越完全,CO2的讀數就越高;與此相反,燃燒正常時,只有少量未燃燒的O2通過汽缸,尾氣中O2的含量應為1%~2%。O2的讀數小于1%,說明混合氣過濃;O2的讀數大于2%,表示混合氣太稀。導致混合氣過稀的原因有很多,如燃油濾芯太臟、燃油油壓低、噴油嘴堵塞、真空泄漏、EGR閥泄漏等。而空氣濾清器阻塞、燃油壓力過高等都可能導致混合氣過濃。
當CO、HC濃度高,CO2、O2濃度低時,表明發動機混合氣很濃。HC和O2的讀數高,則表明點火系統工作不良、混合氣過稀,而引起失火。 利用功率平衡試驗和尾氣分析儀的讀數,可以知道每個缸的工作狀況。如果每個缸CO、CO2的讀數都下降,HC、O2的讀數都上升,且上升和下降的量都一樣,表明各缸都工作正常。如果只有一個缸的變化很小,而其它缸都一樣,則表明這個缸點火或燃燒不正常。
(1)故障現象:一輛桑塔納2000GSi,發動機怠速不穩,經常熄火。讀取故障代碼,顯示為00525,表明氧傳感器有故障。
(2)故障檢測。對氧傳感器進行檢測,信號電壓在0~0.3V和0.7~1.0V之間變化,且變化頻率達到8Hz以上,這說明氧傳感器正常。用四氣尾氣分析儀進行檢測,HC、CO、CO2、O2分別為 250×10-6、0.43%、14.6%、2.54%。
(3)檢測結果分析。由檢測結果可以看出HC和O2都較高,這是空燃比嚴重偏離正常值的一個重要特征。CO值較低而CO2在最大值,說明可燃混合氣已充分燃燒,點火系統正常。綜合分析表明,該車發動機工作時混合氣偏稀,因此應從空氣供給系和燃油供給系著手檢修。
(4)故障排除。檢查燃油供給系統,一切正常。檢查空氣供給系統時,發現空氣流量計后面的進氣軟管有破損、裂紋。更換進氣軟管,啟動發動機,一切恢復正常。再次用尾氣分析儀進行檢測,結果 HC為 50×10-6、CO為 0.23%、CO2為 14.5%、O2為1.33%,數據正常,故障排除。
本例是由于進氣管漏氣,使額外的空氣進入汽缸,造成混合氣過稀,發動機怠速不穩,經常熄火。這部分未經過ECU檢測的空氣經發動機燃燒后,造成排氣中剩余大量氧氣,氧傳感器將此信號反饋給ECU,ECU根據這一信號進行相應地加濃。由于氧傳感器一直輸出要求加濃的信號,自診斷系統則認為氧傳感器有故障,便輸出相應的故障碼。
(1)故障現象。一輛奧迪100型轎車,裝有V62.6L電控發動機,怠速嚴重抖動,但加速正常。
(2)故障檢測。調取該車故障碼,顯示為正常代碼;用示波器測試點火波形,結果正常;對各缸氣缸壓力進行測試,均在規定范圍之內;進氣及真空系統不漏氣;用尾氣分析儀進行檢測,發現怠速時數據很不穩定,第一組數據:CO為3.8%,HC為286×10-6,CO2為 14.8%,O2為 3.25%; 第 二組數 據 :CO 為0.28%,HC 為 54×10-6,CO2為 9.8%,O2為 3.4%。
(3)檢測結果分析。將述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發現,HC和CO總是同時升高或降低,CO2時高時低,燃燒效率很不穩定,O2不能充分參與反應,數值一直較高。從而可以判斷為混合氣的形成與燃燒環境較差。推測是噴油器堵塞,導致噴油器針閥與閥座配合不密封,各缸噴油器在因該噴油時不噴油或少噴油,而在不需要噴油時卻連續噴油,因而造成供油不正常,致使四種氣體的檢測數據極不穩定。
(4)故障排除。拆下各缸噴油器檢查,果然每個噴油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堵塞,經過徹底清洗,裝復試車,發動機恢復正常,尾氣排放也處在正常狀態。
汽車尾氣成分與發動機工況有直接的關系。但目前在許多汽車維修企業,尾氣分析儀只是作為車輛年檢前調整尾氣、測試簡單參數的普通設備,沒有發揮出它在汽車故障診斷中的作用,造成了資金的浪費和設備的閑置。通過發動機燃燒理論和實際案例分析,說明運用尾氣分析方法診斷發動機故障是準確和有效的。因此,加強尾氣分析在汽車發動機故障診斷中的實際應用研究很有必要。
[1]曹紅兵.尾氣分析在汽車發動機故障診斷中的應用[J].汽車維修與保養,2006,(10).
[2]黨寶英.汽車尾氣分析與發動機故障診斷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0.
[3]龔金科.汽車排放及控制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