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軍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也就是肺心病,是一種繼發于COPD晚期的疾病,是一種不可逆轉性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疾病,在肺心病急性期由于血液呈現高凝,極易形成血栓,對患者的生命造成極大威脅[1],因此需要對該疾病的治療給予高度的重視,由于目前的西醫治療對肺心病的緩解并不十分明顯,本文選取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確診為肺心病的患者51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陽和湯在肺心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
1.一般資料:本文選取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確診為肺心病的患者5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為 65.31 ±8.62(46 -76)歲,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發紺和胸部有哮鳴音。入組患者全部符合中醫[2]和西醫[3]中有關于肺心病的診斷。排除:①患者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②患者合并有其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③有嚴重的冠心病并發癥;④年齡>80歲。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常規治療,即對照組(26例);一組為在一般處理的基礎上加用陽和湯,即實驗組(25例)。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兩組患者無論在年齡,性別還是病情嚴重程度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 >0.05)。
2.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一般處理,即控制感染,氧療和控制心力衰竭等處理。實現組:在一般處理的基礎上加用陽和湯,陽和湯的組方為30g熟地、9g鹿角膠、6g白芥子、生甘草和肉桂各3g、2g麻黃。每日服用一劑,以水煎之,分別于早上和晚上服用,總共服用30劑。
3.療效指標:顯效: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和哮鳴音等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心肺功能達到正常水平。有效: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和哮鳴音等癥狀和體征相比治療前有所減輕或緩解,心肺功能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無效: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和哮鳴音等癥狀和體征并心肺功能無明顯的改善甚至有所惡化。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4.統計學分析:本文采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 13.0,數據以()表示,組間之間的比較采用的是檢驗,我們認為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之間的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之間治療效果比較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在中醫中屬于“肺脹”,在《諸病源候論.咳逆短氣候》中有詳細的記載,如“肺虛為微所傷則咳嗽,嗽則氣還于肺間則肺脹,肺脹則氣逆,而肺本虛,氣為不足,復為邪所乘”。[4]《黃帝內經》、《靈樞.脹論》和《醫門法律》中都對肺心病進行了詳盡闡述[5]。西醫方面認為在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整個過程中出現反復的低氧血癥,并且最終發展為肺動脈高壓,異常的血管收縮,內皮細胞增生,內膜出現纖維化和血栓形成都會導致肺循環紊亂,并且最終成為肺心病[6],那么從中我們可以發現肺心病的發病與COPD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那么治療肺心病就要去除誘發的因素,緩解呼吸道癥狀。
陽和湯的來源是《外科證治全生集》中的第4卷,由清代的醫者王洪緒所著,主要由熟地黃、肉桂、麻黃、白芥子、姜炭和鹿角膠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是作為治療陰疽的主要方劑來使用,陽和湯的作用主要是散寒通滯和溫陽補血,隨著現代診療技術的發展,陽和湯的治療也滲透到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當中[7],方中的熟地黃屬于大補陰血,而鹿角膠能夠溫陽補精,能夠輔助熟地黃生精血,二者合一可溫陽補血;肉桂可散寒,白芥子能夠化寒痰和通經絡,生麻黃能夠益肺平喘,使用甘草調和以上諸藥,能夠起溫陽補血祛痰的奇效,在本文中發現陽和湯改善肺心病癥狀、體征和心肺功能的有效率達到了84%,遠高于對照組的69.23%,這充分說明了陽和湯對肺心病的治療有著很理想的效果。
綜上所述,陽和湯對于肺心病的治療效果較好,值得在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
1 黃林鋒.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狀態與肺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學,2010,16(10):1160 -1163.
2 田德祿.中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00.
3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第七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91-97.
4 劉援,劉國慶.肺心病中醫辨證分型論治淺識[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6,18(3):226 -227.
5 陶向輝.中醫活血化瘀治療慢性肺心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2):75 -78.
6 王寶合.合并特殊表現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1):7782.
7 李德順.陽和湯在哮喘治療中的應用述評[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2012,13(3):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