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昌
(泰興市馬甸初中 江蘇 泰興 225400)
初中化學總復習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也是我們每個初三化學老師都必須面對的現實,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減負增效”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之路。如何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在較短時間內提高初中化學復習的效果,筆者談一些膚淺的看法,作為引玉之磚。
初中化學知識非常零碎,學生難學易忘,傳統的復習方法是將書本知識重復一遍,教師講,學生讀,講講例題,做做練習,這種機械重復的做法是老牛拉破車,“高耗時、低效率”。教者認為要鞏固好“雙基”,在復習時關鍵是把握好方法,具體地講:就是指導學生對書本知識進行梳理歸類。這就要求教者首先要“吃透”教材,鉆研大綱,摸透考綱。將書本知識進行分類歸納,在分類時,可以從概念進行分類比較,可從物質發生反應的現象進行分類,不同物質在氧氣之中燃燒的現象的異同,金屬與酸、與鹽溶液反應的現象異同等等進行比較,教者還可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類型,物質的顏色、物質的性質等方面進行歸類,讓他們在復習中比較共性,記住個性。實踐證明:指導學生梳理歸類能加深對零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但是作為教師首先課前一定要精心備課,對所要復習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其次,一定要注意改變教學方法,用啟發式進行復習,絕對不能滿堂灌。
構建知識網絡,把零散的知識進行系統的融合,使之條理化、網絡化,形成知識體系。達到“聯點成線,以線帶面”的目的。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抓住一塊,帶動全盤”。讓學生易學難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構建知識網絡的方法是多樣的,例如我們可將有一隸屬關系的知識點有序地連接起來構成網絡。滬教版初三化學教輔書《點撥》對單章的知識歸納得較好,我在復習時進行了借鑒。教者也可以一個核心的基礎知識作為主干,然后順著主干向分枝延伸,形成知識網絡。這樣便于學生整體把握,鞏固記憶。如物質的分類,可將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將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再將化合物分為氧化物、酸、堿、鹽……,這樣延伸下去,讓學生一目了然,很快形成深刻的記憶。還可以用某一個知識點為核心構建知識網絡,在復習氧氣的性質時可引導學生完成下列網絡:

這里,以氧氣為核心,采取“眾星捧月”的方法讓學生回憶獲取氧氣的方法有哪些?哪些方法可用于實驗室制氧氣?氧氣有哪些化學性質?讓氧氣的制法和性質全部構建在網絡之中,學生在復習中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
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能力,取得復習的最佳效果?專項訓練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學生掌握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后,我們就從物質除雜、信息給予、物質推斷、綜合實驗、綜合計算等方面進行專項知識訓練。用不同類別的題型進行練習,在老師點撥下,同學們展開討論,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實現了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從思維的雜亂無序到思維的有序優化,從而提高了學生探究能力、知識遷移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創新能力。
當然專項訓練不是搞 “題海戰術”,更不能狂轟濫炸,而是要教者吃透教材,鉆透大綱,精選有代表性的題目,能充分體驗知識點、能力點、熱點、考點,以便起到舉一反三,以一當十之功效。例如,我們在編排物質推斷題時:我們不僅考慮了物質推斷題的各種形式,體現了思維方法的靈活性,還認真考慮了推斷題可能出現的物質范圍,例如,鐵是一種常見的金屬,根據它的化學性質可知能與氧氣、酸及某些鹽發生反應,它的氧化物又可用H2、CO、C來進行還原。借助上述關系再進行篩選、自編有代表性的推斷題讓學生進行訓練,既讓學生跳出了茫茫題海,減輕了學生復習時的負擔,又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初中化學總復習通過梳理歸類,構建網絡為“雙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專項訓練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不同的學生在接受知識的能力上是有差異的,即使最優秀的學生也不能說過目不忘,通曉一切知識,所以,在經過上述總復習之后,我們還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進行查漏補缺,消除疑點,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這一目標呢?我的做法是“雙管齊下”。作為教師應從兩個方面進行梳理:先是,對照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排查有沒有知識點還未強化,其次認真分析近幾年我省甚至全國的中考試題,找出其中的“閃光點”,匯集成有代表性例題或練習,指導學生進行訓練,以彌補復習中的不足。我還要求學生自己從上述兩個方面進行排查,并將找出“特殊問題”在班上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以上努力可謂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讓學生有效地消除知識和能力上的盲點,讓學生輕松應對中考。
教者通過三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深深地體會到:復習方法不在于多,復習時間不在于長,關鍵是要得力、得法、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