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膀胱腫瘤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泌尿外科腫瘤疾病,其發病率約占惡性腫瘤總發病率的 3.2%[1-2]。傳統臨床治療是通過開放性膀胱部分切除來實現,臨床患者復發率較高,往往需要進行多次反復手術,不僅給患者造成了較重的心理壓力,同時也因反復治療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間對38例膀胱腫瘤患者采用經尿道電切術方法進行治療,收到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本組患者76例,年齡44歲 ~73歲,平均63.9歲,其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以無痛肉眼血尿就診64例,體檢發現12例;56例為初發膀胱腫瘤,20例為復發膀胱腫瘤;全部患者中,單發腫瘤71例,2個或2個以上腫瘤5例,腫瘤直徑5mm~30 mm;所有病人術前活檢病理證實為移行細胞癌,分期T a~T2期,分級GⅠ~GⅡ級,盆腔增強CT提示腫瘤均未浸潤膀胱肌層。將7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術,觀察組患者予以經尿道電切術方法治療膀胱腫瘤,儀器選用日本奧林巴斯等離子前列腺電切鏡,待患者持續硬膜外麻醉后,取患者截石位進行環狀電極切割,儀器工作參數設置:電切功率160 W,電凝功率70 W;灌洗液采用潔凈蒸餾水,待用鏡鞘排空膀胱內尿液后,灌入150 ml灌洗液,使膀胱充盈,然后選取腫瘤基底部位將電切境插入,進行迅速切割至肌層最后將腫瘤基地周圍的正常組織采用電灼的方式進行處理,如有出血現象發生則將電切環置于血管斷端處進行點狀電凝止血處理,術后依據患者情況具體選擇大小合適的導尿管進行持續導尿,術后1~2 d每日緩慢進行1次膀胱沖洗,術后第5 d拔除導尿管,再用50 ml生理鹽水中加入40 mg絲裂霉素進行膀胱灌注腔內化療[3],1次/周,持續治療 2個月。
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所有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均無較大并發癥發生,術后尿道狹窄發生率及術后3個月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以及術后情況比較
膀胱腫瘤初診時約有70%~75%為表淺膀胱腫瘤[4]。在臨床上非常常見,有易復發的臨床特點,既往多采用開放性手術治療,但是反復地進行開放性手術,不但增加腫瘤患者的痛苦,手術難度也隨之增加[5]。近年來,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手術的開展,為膀胱癌手術方式的選擇,特別是老年患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治療手段[6]。膀胱腫瘤電切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手術后恢復快的特點,如腫瘤術后復發,可行再次手術切除。避免了患者多次開放性手術的痛苦,并可保留膀胱功能。即使腫瘤侵及輸尿管口,也可同時行電切切除。本組資料中,觀察組38例患者均采用經尿道電切術治療,術中出血少、復發率低。
膀胱腫瘤電切除術后的復發現象與腫瘤組織的隱匿性、多中心性以及尿液中致癌物質長期不良刺激有關,復發的膀胱腫瘤多以新生異位腫瘤為主,通過術后加強膀胱灌注及定期復查可有效降低復發率,本次研究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后,觀察組復發8例,復發率為21.05%;對照組復發9例,復發率為 23.68%,兩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膀胱內灌注化療的方式可使化療藥物直接與腫瘤生長部位相接觸,起效更為直接,同時也顯著減少了全身毒性反應。
綜上所述,經尿道電切術治療膀胱腫瘤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臨床效果可靠,但應用中應注意正確掌握手術適應證及正確操作方法。
1 許振強,鄭周達.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105例報告[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5,20(12):739 -740.
2 王治兵.經尿道電切術治療膀胱腫瘤91例治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4):105 -106.
3 張軍,何玉梅,鐘海,等.經尿道膀胱黏膜下注射絲裂霉素加電切治療膀胱腫瘤[J].中國綜合臨床,2002,18:56.
4 江克華,宋興福,董自強,等.表淺性膀胱腫瘤的外科治療進展[J].山東醫藥,2010,50(46):114 -115.
5 郭順利,趙亞平,翟保生,等.經尿道電切術治療中晚期浸潤性膀胱癌的探討[J].臨床外科雜志,2010,18(10):703 -704.
6 翁利生.經尿道等離子電切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膚癌30例[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9):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