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常見的頑固性呼吸道疾病,中醫歸為“咳嗽”“痰飲”,“哮癥”范疇,多見于中老年人。患者緩解期常無明顯臨床癥狀,臨床治療以控制患者急性加重期癥狀為主[1]。本研究采用中醫療法根據舌下靜脈瘤狀突起辨證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臨床效果滿意,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本組均為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出現舌下靜脈瘤狀突起者8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45~70歲,平均(55.23±7.39)歲。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不全等影響治療效果的合并癥。
2.方法:將本組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方法,具體措施如下:霧化吸入沙丁胺醇,擴張支氣管,緩解喘息癥狀;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缺氧癥狀;根據病情積極控制上呼吸道感染,緩解急性加重期的感染癥狀;適當予以糖皮質激素治療,減少炎性滲出。
觀察組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根據舌下靜脈瘤狀突起情況采用中醫辨證治療方法。方藥組成:淫羊藿 20g,陳皮 10g,枳殼 10g,黨參 10g,淮山藥 10g,川貝母 10g,菟絲子 20g,枸杞 20g,丹參 15g,甘草5g,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14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觀察患者舌下靜脈瘤狀突起:囑患者盡量張口,舌體自然上翹,后卷,舌尖抵住上齒,在自然光線下觀察;觀察時間控制在半分鐘之內,以免時間過久引起患者不適。若未觀察清楚,應令患者將舌縮回,休息5min后再次觀察。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微血管變化。
3.療效判定標準:顯效:2個療程內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喘息及肺部濕羅音等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或消失;有效: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喘息及肺部羅音等癥狀和體征有所好轉,但未完全恢復正常;無效: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喘息及肺部羅音等癥狀和體征在2個療程內未見改善或加重。
4.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有效率為94.0%;對照組有效率為76.0%,兩組療效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正常舌下靜脈隱而不現,中線兩側呈單支干,長度不超過舌下系帶到舌尖中點,充盈適度,粗細適中,淡藍色,無瘤狀突起、分支,瘀點和屈曲[2]。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中醫辨證多為外感風寒所致致,咳喘明顯,氣促,痰液呈泡沫樣,胸部膨滿;全身酸楚,面色暗淡,舌體胖大,舌質暗淡、舌苔白滑,脈浮緊或浮弦滑[3]。患者在急性加重期階段,極易反復感冒。此時中醫辨證論治,應合理擇方選藥,盡快地控制病情,以最短時間促使患者進入穩定期[4]。單純套用西醫抗感染治療措施效果不理想,也不宜大肆應用苦寒清熱、清化痰熱方藥[5]。本研究證明,急性加重期應注意觀察舌下靜脈瘤狀突起情況,并結合臨床癥狀,正確運用辨證論治方藥,治療效果顯著。本組藥方中,淫羊藿具有良好的鎮咳、祛痰和平喘作用,且具有良好的抗缺氧、鎮靜、抗驚厥效果;陳皮能夠理氣通肺,燥濕化痰;枳殼通肺辛散;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淮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川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丹參具有良好的祛瘀止痛。多種藥物并用,鎮咳化痰、通肺順氣,效果顯著。
總之,根據舌下靜脈瘤狀突起的不同變化,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辨證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從整體出發、辨證施治,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
1 史增信.中醫藥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療效研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02(31):101.
2 汪學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47例臨床特點及治療體會[J].南通醫學院學報,2009,29(6):497 -498.
3 向毅.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30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1,17(4):35 -36.
4 田虹.金水伏陽膏益脾健腎補肺氣治療COPD60例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1,02(2):183 -184.
5 周欽榮.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慢阻肺病發作期24例療效觀察 [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0,1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