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艷,王 敏,安金俊
(天津市西青區中醫醫院,天津300380)
纖維蛋白原增高是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的一個實驗室診斷指標。纖維蛋白原的測定,是目前臨床上用于診斷與觀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療療效的常用檢測方法。為了解孕中(20~28 W)、晚(36~40 W)期纖維蛋白原的正常范圍,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對正常孕婦孕中、晚期纖維蛋白原進行了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報告如下。
1.1 檢測對象
1.1.1 孕中期組:2009至2011年來我院檢查的孕中期(20~28周)婦女共264人,心、肝、腎功能正常,無其他合并癥,年齡21~30歲,平均24.6歲。
1.1.2 對照組:我院門診就診女性,選擇心、肝、腎功能正常,無凝血機制異常及血液系統疾病,未懷孕女性(口服避孕藥及月經期者除外)190例,年齡19~38歲,平均25.4歲。
1.1.3 孕晚期組:2009至2011年來我院檢查的孕晚期(36~40周)婦女共198人,心、肝、腎功能正常,無其他合并癥,年齡21~30歲,平均25.2歲。
1.2 方法:抽取受檢者空腹坐位靜脈血1.8 mL置于109 mmol/L枸櫞酸鈉抗凝劑0.2 mL的真空采血管中(9:1)混勻,充分抗凝后以3000 r/min,離心10min,取血漿測定(血漿無脂血、溶血及黃疸,采血后2 h內檢測完畢)[1]。所用儀器為普利生C2000-2血凝儀,所用試劑為上海太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纖維蛋白原(FIB)含量測定試劑盒(凝固法)。
孕中期組、對照組及孕晚期組Fg(FIB)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孕中期組、對照組及孕晚期組Fg值

表1 孕中期組、對照組及孕晚期組Fg值
例數 Fg(g/L)孕中期組264 3.94 ±0.64對照組 190 3.01 ±0.31孕晚期組198 4.55 ±0.70
從表1得知,實驗組與對照組的Fg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
人纖維蛋白原是由肝細胞合成、分泌的一種糖蛋白,是血漿中含量最高和相對分子質量最大的的凝血因子。除了作為凝血因子直接參與凝血過程外,纖維蛋白原還可介導血小板聚集反應。近年來,大量研究證明,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的變化與應激、動脈血栓形成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病理過程關系密切。妊娠期,絕大多數凝血因子濃度及活性均增加,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明顯升高,可增加2~3倍[2]。妊娠期婦女的血液處于生理性高凝狀態,既為產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質基礎,又是導致妊娠期及圍產期血栓性疾病發生的病理基礎。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是導致妊娠期高凝狀態的主要原因。纖維蛋白原增高是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的一個實驗室診斷指標。妊娠期盆腔下肢血管受子宮壓迫和激素影響而擴張,血流緩慢,靜脈壓升高,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增高,纖溶系統活性降低,以致孕產婦發生DVT的機會增加,妊娠晚期及圍生期更易發生。孕產期DVT臨床癥狀不明顯,容易延誤診治,后果嚴重,應引起高度重視。因此對于孕中期婦女纖維蛋白原異常且持續升高者,要引起重視。現代圍生醫學報道,隨著醫學的發展,產科死亡率高的四大疾病,包括妊娠合并心臟病、嚴重妊高征、產后出血以及產褥感染的治療效果有明顯提高,死亡率下降。然而,由于妊娠末期纖維蛋白原大幅度升高所形成的生理性高凝、高粘度狀態,再加上膽固醇及脂代謝異常,導致胎盤血管粥樣硬化,影響血流量,損傷血管內皮,促使微血栓形成。凝血與抗凝系統的失衡,形成的深部靜脈血栓脫落,造成肺栓塞,常常措手不及,造成嚴重的后果。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表現LDL和TG水平增高。特別是高TG血癥時,肝臟合成極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時,亦伴有凝血因子合成增加,富含TG的脂蛋白的凝血因子接觸后,可使凝血因子合成處于激活狀態,血液則處于高凝狀態。因此,了解孕婦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及早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降低和干預孕婦的纖維蛋白原水平,對于預防和避免發生血栓性疾病以及其它的嚴重并發癥,提高孕產婦的生存質量將有較實用的臨床價值。
[1]葉應嫵.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31.
[2]李家增.血栓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8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