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愛存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 天水 741020)
根據生產一線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崗位需求,高職院校主干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顯得尤為重要。《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課程實踐教學體系以實驗、實習、實訓相結合,校內、校外實訓相結合為特色。主干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決定了高職院校的教育特征,體現了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因此,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院校教學建設的重點。
《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包含專業技能單項實訓、綜合實訓(項目代訓或仿真實訓)、頂崗實習三個層次,形成以專業技能單項實訓為基礎、以項目代訓或仿真綜合實訓為切入點、以校站合作頂崗實習為突破口的三級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實踐教學體系內涵如圖2所示。實踐教學時數占總時數的65%以上。

圖1 三級實踐教學模式圖

圖2 實踐教學體系內涵圖
實踐教學保障制度 《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課程實踐教學場所有校內實驗室8個,校內實驗實訓基地1處,校實習林場1處,校外掛牌實習基地7處。其實驗實訓設備齊全、高端,使實踐教學的實施有了保障。院、系制定的《實驗實訓管理辦法》、《實驗實訓管理條例》、《實習基地管理制度》及《頂崗實習管理制度》等教學管理文件從制度、政策方面使實踐教學的實施有了保障。
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具有技能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通過行業崗位群能力要求分析,以行業生產過程為導向,以課內教學和專項訓練為基礎,以項目代訓或仿真式綜合實訓為切入點,與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會)天水市水保試驗站、黃委會西峰水保試驗站、定西水保站、青海水保局科研試驗站、中科院西北水保所等單位合作,共同創新和完善了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的“校站合作、項目代訓”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其核心內容是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綜合實訓主要是通過具體生產(工程)項目和仿真實訓的任務驅動方式來完成。結合水保(治沙)站的具體生產(工程)項目和生產季節確定實訓時間和實訓內容,專業教師和水保(治沙)站的技術專家共同指導學生,直接參與生產(工程)項目(任務)的實施,完成綜合實訓任務。頂崗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進行,校站結合,以站為主,直接將學生選派到相關水保(治沙)站,聘用行業技術人員、選派教師共同完成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指導和考核,做到頂崗崗位落實、頂崗指導教師落實、頂崗實訓內容落實、評價考核落實、學生管理落實。在“校站合作、項目代訓”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校內實驗實習基地及校外掛牌實習基地的支撐下,通過實驗實訓、教學實習、頂崗實習、觀摩學習及生產實踐、項目代訓、科技研發、技術服務等實踐性教學方法和措施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實驗、實訓項目 (1)土壤調查,地貌調查,植被調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水土流失調查;(2)常規調查方法,調查路線的選擇,野外填圖和填表。航片調查方法,航片的檢查整理,判讀標志,轉繪。樣方調查方法和抽樣調查的方法,樣方選擇,形狀,面積,樣方數的確定。野外坡面侵蝕量的調查,土壤剖面對比法,標志法,坡面細溝體積測量法;(3)小流域土壤侵蝕強度的判定,小流域土壤侵蝕程度的判定;(4)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向和確定土地利用種類;(5)土地利用的規劃與設計。基本農田配置,林業用地配置,牧業用地配置,坡面綜合防治措施規劃,溝道綜合防治措施規劃,規劃方案的選擇;(6)綜合治理模式設計。林糧草立體種植模式,桑基魚塘模式,循環利用模式;(7)水土保持耕作法。等高耕作,溝壟耕作,豐產溝、坑田、水平犁溝、草田帶狀輪作;(8)林種配置、樹種、牧草的選擇,造林典型設計。分水嶺防護林造林典型設計、護坡林造林典型設計,梯田地坎林造林典型設計,水源涵養林造林典型設計、溝道防護林造林典型設計;(9)水保工程措施施工。魚鱗坑、水平溝、水平梯田、蓄水池、谷坊、淤地壩。
綜合實習項目 綜合實習項目為麥積區中山小流域或稠泥河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設計。讓學生從小流域調查開始,到流域評價、規劃、設計,再到治理技術措施的具體實施和效益分析,完成小流域綜合治理的規劃設計應用。在一周的綜合教學實習中,調查中山小流域或稠泥河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現狀,土地利用現狀,把小流域劃分為五部分,由五組學生分別作出規劃圖,每人書寫實習報告一份。
頂崗實習項目 實習項目根據具體不同的實習單位的實際工作和崗位需求安排,圍繞本專業的主干課程的核心內容,結合單位工作需要,由實習單位和高職院校合作統一安排,真正體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即融入整個工作流程和工作環節,工作任務和工作角色相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使得學生在上崗之初能迅速進入工作環境,進入工作角色,成為準職業人。
[1]王詩文.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7(20):43-44.
[2]曾令奇.高職教育專業設置如何適應社會需求[J].中國高教研究,2007(1).
[3]張德喜,張志遠.高職水土保持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技能培養[J].中國水土保持,2003(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