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趙曉春
出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定價:29.00元
萊布尼茨是17、18世紀之交德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數學家、哲學家。他的研究范圍涉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很多領域,幾乎在每一個相關領域都有杰出成果,被譽為罕見的科學天才。由于他獨立創建了微積分,并發明了優越的微積分符號,使他更多以數學家的稱號聞名于世。
萊布尼茨一生著作豐碩,本書精選其經典部分匯集成書,側重于對大師科學成就的了解以及對大師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等方面的論述。通過閱讀,可以使我們走近科學大師的思想深處,切實感受理性思維對科學創造的深刻影響。

作者:庫辛
出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48.00元
《搜索引擎優化(第2版)》依然與上一版一樣激動人心,依然提供了新鮮生動的建議、易于操作的任務和一些智能工具,從而可以幫助您在主流搜索引擎上提高網站的可見性。這是SE0顧問Jennifer Grappone幣HGradiva Couzin的暢銷實用指導書的新版本,在本書中她們向小型、極小型、大型企業以及博客主和Web設計人員提供了異常簡單的DIY搜索引擎營銷實踐技術和最新的SE0策略

作者:江曉原
出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定價:34.80元
一批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科學傳播等等領域的研究者,因為有共同的價值理念、思想傾向和關注的問題,而成為多年的朋友,被稱為“科學文化人”。諸同仁志同道合,氣味相投,本“君子和而不同”之旨,在《851M:我們的科學文化》中各抒己見,貢獻出自己最新的思想和最具創意的文章。

作者:羅剛
出版:電子工業出版社
定價:55.00元
本書是獵兔企業搜索開發團隊的軟件產品研發和項目實踐的經驗匯總。本書全方位展現出一個商用級別的Lucene搜索解決方案,主要包括爬蟲、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實現部分。爬蟲部分介紹了網頁遍歷方法和從網頁提取主要內容的方法。自然語言處理部分包括了中文分詞從理論到實現以及在搜索引擎中的實用等細節。其他自然語言處理的經典問題與實現包括:文檔排重、文本分類、自動聚類、語法解析樹、拼寫檢查、拼音轉換等理論與實現方法。

作者:孫坦主
出版:電子工業出版社
定價:49.00元
全書共分四篇14章。對歐洲主要國家、澳大利亞、北美地區、亞洲地區的六百多個e-Science項目進行調研,并將相關數據收集到自行構建的e-Science信息門戶中開展統計分析,綜合采用比較分析法、案例調查法等多種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從e-Science項目名稱等三十多個角度,系統而深入地研究了當前世界絕大部分國家與地區的e-Science建設現狀及相關問題,如e-Science的發展模式、技術架構和關鍵技術、管理和運行機制、e-Science與文獻情報工作之間的關系等。在此基礎上,本書對我國發展e-Science給出了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作者:李崇陽
出版:廈門大學出版社
定價:30.00元
《軟科學研究的復雜性范式》一書博采眾長,從歷史發展、理論架構、方法應用等作了深度的概括和系統的論述。從時代的高度闡明軟科學研究的意義、內容和方法。在概述軟科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系統地論述軟科學研究的系統思考、自組織思考、復雜性思考和復雜性范式,結構嚴謹、邏輯自洽、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表述清晰、頗有創意。特別是強調把軟科學研究對象視為復雜混沌動力學系統,引入融貫論、魯棒性和混沌邊緣思想,采取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這些理論和范式,在省內軟科學研究的相關論著中尚不多見,在某種意義上可認為是一項創新。相信該書將對軟科學研究起到推動和引領的作用。

作者:陸大道
出版:科學出版社
定價:88.00元
區域發展研究是近年來中國蓬勃發展的、具有重要影響的交叉研究領域。本書探討了區域發展研究的特性、未來區域發展走勢及科技需求、區域發展研究重大命題,以及中國科學院在區域發展研究領域的策略等。從區域發展的新因素新機制、克魯格曼新經濟地理、工業、農業和鄉村、城鎮化和人口、休閑、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與資源系統、區域管理體制和機制等重要領域或重要部門進行路線圖的專題研究;同時,分別就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老工業基地、山區和陸疆等典型區的科技領域發展路線圖進行研究。本書是為研制“中國至2050年區域科技發展路線圖”研究報告所完成的學術著作。

作者:王明軒
出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定價:45.00元
那么傳統媒介中的報紙、廣播和電視類似于哪一個種群呢?盡管類比永遠是不準確的,不過以筆者之見,報紙和電視顯然不屬于A,也不是B,因為報紙和電視絕對不會像蟑螂和老鼠那樣在未來仍“鋪天蓋地”。廣播倒像是屬于B,因為在沒有光線、在閉目養神、或開車出行時,人們能欣賞的只有廣播等聲音文件;但又不像D;因為從始祖鳥變成鳥,或從猿猴到人是帶有本質的變化。所以報紙和電視的命運大概只能歸于C。因為我們似乎已經找不到非得讀報紙、非要看電視的硬性理由。即人們看報紙和看電視,有點像還想看大熊貓一樣,這將成為生活中的、家庭中親友共聚、乃至伴隨就餐時的一種“儀式”:一種欣賞媒介與信息傳遞中的“藝術品”和“奢侈品”,因為它們還可以點綴我們的房間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