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坤
吉林省雙遼市中醫院,吉林 雙遼 136400
1.1 一般資料 2004年2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診斷為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患者共87例,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齡 (56±5)歲,糖尿病病程6~13年,周圍神經病0.5~3年。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診斷標準。
多發性末梢神經病變的診斷參照文獻[1]標準,并結合臨床,實際診斷為:①感覺障礙:包括麻木、疼痛、淺感覺、震顫覺以及關節位置減弱或消失。②肌無力或萎縮。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1.3 排除標準 治療期間有重大并發癥或感染者。
1.4 納入指標 所選病例均為通過基礎治療,空腹血糖在6.0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在8.0 mmol/L以下,均無其他重大并發癥。
將87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5例,對照組4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及血糖均無顯著差別。在常規降糖 (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加用維生素B1100mg,維生素B12500mg,分別肌注,每日1次。治療組則用藤蛭祛痹飲,每日1劑,水煎服。兩組均以15天位1個療程。藤蛭祛痹飲組成:雞血藤15g、水蛭3g、木瓜15g、田七10g、桃仁10g、紅花3g、葛根15g、熟地 10g、元胡10g、多食、便秘加火麻仁15g、玄參10g;體型肥胖加決明子10g、山楂10g;口干、多飲加生地10g、麥冬10g;氣短、乏力加黃芪15g、黨參10g、太子參15g;眩暈加半夏6g、白術10g、牛膝10g。
3.1 療效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半年內無復發。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或明顯減輕,或消失半年內復發。無效: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
3.2 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例 (%)]
3.3 副作用:治療組所有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治療前后均作肝、腎功能,血常規檢查,經統計學處理,兩者無顯著性差異 (P>0.05)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中醫消渴、痹癥、痿證的范疇,其機理為陰虛、燥熱瘀濁為患。現代研究提示其為血管損傷,或代謝異常,以致微循環障礙,血流動力學異常所致。本方中葛根、田七、水蛭、桃仁、紅花等有擴張微細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抗血小板及紅細胞聚集,從而改善外周循環的作用。觀察證實,本方具有生津潤燥、活血通絡、止痛之效,用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取得了良好療效。
[1]劉新民.實用內分泌學[M].人民軍醫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