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娟,馬永青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1)
根據我國《水法》的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具體表現為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白洋淀流域水資源管理涉及多個部門:一方面從資源角度來看,以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統一管理為主線,涉及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河北省水利廳大清河河務管理處、市縣級水利局、水庫、河道、閘壩工程管理單位等;另一方面從生態角度來看,涉及各級環境保護、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處等相關管理機構。此外,國土部門和城建部門仍保留一部分地下水資源的管理權限,而市政、水產等部門也擁有部分河流水質的管理權限。因此,白洋淀流域水資源管理體制實際上是涉及發展改革、環保、水利、農業、交通、旅游、林業、國土、畜牧、漁政、建設等各部門的綜合體。
這種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符合水資源的自然條件和行政管理的客觀情況,有助于發揮流域和區域管理的優勢。但是這一管理制度的實施效果受到國家資金對政策實施的支持力度、配套法規的完善程度和監督管理的完善程度等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
筆者擬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白洋淀流域水資源管理績效的具體影響因素進行研究。通過建立指標體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確定各綜合指標的權重,用統計軟件Spss11.5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以此分析評價哪些因素對政策的實施效果具有決定性影響。指標數據來源于調查數據,數據分析經Spss11.5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依據分析結果提出合理建議,以便為今后水資源管理體制的完善提供參考。
在對白洋淀流域水資源管理績效的具體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時,筆者選擇了10個指標衡量現行水資源管理體制的合理程度及影響因子發揮作用的程度大小,見表1。
筆者采用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對所選指標進行了分析,其中對 “水價是否合理”“民眾對法的認知度”“民眾對執法的認可度”“水資源分配的合理程度”4個指標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設定分數等級進行分析,并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對“現有法規的完善程度”“監督管理的完善程度”“企業的排污成本”“對執法部門不作為的監管力度”“企業的違法成本”等幾個指標采取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1]。
筆者從定量分析的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合理、完整的指標評價體系。
對指標的說明具體如下:
(1)國家資金的支持力度。該指標用以分析國家資金的支持力度和現行水資源管理體制完善程度的關系。
(2)現有法規的完善程度。該指標用以分析現有法規的完善程度與現行水資源管理體制完善程度的關系。
(3)水價是否合理。水價的合理程度影響民眾對現行水資源管理體制的認知程度,反映水資源分配的合理程度。
(4)監督管理的完善程度。該指標用以分析國家的監管力度對水資源管理體制完善程度的影響。
(5)企業的排污成本。其大小影響水資源管理體制的改進。
(6)民眾對法的認知度。認知度越高,水資源管理體制的運行越順暢。
(7)民眾對執法的認可度。認可度越高,越能在遵循現行法規的前提下認同現行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8)對執法部門不作為的監管力度。監管力度越大,越能使得企業遵從現行法規。
(9)水資源分配的合理程度。該指標反映現行水資源管理體制的完善程度。
(10)企業的違法成本。該指標大小影響企業遵從現行法規的程度。
筆者采用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研究眾多變量之間的內部依賴關系。因子分析法通過研究眾多變量之間的內部依賴關系,把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用少數幾個抽象變量及因子來反映原來眾多的觀測變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并解釋這些觀測變量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根據各自的方差貢獻率大小來確定各綜合因子的權重,方差越大的變量越重要,從而具有較大的權重,方差越小的變量所對應的權重也越小。

表1 白洋淀水資源管理體制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2.3.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
由于原始數據指標量綱和單位均不同,需對其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各指標的作用在主成分的構成中趨于中等,筆者用Spss11.5對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處理,進一步計算相關系數矩陣并采用KMO和Bartlett法進行檢驗,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KMO和Bartlett's Test檢驗
KMO是Kasier-Meyer-Olkin的取樣適當性量數,是用來比較相關系數數值和判定相關系數是否適中的指標。當KMO值越大時,表示變量間的共同因子越多,越適合進行因子分析。Kasier認為,如果KMO的值小于0.5時,不宜進行因子分析;KMO值達到 0.9 以上為“非常好”,0.8~0.9 為“好”,0.7~0.8為 “一般”,0.6~0.7為 “差”。 本文中KMO的值為0.837(見表 2),顯著性水平(P=0.000)<0.05,表明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子存在,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3個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 1,分別為 4.822、2.567、1.483,累計貢獻率為88.722%(見表3),基本上包含了全部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2.3.2 建立因子載荷矩陣
建立因子載荷矩陣,采用正交轉軸的最大變異法(Varimax)旋轉之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見表5,設所提取的3個因子分別為F1、F2、F3,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在a7、a2、a6上有較大的系數,第二主因子在a9、a3上有較大的系數,第三主因子在a10、a5上有較大的系數。

表3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表4 旋轉后的總解釋方差

表5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
從數據分析結果來看,第一主因子在a7、a2、a6上有較大的系數,對應的指標分別為“民眾對執法的認可度”“現有法規的完善程度”和“民眾對法的認知度”。第二主因子在a9、a3上有較大的系數,對應的指標分別為“水資源分配的合理程度”和“水價是否合理”。第三主因子在a10、a5上有較大的系數,對應的指標分別為“企業的違法成本”和“企業的排污成本”。
第一主因子對應的指標為 “目標群體對執法的配合程度”。水資源管理體制的順利執行需要民眾的參與和支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中,目標群體的態度對于公共政策能否實現預期目標有著重要影響。公共政策問題能否解決、政策目標能否實現,并不僅僅取決于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執行者的一廂情愿,目標群體理解、接受并遵從公共政策的程度是決定政策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現行水資源管理體制下,民眾對執法的認可度和對法的認知度越高,就越能在現行水資源管理體制中對政策的執行給予理解和支持。目標群體對某項公共政策的態度選擇有兩種形式,一是接受,二是不接受。從利益和成本分擔來看,一項政策如果能夠使目標群體獲得一定的利益,那么就容易被目標群體接受;反之,如果被目標群體視為對其利益的侵害和剝奪,那么就很難得到目標群體的認可。
第二主因子對應的指標為 “水資源分配的合理程度”和“水價是否合理”。此二者是影響水資源管理體制的重要因素。白洋淀水資源的分配涉及多個部門,其中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城市生活以及生態用水等都分別涉及多個部門。由于部門之間缺乏統一協調性,在水資源的合理分配上難以形成合力,加之地區之間存在利益之爭,權威機構缺乏統一性,使得水資源的使用缺乏科學性。
第三主因子對應的指標為“企業的違法成本”和“企業的排污成本”。隨著經濟的發展,白洋淀水域的用水量增加,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嚴重,但對企業的排污治理的監督力度較小,企業在預期的經濟利益大于其違法成本的時候會選擇冒險違法,以取得經濟利益。只有加大企業的違法成本和排污成本,通過合理的產權設計,使得企業的私人成本等于社會成本,才能使違法者不敢以身試法。
綜上所述,要進一步完善白洋淀流域水資源管理體制應重點關注相關的政策法規完善、民眾對現有法規認知度的提高、水資源合理配置及限污納污制度完善幾個方面,注重科學治水、依法治水、完善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協調機制,充分發揮水價的調節作用,推行階梯式水價制度,建立水功能區限污納污制度,提高白洋淀流域水資源管理綜合績效[2]。
[1]劉立華.白洋淀濕地水資源承載能力及水環境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5:35-36.
[2]劉秀娟,董謙.白洋淀流域水資源管理模式選擇與創新體制構建[J].生態經濟,2011(10):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