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杜惠英 上海電信研究院 秦琛
“云計算”這一當今信息與通信界最為熱門的話題,在經歷了前兩年的概念炒作與技術積累后,2012年似乎將迎來爆發。賽迪顧問發布的云計算系列報告顯示,未來3年我國的云計算應用將以政府、電信、教育、醫療、金融、石油石化和電力等行業為重點,市場規模也將從2010年的167.31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1174.1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91.5%;云計算這一饕餮盛宴已經引來無數相關企業將其作為企業發展及轉型的戰略核心要素。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云計算被稱為是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四次IT產業革命,其技術已經日趨成熟,現在看來,很多云業務及服務的實現更多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從長遠來看,云計算會在不久的將來給更多的企業創造商業機會,也為更多的用戶帶來創新型應用和服務,促進技術及社會的大幅進步。
由于電信運營商擁有強大的網絡接入能力,在建立大型數據中心的能力和基礎上也占據絕對的天然優勢,也就成為了實現整個社會云計算及服務當仁不讓的主導者。國內三大運營商在云計算領域紛紛布局,通過打造自由的云產品及云業務品牌來獲得市場的逐漸認可。
2010年,中國電信針對云計算的到來,專門成立了“翼云計劃”項目組,著手云計算的前期準備工作,并已成功為上海世博會、大運會等多家客戶提供了可靠高效的云計算服務。2011年8月,中國電信正式對外發布“天翼云”計算戰略、品牌及解決方案;2011年底,上海電信成功推出面向公眾客戶的E云存儲和面向中小企業的“商務翼云”兩大品牌,有效推動中國電信云計算產品的市場化運用;同時,中國電信計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投資建設120億元的云計算數據中心。2012年,中國電信將建立專業化的云計算運營公司來負責全集團的相關產品研發及運營工作,依托遍布全國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資源,統一建設部署覆蓋全國、業內一流的云計算數據中心,通過構建全網統一的云管理平臺,實現一點接入、全網服務,實現資源的快速提供、彈性調度、按需分配、綠色環保。依托覆蓋全國的大容量高速互聯網、傳輸網和光纖寬帶網絡,實現云數據中心之間的高速互聯和用戶的高速便捷接入,讓云計算與寬帶相融合,并正式推出云主機、云存儲等系列天翼云計算產品。
中國移動在2007年開始了云計算研究,并將該研究計劃命名為“大云”計劃,在國內也是起步較早。2009年9月1日,中國移動低調地在內部發布了云計算平臺——“大云”0.5版本,11月繼續發布了“大云”的1.5版本。中國移動“大云”1.0和2.0重點是在海量數據管理和分享上,1.0到1.5重點是在計算存儲資源池,2.0、3.0將通過云計算平臺實現實時交易,其商業模式仍在探索之中。由于固有的IDC資源處于相對劣勢,中國移動2011年開始計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建設云計算基地,項目前兩期總投資規模超過120億元。雖然中國移動的云計算起步較早,但仍處于科研階段,不過相關云產品商用也指日可待。
中國聯通相對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來說,在云計算領域布局較晚,其云計算戰略相對低調,整體架構分為云系統和云服務兩大體系:云系統主要面向中國聯通內部IT支撐系統,而云服務則主要是中國聯通面向企業、政府等提供的公有云服務。從業務層面來看,中國聯通的云計算業務主要是向用戶提供IaaS層的四大產品體系:VPS云主機、在線的云存儲、彈性企業云及瘦終端。2012年3月1日,中國聯通還與海南省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海南省投資50億元,與政府共同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
從三大運營商在云計算領域的動作可以看出,云主機及云存儲所在的IaaS領域已經是“兵家必爭之地”。當然,運營商的各類優勢資源也有助云業務的展開。
電信運營商都擁有龐大的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硬件設備等IT基礎設施,擁有大量數據的處理能力,有效解決了未來布局云計算服務中面臨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問題,為運營商向云計算戰略轉型提供了強大的IT資源庫;此外,在網絡接入能力方面,三大運營商都擁有的強大有線及無線網絡,為其開展云計算業務提供了一條高速數據通道,可以有效解決電信運營商布局云計算服務時的云端接入問題。固有的基礎設施資源正是電信運營商開展云計算的基礎所在。

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加快建設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而作為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的云計算畢竟在提高企業、政府辦公及社會信息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從互聯網產業向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也會催生出很多的業態的企業,促進信息產業的繁榮與發展;政府在新興技術領域的號召及規劃,也會為電信運營商的投資運營指明方向。作為信息化主力軍的電信運營商,必定會在云計算的發展過程中得多更多的政府合作與政策支持。
電信運營商擁有強大的IDC運營團隊,他們為傳統IDC業務的開展起到保駕護航的有效作用。運營商在傳統IDC運營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形成的投資建設、業務體系、維護經驗及應急處理能力、專業人才隊伍等都是他們順利開展云計算業務的重要保證。
除了上述一些優勢以外,電信運營商在開展傳統電信業務的過程中,已經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客服和渠道體系,電子渠道和實體渠道都十分完備,云計算業務的開展雖然不同于以往的電信業務,但是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在線申請、隨需隨租是趨勢;完備的渠道和客服資源會保證整個產業體驗更加完備。而在傳統電信業務開展過程中,電信運營商積累的政企客戶資源也是其用戶挖掘的主要來源。
當然,運營商開展具有互聯網業務性質的云業務服務時,也存在一定的硬傷。比如傳統的電信運營模式并不適合云計算的運營模式,且電信運營商在傳統互聯網業務研發及運營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問題也比較多,對于企業開展相關的云業務時也必然會帶來影響;此外,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否成功,云平臺上的云業務能否繁榮發展一切都還只是未知數。
雖然三大運營商已經建設并不斷升級現有的有線及無線寬帶網絡,但是隨著云時代的到來,相信各類終端及應用對于網絡的要求會更加高,現有的網絡帶寬水平無法滿足未來的信息化需求,必須不斷加大對現有網絡的升級力度,畢竟一個安全穩定的“智能管道”是實現云業務的重要保證。
雖然云數據中心是云計算業務在云端實現的重要物理基礎,但是現在各大運營商一股腦地以“圈地”的形式大力發展機房建設,似乎有些“過熱”了。在還未明確未來幾年的市場容量及用戶可接受度的前提下,盲目地進入這一領域只會帶來投資過熱,資源浪費。因此做好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資源建設規劃,使得云數據中心更加契合寬帶網絡能力及CDN能力,以合理有步驟地方式進行會保證云計算業務更加合理健康的發展。
運用先進的云計算技術來實現云資源更加有效的分配,是電信運營商必須要做的技術跟蹤工作,技術的進步才能實現效率的提高與資源的節約;此外,創新商業模式,針對不同的客戶及合作伙伴需求,尋求靈活有效的商業機制,一方面擴大云計算業務的市場吸引力與市場規模,另一方面擴大運營商主導的云業務平臺市場吸引力,以帶動合作伙伴的積極性,豐富云應用的種類及產業鏈的繁榮。“IaaS+PaaS+SaaS”相結合的平臺發展模式,也許未來會更加具有競爭力,但是創新勢在必行。
由于云計算產品的服務幾乎涵蓋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才剛剛起步,要真正做到產業鏈的繁榮,需要社會各界以及產業鏈各環節的廣泛參與,特別是政府部門的有效引導。在這一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運營商必須要發揮其強大的引導作用,依靠自身的資源實力,做好標準制定,資源集聚,產業融合的重要職責。只有營造一個健康、安全、有序發展的產業環境,市場才可能越來越大,合作伙伴才會越來越多,在這樣的良性發展過程中,產業鏈各方也必將迎來共贏繁榮的美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