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帆
商電鋁業集團,河南商丘 476000
所謂電流效率就是在電解過程中實際的鋁產量與同樣條件下(電流強度和時間相同)鋁的理論產量之比的百分數,一定的生產條件下,電流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實際鋁產量。電流效率是電解鋁生產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經濟指標,電流效率的高低與鋁電解生產的各種工藝參數關系重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電解鋁生產的技術水平。因為在電解過程中,一方面金屬鋁在陰極析出,另一方面又以各種原因損失掉,所以電流效率總是不能達到100%,即實際產量總是比理論產量低。目前國內先進鋁電解技術的電流效率一般可達92%~94%。因此加強電解工藝研究,是提高電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
自1886年以來,美國霍爾和法國埃魯特發明的“冰晶石—氧化鋁熔鹽電解法”,就一直成為現代鋁冶煉工業的技術基礎。電解鋁的實質:在通有高電流的電解槽中使熔融的電解質(NaAlF6-Al2O3熔體)在兩極上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其基本反應方程式為:
陰極反應:Al3++3e=Al
陽極反應:2O2-+C-4e=CO2
但是,在近1000℃電解溫度下,NaAlF6—Al2O3熔體主要由Na+、、AlF4、F-及等離子構成 ,這些不同的離子在不同的生產條件下有不同的反應機理,使得電解工程十分復雜,至今還有不少爭議,但不管何種機理,整個反應過程,都是消耗了Al2O3和C,總的反應方程式依然為:
2Al2O3+3C=4Al+3CO2
也正是因為電解質溶體中各種離子在電解過程中繁雜的電化學反應,直接影響了電解鋁的電流效率,對電解機理的不斷研究,也是為了尋求更加合理的電解工藝。
電解工程中,導致鋁損失的因素主要有:1)鋁的溶解和再氧化損;2)鋁的不完全放電;3)其它離子放電;4)水的電解。除了機械損失外,鋁的損失均與電解條件密切相關,如電解溫度、電解質的組成、極距、電流密度及鋁液的高度等。
2.1.1 電解溫度對電流效率的影響
電解生產中直流電除了流過回路的電阻造成的電能損失外,部分補充電解生產中的熱損失,其余部分才是使熔體中離子產生還原反應做有用功,即發生如下的氧化還原反應:+3e=Al+ 4F-
實際上在上述氧化還原進行的同時,在同樣的電解條件下,同時進行著如下的反應:

這些反應引起電流做無用功,降低了電流效率,而在高溫的情況下,這些反應加劇,故高溫不利于電流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高溫的情況下,電解出來的原鋁又容易再次溶解進入電解質,然后發生二次氧化反應,即2Al+3CO2= Al2O3+ 3CO,電解出來的原鋁向反方向進行氧化反應,引起電流效率的降低,溫度越高二次反應越劇烈,下表為我廠工作狀況比較穩定而槽溫不同的六臺電解槽,一個月內測量的槽溫和實際電流效率的平均值,也證明了電解溫度和電流效率之間的趨勢關系。

2.1.2 分子比對電流效率的影響
降低分子比可以降低電解質的初晶溫度,在電解槽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初晶溫度的降低,相當于增加了反應的過熱度,從而有利于正向氧化還原反應的順利進行;隨著分子比的降低,電解質的密度也相應降低,拉大了電解質和鋁液的密度差,也有利于鋁液從電解質中的分離,縮短了鋁和NaAlF6-Al2O3熔體接觸的時間,減少了二次逆向反應發生的幾率,但過低的分子比會使電解質的黏度增加,不利于雜質的分離及Al2O3的溶解,降低了電解質的電導率,容易產生沉淀,影響電解生產的正常進行。
2.1.3 鋁水平對電流效率的影響
鋁水平和分子比的合理搭配,是保持電解槽熱平衡的重要環節,較高的鋁水平可以穩定磁場,填平槽底部高洼不平之處,使電流比較均勻的通過槽底,減少水平電流,降低了針振和電壓擺發生的幾率和幅度,并可以減少對陰極的侵蝕。因為鋁是一種熱的良導體,合理的鋁水平既能保證電解槽底部熱量的均衡分布,又能保證陽極底部的熱量及時的散發出去,有利于調節降低槽溫,減少二次反應,從而有利于提高電流效率。
2.1.4 極距對電流效率的影響
極距是指陽極底掌與鋁液鏡面之間的距離,極距較小時,使得溶解鋁擴散到氧化區的距離短,有時陽極氣體直接地將鋁液面上的鋁氧化。極距增大后,熔體的對流攪拌作用減弱,擴散層厚度增加,鋁損失減少。但是當極距超過一定程度后,壓降將明顯升高,此時電能消耗大大提高,故通過提高極距來提高電流效率是有限的。
根據電解機理,各種條件對電解工程的影響不是孤立的,筆者僅就電解溫度、分子比、鋁水平對電流的影響做如下分析,根據以往的經驗,對電解效率的影響可用伯奇—格洛泰姆方程[1]表述:

式中:t為電解質溫度(℃);
x為電解質中過剩的AlF3量(%量);
h為鋁水平,單位cm;
A為槽齡,單位月。
從上式可知,影響電流效率的主要因素為:電解溫度、電解質的組成及鋁水平等技術條件。
現以我廠200kA系列為例,分析上述參數對電流效率的影響程度。

表1 正常生產時的技術條件
公式(1)為多元方程,在分析單一因素對電流效率的影響程度時,首先要假定其它變量為一個恒定的值,如正常生產條件下為:

當任一條件發生變化以后的關系式為:

可知當任一條件的變化后,電流效率的變化值為

2.2.1 電解質溫度波動對電流效率的影響程度

2.2.2 分子比波動對電流效率的影響程度
分子比K與電解質中過剩的AlF3量(XAlF3)之間的關系[2]可用公式(2)表述:

式中Σa——Al2O3和CaF2的百分含量,%;
根據我廠200KA系列的生產實踐,Al2O3和CaF2在電解質中的百分含量應該為7.5%左右,即取Σa=7.5,則:分子比K1=2×1.29=2.58,K2=2×1.24=2.48
根據公式(2)可得:

則 Δη(%)=0.59(X2LF3- X1ALF3)=0.59×(7.16-5.66)=0.885(%)
2.2.3 鋁水平波動對電流效率的影響程度
設h2-h1=19cm-17cm=2cm t1=t2X2=X1
則 Δη(%)=58.9[Sin(3h2)- Sin(3h1)]=58.9(Sin57-Sin51)=3.63%
綜上所述,電解溫度每降低10℃,可提高電流效率1.39%;電解質的分子比降低0.10,可提高電流效率0.89%;鋁水平升高2cm,可提高電流效率3.63%。但是電解過程是個復雜多變的電化學反應過程,各種生產作業條件是相互影響、綜合作用的,這些因素對電流效率的影響程度也不可能作簡單的累加,上述計算分析,其目的是為了探詢技術條件變化對電解過程的影響程度,以便于指導生產,確定合理的過程控制參數。
電解過程反應機理復雜,影響因素很多,參照上述分析,同時結合我廠生產的實際經驗,筆者認為,在保持較高電流密度、低氧化鋁濃度、適中的電解溫度及適當偏高的鋁水平的條件下,可以有效的提高電流效率。
實際生產中,除了保持較高電流密度、低氧化鋁濃度、適中的電解溫度及適當偏高的鋁水平外,從反應動力學的理論可知,只要有效的減緩反應的控制過程,就能減少二次反應,從而提高電流效率,這是研究提高電流效率的基本方向,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生產中,要加強過程控制,提高操作水平,尋求最佳的電解參數,從而有效降低單位產量的能耗,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產品競爭力。
[1]楊重愚主編.輕金屬冶金學[M].冶金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
[2]邱竹賢主編.鋁電解[M].冶金工業出版社,1998.
[3]馮乃祥.鋁電解工藝[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