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元起家 大學生兩年賺30萬
來自江蘇泰州的徐驥是重慶市科技學院大三的一名普通學生。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是,當大家都在找工作辛苦奔波時,他已是一家文化傳播公司的老板了,身價達到30萬元。

商機是在不經意中出現的。2010年下半年,在學校主辦的一次書法展中,徐驥偶然發現,大家都從大學城當地商鋪買紙筆,100張宣紙的價格在500元左右,而在渝中區大禮堂附近的書法用品店,同樣的紙張售價僅為200元。
在大致摸清楚各個高校紙張的需求量之后,徐驥決定創業———販賣書法學習必用的筆墨和宣紙,創業資金則是從生活費中省下的4000元。
他跑到大禮堂附近,請當地商戶以更便宜的價格賣給自己。隨后,又復印了幾百份傳單,發到相熟的書法協會會長那里,從而有了第一批顧客——各高校書法協會的會員。再加上售價低于大學城當地商鋪,重師和川美的學生由于要學習書法需求量大,徐驥的生意一開始就比較順暢。
為了節約成本,幾乎是沒過兩天,徐驥就要根據訂貨的要求到主城去取貨,有時要抱著半人高的筆紙擠公交車。苦和累他都忍了下來,賣了兩學期筆紙,徐驥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5萬元。
在銷售紙筆取得成功之后,他就在尋找另外賺錢的機會。一次學校舉辦校慶,他幫學校團委的老師去渝中區牛角沱一家服裝租賃店取服裝,發現一套禮服租金高達200元/天。
“我為什么就不能在大學城出租服裝呢?”徐驥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輔導員,老師給他介紹了一名同學,兩人一拍即合。徐驥將5萬元加上壓歲錢共7萬元投入其中。租不起門面,就租了一套住宅當辦公室,買來最廉價的地板紙鋪上算是裝修,加上便宜的家具文具,他們有了自己的小公司:重慶渝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徐驥通過朋友的關系,找到了一家服裝加工廠,以很便宜的價格制作了民族服裝、禮服等等,算是有模有樣地開張了。
業務很快從他所在的學校發展到整個大學城地區。他找來同學做兼職,只要拉到哪個學校的業務,那就給對方提成。每年學校晚會旺季時,公司的業務就供不應求。僅一年時間,他的總收入便達到了30萬元。
(據《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