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銀紅,嚴雙唯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79)
21 世紀初期,隨著高校在校生規模的擴大,我國的高等教育已進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這也意味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在如今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格局下,就業成為擺在大學生面前的一項極為嚴峻的問題。為盡快適應市場對大學生多元化的需求,眾多大學生采取了在校期間進行兼職的方式。為詳細了解當代大學生兼職的現狀,筆者進行了有關研究,并提出如何促進大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的建議。
此次調研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對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在校本科生隨機發放問卷1800 份,其中武漢大學300 份、華中科技大學300 份、華中師范大學 300 份、武漢理工大學 200 份、華中農業大學300 份、中國地質大學200 份、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 份,回收有效問卷 1564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86.89%,并用SPSS18.0 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有關分析。
所有被調查者當中,兼職者所占百分比為49.3%,說明在大學生當中有一半學生從事了兼職工作,兼職在大學生中很普遍;在所有調查總數中,男生所占百分比為52.3%、女生所占百分比為47.7%,在兼職的學生當中,男生所占百分比為49.4%、女生所占百分比為49.2%,說明男女生對兼職的認識程度基本均衡,兼職與性別的關系不大,男生的兼職意愿略高。

圖一:
在抽樣比例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各學校兼職學生所占的百分比為 44.1%、47.1%、50.2%、51.8%、60.0%、43.4%、45.9%,數據都在均值49.3%左右,說明各高校兼職學生比例基本均衡。從表一可以看出,武漢大學偏低,華中農業大學偏高,造成差異的主要有學校的偏文、理、工科性質、學校的管理形式、學生的主要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原因。
有數據分析發現,在各年級比重中,兼職者所占年級百分比分別為 29.7%、54.4%、58.7%、58.9%,大一、大二、大三兼職比例呈逐年遞長趨勢,而大四與大三年級基本持平。其原因可以歸結為大一年級學生對大學兼職認知的陌生,而大二、大三的學生有了相對清晰的認識、有了積極探索社會的動力,大四學生需要進行實習等。
根據數據分析,在所有被調查學生中認為“大學生兼職很有必要”的占總調查人數的47.4%,而認為“完全沒有必要”的占 3.6%,這說明了大學生對兼職的認可度很高,這也是大學生中普遍流行的一個原因;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家長對孩子做兼職的支持率為 51.9%,不支持率僅占6.7%,另外“不過問”“不知道孩子在做兼職”分別占28.9%、12.5%。這說明了家長對大學生子女做兼職持積極態度。
SWOT 分析法最初是指一種綜合考慮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評價,從而選擇出最佳經營戰略的方法,現在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在本文中,筆者采用SWOT 分析法對大學生兼職狀況進行分析,其中,S 指大學生自身的優勢(Strengths),W 指大學生自身的劣勢(Weaknesses),O 指大學生所處外部社會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ies),T 指大學生所處外部社會環境的威脅(Threats),分析結果如下。
2.1.1 緩解經濟壓力
在研究結果中可以了解到,大學生群體中來自農村的占54.1%,認為自己家庭經濟寬裕的僅占6.3%,而月均消費支出基本分布在600——800 元,所以大學生的經濟壓力是促使大學生進行兼職的重要因素。經分析可知,在兼職的學生中,橫向比較,農村學生兼職者所占百分比為56.5%、城鎮學生所占百分比為40.8%;縱向比較,農村學生兼職者占所有兼職學生的62.0%、城鎮學生占38.0%,這一方面說明了家庭所在地對大學生兼職的影響,農村高于城鎮。從對家庭經濟狀況的分析中,家庭寬裕的學生中兼職比例為40.4%、家庭中等的學生中兼職比例為46.8%、家庭較不寬裕的學生中兼職比例為56.7%,可以看出隨著家庭經濟情況由寬裕到不寬裕的變化,兼職比例是逐漸增多的。另外在兼職學生中,以“賺取收入,減輕家庭負擔”為目的的占44.9%。從這些現象可以得出,家庭所在地、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造成的經濟壓力是促使大學生進行兼職的重要原因。
2.1.2 提升實踐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在如今市場上,工作經驗已經成為成功步入社會的敲門磚,特別是偏向于應用的專業。而大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全職工作,兼職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在統計分析中,發現以“培養個人能力,提升實踐水平”為目標進行兼職的占47.7%、以“獲得工作經驗,為就業做準備”為目的的占17.3%;在兼職的主要收獲中,認為自己“實踐能力有所提高”的占32.6%、“積累了相關工作經驗”的同學占了39.7%。這說明了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對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雖然從統計數據來看,以“獲得工作經驗,為就業做準備”為目的的同學偏少,但仍然不能忽視簡直對積累工作經驗的作用。
2.1.3 培養獨立、自信的人格
大學階段是一個自我成長的最佳階段,如何樹立自信以面對紛紜百變的社會是當代大學生的一項艱巨任務。而兼職的整個過程需要兼職者自己去完成,如何去找兼職、找到兼職后應該怎樣把它做好以及整個過程中與老板的協商、與兼職對象的溝通交流等,在這些問題妥善解決的過程中也就提升了兼職者的獨立、自信的人格魅力。
2.2.1 大學生自身價值難以體現

表二
目前,武漢在校大學生已超過100 萬,是世界范圍內大學生集聚最集中的地方。在兼職勞動力“買方市場”長期存在的情況下,[1]勞動力的密集化使得大學生的工資偏低。根據數據分析,在大學生兼職群體中,月收入 “200 元以下”的占 32.7%、“200—350 元”的占 34.8%、“350—500 元”的占19.2%、“500 元以上”的占13.2%,表二可以看出大學生兼職收入服從正態分布曲線,收入在200 元至350 元之間的占多數,這說明了大學生工資普遍偏低,大學生擁有的高智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利用,自身價值難以體現。
2.2.2 兼職與學習有沖突
根據統計分析,大學生兼職中每周平均工作時間為2——4小時的同學占多數,且大多同學選擇在周末或是寒暑假進行,在時間分配上是合理的;在“兼職與上課時間沖突時的選擇”一項中,6.1%的同學選擇逃課去做兼職、64.2%的同學選擇放棄兼職、29.7%的同學持模糊態度;而認為兼職會影響學業的占5.6%、或多或少的占60.6%、完全不會的占33.9%。雖然大多數同學還是會理性的安排自己的時間,選擇在合適的時候做兼職,但是也說明了兼職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業。
2.2.3 工作與專業很難相關
在專業的一項調查中,發現除了醫學專業兼職者偏少為36.1%,教育學專業偏多為 75.0%外,其它專業基本持平,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專業對兼職類型的影響不大。從兼職工作類型來看,大部分兼職為家教、促銷、發傳單,師范類學校選擇做家教的同學偏多,占該校兼職學生總體的比例為58.9%,而促銷、發傳單對學歷和智力的要求不高,幾乎與所學專業無關。這種兼職與學業的不相關性,會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與學業和未來就業市場的脫節,自己所學的專業不能得到有效的擴展與開發。
2.2.4 工作與未來就業相關度不大
在“兼職是否會對將來的就業有幫助”一項中,認為“很有幫助”的占54.9%、認為“幫助很小”的占41.8%、認為“沒有幫助”的占3.4%。這說明在大學生兼職的選擇上并沒有過多的考慮到未來的就業。
2.3.1 區位因素帶來的機遇相對較多
武漢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現如今正努力構建中部地區的支點城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及高校的云集等社會外部因素為大學生創造了眾多的兼職機遇,如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周邊的廣埠屯電腦市場、華中科技大學附近的“武漢﹒中國光谷”新技術開發區等,這些區位因素帶來的兼職機遇較其他城市會多一些。
2.3.2 用人單位靈活的用人機制為大學生兼職創造了機會
從網上或是校內海報上的兼職信息來看,用人單位招聘兼職的門檻較低,除了家教會涉及到“好成績”外,多數兼職并無其它特殊要求。而且考慮到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用人單位的工資一般都是日結或是周結的。從這一方面,用人單位靈活的用人機制也提升了大學生兼職的普遍度。
2.4.1 兼職過程中的不安全性

表三:

表四:
從兼職途徑來看,通過校園海報或廣告而找到兼職的人數占26.8%、通過專門兼職機構的人數占16.9%、通過老師或同學介紹的人數占44.8%、通過網絡的人數占12.5%、通過學校的機構或社團的人數占25.2%,從這五個主要途徑來看,大學生找到兼職的途徑并不是很安全,而且沒有法律保障。由表三,在所有兼職者當中,受過騙的占28.0%,這一比率還是相當高的。由表四,在大學生受騙群體中,有36.6%的同學只是采取了“忍氣吞聲、自認倒霉”的態度,而且該項人數所占比重最大,這說明了兼職者當中大學生的法律觀念淡薄,沒有認識到維權的重要性。另外,從家長方面來分析,家長對女生做兼職的不支持率高于男生,分別為 9.0%和 4.7%,這也說明了在家長的意識里,兼職過程中存在的一定的不安全性。
2.4.2 社會環境帶給兼職大學生的競爭壓力較大
武漢高校云集,而高智力人才的高度集聚也為兼職大學生帶來了很大的競爭壓力。從兼職途徑上來分析,部分同學選擇了需要收費且安全度不高的兼職中介機構,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在找兼職過程中存在較大的競爭性。另外,通過表二及數據分析,大學生兼職的月收入一般在200元左右,高于500 元收入的僅占兼職大學生中13.2%,這種低收入也反映了大學生兼職中存在較大的競爭壓力。
大學生是勞動力市場的高智商群體,又處于弱勢地位,對社會的認知度低,為保障大學生兼職的健康發展,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大學階段是一個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是連接學業和就業的橋梁。所以,學校的相關指導會給大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為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增加學生兼職的質量,學校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讓大學生對兼職擁有正確的認知。開設相關職業規劃課程,引導學生對大學生活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設立相關維權部門,向學生教授一些維權知識,保障大學生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做好大學生誠信職業觀的教育,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積極做好與社會的聯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兼職氛圍。設立大學生兼職指導中心,搜集社會各領域的兼職信息,實現“校企對接”,以減少中介機構對學生剩余價值的獲取和欺詐。通過優化兼職氛圍,從而更好地促進在校大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大學生面臨著學業與就業的壓力,加上個人對獨立的強烈欲望,也有很多在承受著經濟方面的壓力。大學生應當在學校的指引下,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尋找就兼職的過程中,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兼職觀。學習是大學生就讀大學的主要任務,學習成績的優秀與否,不但關系著大學生活中的評優評先,也關系著畢業證、學位證的獲取,甚至是未來的就業,所以,大學生應該把學習擺在首要位置。為緩解經濟壓力、為未來的就業增加砝碼,權衡一下兼職的機會成本,兼職也不失是一種好的途徑。另外,在兼職過程中,要和老師、同學以及家長進行溝通,確定自己哪些兼職該做,哪些兼職不該做,哪些兼職對自己的學業有幫助,哪些兼職對自己的就業有幫助,做到合理的權衡取舍,力爭把自己“能夠做的”(即自己在兼職過程中的優勢和劣勢)和“可能做的”(即社會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做到正確合理的有機組合。那么,這種合理情況下的兼職必定會為大學生活增光添彩。
成功的實現“校企對接”、加強學校與用人單位的聯系,處于“賣方市場”的用人機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用人單位應積極配合學校的相關政策,做好大學生兼職的扶持工作,考慮到大學生兼職帶給用人單位的經濟效益,如大學生的節假日兼職既能緩解企業的工人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大學生的工資偏低于市場正式工人的工資等,這對于作為一理性經濟人的用人單位來說,用相對低廉的價格贏得了高質量勞動力市場的信賴,是一件一舉兩得事情,而加強對大學生權益的維護是維持這一市場持續興盛的必要條件。另外,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加大對高校的資金投入,提高獎助學金數額和覆蓋率,[2]這樣既能促進大學生的學習,又能贏得社會信譽,也為人才需求的儲備提供了機會。
[1]錢結海.當前高校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5期.2011年10月
[2]曲福玲,倪立民.大學生兼職狀況的調查與研究——基于天津市部分高校在校大學生調查.勞動保障世界.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