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絡公司掘進隊 賀曉輝 李毅男 王向航 裴燕鋒
義煤集團義絡公司位于宜陽縣境內,井田走向長9 km,傾向長0.84 km,井田面積6.25 km2,年設計生產能力60萬t,主采石炭二疊系山西組二1煤,二1煤呈扁豆狀分布。該礦為高瓦斯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10.67 m3/t,絕對瓦斯涌出量為10.96m3/min,采用平峒+暗立井+暗斜井多水平開拓,底板運輸大巷、底板集中巷加小石門開拓方式 。36021綜放工作面位于36采區一區段西翼,工作面標高+ 27.8 ~ -32.4 m,煤層平均厚5.2 m,煤層傾角平均35°,煤層硬度0.8,工作面沿煤層走向布置,工作面設計走向長度402 m,傾向長度97 m。工作面上順槽及+30 m集中巷為回風巷。工作面構造煤發育,煤層瓦斯含量高,在掘進時曾出現“煤炮”瓦斯動力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并加強瓦斯及工作面的通風管理工作。
采煤工作面的瓦斯主要來源于本煤層、鄰近層煤層及采空區。36021工作面采用U形通風,風流從運輸平巷進入回采工作面由軌道平巷流出,但由于采空區漏風,將有一部分風流經采空區縫隙進入采空區,并攜帶采空區聚集的瓦斯從工作面中上部及上隅角處流出,引起工作面及回風流瓦斯濃度增大,嚴重影響煤礦采煤工作的安全。36021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運行規律如下。
1.瓦斯在采空區上部聚集。瓦斯密度相對空氣小,從而會產生瓦斯風壓的自然上升力,對于大傾角工作面來說,瓦斯風壓更加明顯。所以采空區內瓦斯易在采空區上部聚集,瓦斯濃度在傾斜方向上,由進風巷到回風巷逐漸增大,在靠近上隅角附近20 m范圍內瓦斯濃度較高,上隅角瓦斯分布如圖1所示。

2.頂板側瓦斯聚集。由于瓦斯密度較空氣小,在垂直高度方向上,頂板處瓦斯濃度比底板瓦斯濃度高;由于煤層傾角較大,更加大了這種趨勢,使得瓦斯聚集在頂板側。
3.上隅角形成渦流區。根據大傾角工作面綜采支架防倒防滑的技術要求,會將工作面調成仰斜,使得工作面與回風巷夾角小于90°。當含有大量瓦斯的風流經過上隅角后,風流急轉,上隅角處的風流會造成渦流效應,風流流速逐漸降低,加上瓦斯密度小,會在上隅角形成一個渦流區。風流中的瓦斯和采空區漏風帶出的瓦斯在此處循環,造成瓦斯聚集,并且很難隨風流擴散。上隅角形成的渦流區如圖2所示。

根據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運移規律,筆者認為,上隅角瓦斯治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合理設置通風系統。通風系統直接影響工作面瓦斯的涌出量和路徑,在設計工作面通風系統時,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如通風排瓦斯法,防止瓦斯聚集。在U形通風工作面中,要合理調整工作面風量,并盡量降低上下端口間的風壓,如果條件允許,要盡量采取下行通風的通風系統,以減少采空區漏風,從而從根本上減少瓦斯涌出。
2.瓦斯抽放。當瓦斯涌出量大于通風所能解決的瓦斯涌出量時,就應采取抽放瓦斯措施,對于局部區域的瓦斯超限,采用通風方法無法解決瓦斯問題或采用的通風方法不合理時,也必須采取瓦斯抽放措施。在距工作面約30 m處進行抽放,既可抽放采空區深部的瓦斯,又可改變采空區內漏風流路徑,對解決上隅角瓦斯最佳。
3.采用均壓技術,較少漏風。采用均壓技術可以降低風流進出口間的風壓差,減少漏風。在壓風管路中增設射流風機,通過射流風機提高工作面上隅角處風壓,從而減少上隅角及采空區的漏風,從而降低采空區瓦斯的涌出量,也有利于采空區瓦斯抽放。同時,射流風機風流速度較高,吹到上隅角后,擾動上隅角瓦斯聚集的渦流區域,同時把聚集的瓦斯吹散,帶入回風巷。均壓技術原理如圖3所示。

設計合理可靠的通風系統,盡可能減少瓦斯涌出;當瓦斯涌出量大于通風所能解決的瓦斯涌出量時,可采用瓦斯抽放、均壓防治瓦斯、設立臨時通風設施等措施,對通風系統進行優化。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必須結合現場實際使用效果,找出治理瓦斯的最佳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