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電力公司 烏海電業局 武昱彤 武智勇
綠色能源在解決能源問題和減少環境壓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各國也越來越重視對綠色能源的研究。太陽能作為綠色能源的一種,具有儲量豐富、使用安全等優點,是目前技術利用相對成熟的一種可再生能源。然而,受不同地區光照強度和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光伏電池的穩定性并不理想。在不同的光照強度和環境溫度下,光伏電池的輸出功率會有較大波動,這導致整個光伏陣列的輸出特性呈現出非線性特征,降低了光伏列陣的電能輸出能力。因此,對光伏電池最大輸出功率進行跟蹤控制,使得光伏陣列在任何日照條件下動能不斷獲得最大輸出功率,以提高系統的工作效率,就顯得很有必要。
光伏電池的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受溫度、光照以及負載等因素影響,其輸出量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光伏電池的U-I輸出曲線和P-V輸出曲線表明,即使在特定的溫度和光照條件下,光伏電池的最大功率點也不固定,而是不斷變化的。為了達到光伏電池在特定溫度和光照條件下的最大功率輸出,研究人員提出了最大功率點跟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簡稱MPPT)策略。目前,主流研究MPPT策略的方法主要有實際測量法、擾動觀察法、短路電流法等策略。通過比較,本文,筆者選用擾動觀測法來實現對最大功率的跟蹤控制。
擾動觀察法的總體算法思路是:給光伏系統控制器輸入一個步長量,通過使用這個較小的步長,改變每個控制周期內的光伏陣列的輸出在。因為改變的步長值是固定的,所以干擾周期前后,光伏陣列的輸出功率值既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小。如果檢測到光伏陣列的輸出功率增加,就按照上一周期的方向繼續“干擾”,如果檢測到輸出功率減小,就改變“干擾”的方向,反方向繼續“干擾”。擾動觀察法就是通過不斷地加減步長,使得光伏陣列的實際工作點逐漸接近當前最大功率點。但是由于固定步長的存在,在工作點達到最大功率點附近后,就會在最大功率點附近不斷振蕩。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在此引入了參考電壓VREF,在得出比較結果后,通過調節參考電壓,使它逐漸接近最大功率點電壓;在調節光伏電池工作點時,要根據這個參考電壓進行調節。
雖然研究MPPT策略有很多方法,但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是擾動觀察法,具有簡單易懂、容易實現等優點。但是,傳統的擾動觀察法存在一個缺點,即光伏系統的工作點只能在光伏陣列最大功率點附近振蕩,而這種振蕩會產生一定的功率損失。為了彌補這一缺點,筆者對擾動觀察法做了進一步優化改進:當系統開始擾動時,在控制器內輸入一個合適的步長;當系統不發生擾動錯誤時,就按照此步長值擾動;一旦擾動方向發生錯誤,就將某個常數輸入到控制器,用初始步長減去這個值,使控制器按照這個新的步長向反方向擾動。當系統每發生擾動錯誤時,反復改變擾動步長值,直至步長減為0,此時的光伏陣列實際工作點就穩定在最大功率點處。改進的算法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改進的擾動觀察法的算法控制流程
此外,筆者在MATLAB環境下搭建仿真模型,對比兩種方法的實驗結果。仿真的時間為1 s,溫度為25℃,算法采用變步長ode23 th。當光照強度從0.55 kW/m2躍升為1.0 kW/m2時(在0.1 s時發生突變),對BOOST電路輸出功率進行對比。通過實驗圖形可以看出,當光照強度發生突變時,改進的擾動觀察法僅需0.05 s就能達到穩定工作狀態,這樣能有效減少因振蕩現象引起的能量損耗,實現了對光伏陣列最大功率點的快速跟蹤和精確控制。
本文,筆者基于光伏電池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技術,對光伏電最大功率點(MPPT)跟蹤算法進行了介紹,提出一種經過改進的新型擾動觀察法,并通過MATLAB進行了系統仿真型。得到的仿真結果表明,該方法可有效減少傳統擾動觀察法帶來的誤判功率損失,從而優化了系統的動態響應速度和穩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