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中國‘80后’現在面臨著這個工資低、物價高的現狀,就調侃自己說:‘三十難立、四十迷惑、五十聽天由命’。我發現中華民族其實是個非常幽默的民族,在這么困難的環境之下還能這樣自我解嘲,實在讓人感到心疼。”
——近日,著名經濟學者郎咸平稱,工資低、物價高的原因之一是“歐美對我們的剝削”,他認為歐美的資本控制使得中國工人成為被剝削的對象。

“社會知道了毒膠囊,但卻永遠無法知道這些毒膠囊多年來傷害了多少人的生命和健康。甚至無法舉證和索賠。”
——近日,任志強在微博中指出,當政府將精力關注于G D P和干預市場經濟時,必然疏于社會的管理,于是三鹿,毒膠囊,地溝油就橫行于市,每次的這種事件都深深地傷害了民眾的心。

“當前中國社會問題尖銳而復雜,這其中因分配不均所產生的社會沖突最為突出,因此,選擇民生問題作為突破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緊張,為政治改革創造必要的社會環境,也容易為民眾及執政者所接受。”
——近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于建嶸教授描述了他心目中的改革藍圖,即從民生政策抓起,保障民權。對改革的動力問題,于建嶸亦不悲觀,他認為雖然社會矛盾突出,但這正是繼續改革的動力所在。

“對于將來中國的物價,我們不要很樂觀地認為它會下降,或者應該受到控制,而是應該漸漸習慣在高物價下生活。以前,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優越性太多,像社會服務、水電等價格都比較低,但是,今后這些產業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結果只能是物價越來越高。”
——4月2 8日,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發文表達對物價的看法,他認為“我們要適應高物價、高通脹、高工資的新的國際化的生活,這是世界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