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吳剛如是說。他認為,一次安放支架超過3個,就失去了臨床意義,放7個支架純粹就是在賣支架、拿回扣。
▲“單純取消以藥補醫是治標不治本,肯定會‘按下葫蘆浮起瓢’?!?/p>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如是說。他認為,醫改的出路不能只靠單純取消以藥補醫,關鍵是在于打破公立醫院的事業單位體制,積極培育醫療衛生市場,放開社會資本進入的限制,為社會辦醫提供公平的環境。
▲“醫院盲目擴張,非但解決不了看病貴問題,反而是雪上加霜。”
——全國政協委員陳勛儒如是說。他認為,盲目擴張導致醫院負債發展,為盡快還清債務,醫院必然會將成本轉嫁給病人,導致亂收費、過度診療等,使患者不僅要“養醫、養人”,還要“養樓、養設備”。
▲“醫改的設計中應當包含中醫、民族醫和民間醫,只有正確認識中國醫藥學的全貌,才能把握好醫改的全局?!?/p>
——全國政協委員黃傳貴如是說。他認為,在醫改過程中,由于沒有正確把握中國醫藥學的全貌,深刻認識中國醫藥學的特點,醫改才會不斷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公立醫院不能‘政府開店,自主經營’。”
——全國政協委員吳明江如是說。他認為,公立醫院一定要明確“誰管”、“誰辦”,才能真正實現管辦分開。
▲“醫藥的費用和價格可以降,但醫生待遇和護理費用不能降?!?/p>
——全國人大代表康鳳英如是說。她認為,現在醫務人員的待遇不夠合理,一級護理的費用一天僅為9元,醫生的待遇也不高,完全不能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醫護隊伍難以穩定。
▲“‘佛山小悅悅事件’不單是社會道德問題,也涉及醫療體制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高寶齡如是說。她認為,在救人的過程中,現在的規則是誰將病人送進醫院誰交錢,如果這個制度不改變,見義勇為的行為將與我們漸行漸遠。
▲“為何中國的醫生落到如此尷尬的境地?責任在于政府?!?/p>
——北京某市屬公立醫院院長如是說。他認為,把“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簡單歸因于“以藥養醫”的觀點是片面的。政府應該建立一套合理的補償機制。只有這樣醫生才能夠在一個良性、合理的機制下正常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