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 何蓉

統計指標在統計學范疇內有兩個層面的涵義,一個是反映總體現象數量特征的概念,包含指標名稱、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3個要素,一般運用于統計理論與統計設計中;另一個是除反映總體現象數量特征的概念外,還包括數值,一般運用在統計分析與實務中。
統計指標按所說明總體現象內容的不同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數量指標說明總體規模的大小,反映總體絕對數量,通常用絕對數表示;質量指標說明總體內部數量的關系和水平,通常用相對數和平均數表示。統計指標按其反映的內容或數值表現形式可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和變異指標4種,它們分別反映總體現象的規模、水平、結構、比例等數量特征,其中總量指標屬于數量指標,而相對指標、平均指標及變異指標屬于質量指標。
統計分析報告是依靠眾多統計指標實現的,所以這些統計指標不能是簡單的數據羅列,而是需要將各統計指標正確、科學地結合運用,這樣才能正確、清晰地反映社會或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態,為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筆者結合以下實例簡要論述如何在統計分析中合理地綜合運用統計指標,使統計分析做到有理、有據、有用,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統計工作職能。在統計分析中可以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結構分析法、平均與變異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動態分析法等。
總量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定時間、空間條件下的總規模或總水平的最基本的綜合指標,通常以絕對數的形式體現。相對指標是社會經濟現象中某些相關事物間數量聯系程度的反映,通常以相對數的形式體現。
在統計分析中,正確地將總量指標與相對指標結合運用,既能準確地反映社會及企業的經營規模,又能正確評價社會及企業的經濟發展水平。例如,有2家航天企業2011年的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總產值較2010年分別增長了20%和5%,但不能僅憑這一數據就片面地得出前者在航天技術應用產業方面的發展優于后者。假設前者2010年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剛剛起步,當年實現的總產值僅幾萬元,即使其同比增長20%,2011年的產值增長也不過幾萬元;而后者2010年的總產值上千萬元,其航天技術應用產業一直發展迅猛,實現的工業總產值達到企業總產值的近一半,那么其同比增長的5%將十分可觀。因此,在統計分析中只有將總量指標與相對指標結合運用,才能準確反映社會及企業的經濟發展規模,同時又能對自身的發展狀況有一個較為正確、清醒的認識。
由于總量指標是總體外延規模的反映,其數值隨總體外延范圍的大小而增減。而平均指標是將總體內各個單位在某個數量標志上的差異抽象化,以反映總體的一般水平,其數值不隨總體范圍的變化而變化。

要想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總規模和一般水平,需要將總量指標與平均指標結合運用。就像某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為總量指標,其僅能反映企業當年生產經濟活動的人工成本總量,由于每一名職工的工資收入水平高低不同,如果要綜合反映職工收入的一般水平,就需要利用平均指標計算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這樣才能準確得出有效數據。例如,2011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幾乎達到美國的一半,躍居世界第二位,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2011年人均經濟總量的世界排名仍然比較靠后,實際的經濟發展狀況并不樂觀。因此,在統計分析中將總量指標和平均指標結合運用,可消除因總體范圍不同而帶來的總體數量差異,使總體具有可比性,同時也可反映同一總體在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趨勢以及不同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而進行總體數量上的推算和預測。

平均指標是各總體單位某一標志值的平均數,反映總體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一般水平,以及標志值分布的集中趨勢。變異指標說明總體各單位標志值的差異程度,反映標志值分布的離散趨勢。兩者結合運用可正確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一般水平及差異。例如,某企業2個生產車間生產同一種零件,它們的周成品率分別為97%和96%,如果從成品率高的角度看,似乎選擇前者更為合適,但仔細觀察它們在最近一周的成品數記錄,前者的成品率雖高,但生產狀態極其不穩定,后者的成品率雖略低,但生產狀態較穩定,生產進度及成品率能得到保證。可見,企業在選擇產品生產車間時若不考慮統計指標值,也就是2個車間生產狀況的均衡性,企業的生產流程將面臨較多的不可控因素,難以保證生產的節奏性和程序性。
運用平均指標和變異指標可分析產品生產的均衡性,保證設備、勞動力的充分利用,從而保證產品質量。所以,在統計分析時將平均指標和變異指標結合運用,可以正確認識和評價總體結構對平均水平的影響,可更深刻地了解總體內部的具體情況和典型事例,使分析更加深入。
發展速度是現象的報告期水平與基期水平之比,反映報告期水平已發展到基期水平的幾倍(或百分之幾),其屬于動態比較指標。平均發展速度是不同時間內發展速度的平均數,其反映現象在一定時期內逐年平均發展變化的程度,在實際工作中一般用幾何平均法計算平均發展速度。例 如,197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3元,201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為19,109元,數據顯示近33年來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55倍,但用幾何平均法計算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的增長幅度約為13%,這個數字較增長55倍而言就沒有那么夸張,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總量指標根據所反映時間狀況的不同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時期指標又稱時期數,反映的是現象在一個時期內的總量,如總產出、總產值、總收入、產品產量等,時期指標通常是可以累加的。時點指標又稱時點數,反映的是現象在某個時刻上的總量,如年末職工人數、單位研發機構數、產品價格等,時點指標通常不能累加。所以,在統計分析中要對時期數和時點數的表述加以區別對待,不能互相混淆,避免出現對統計指標的錯誤理解和計算。
綜上所述,統計指標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單元,其統計工作的全部過程都是圍繞統計指標進行的,這些指標的分類及應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交叉的。所以正確和合理地運用統計指標對基層統計人員來講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不但可以提高統計人員自身的專業技能,撰寫出較高水平的統計分析報告,更好地為企業決策服務,而且也能更大地發揮統計工作的信息、咨詢和監督作用,使其更好地為國家及企業進行宏觀決策與調控,以及為企業和社會公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