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張蕾 于松晶

目前,企業戰略規劃的論證編制工作普遍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但現有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評估體系卻不盡完善,還需對戰略規劃的落實及閉環管理進行進一步探索。因此,要對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的制定情況、規劃實際執行情況等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和比對,開展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量化評估,檢驗規劃內容與實際執行情況的偏差,以促進企業戰略規劃的落實和目標的完成,同時為科學編制下一個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制定新的建設方案等提供可靠的依據,提升企業戰略管理工作能力。
企事業單位中長期發展規劃本身覆蓋單位自身的經濟活動、內部管理、人員結構等各個方面,其中既包括經濟規模和收入、計劃完成率等可量化的指標,也包括戰略管理、體系建設等難以直觀量化的指標,各個指標之間相互包容、互相影響和相互制約。因此,發展規劃評估的方案設計必須保證規劃指標的全面性與科學性。
建立中長期規劃評估指標體系時,首先應仔細研究該規劃的本質或規劃目標,收集反映其本質的各項指標,如利潤總額、科技成果等, 對所有指標信息進行初次篩選,得到被評估對象的指標集;其次在選取指標和對所選指標賦予權重時應充分結合單位的工作實際,并與單位工作重點和后續規劃目標保持一致,以行業專家、委托單位的知識庫為基礎,對可選指標集進行進一步篩選,構建出具有行業特點和單位自身特色的中長期規劃評估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中長期規劃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流程圖
中長期規劃評估是一個具有清晰層次結構,但多準則、多指標、結構復雜的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系統工程,需要考慮眾多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及與具體實際指標間的關系。因此,可以通過層次分析法有效解決中長期規劃評估中的特點及難點問題,并進行科學有效的賦權與評估。
實施層次分析法,首先要系統分析評估對象規劃體系中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建立系統清晰的層次結構模型。
其次,由于同一層級各指標對應于上一層級各指標的重要性不同,所以根據重要性判斷準則構建各層指標相對于上一層指標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也就是逐層構建兩兩比較判斷矩陣,以此對指標的重要性和合理性進行判斷評分。需要注意的是,判斷矩陣的構建是基于專家的經驗與判斷,所以需要專家秉承公平、公正、客觀的原則對各層指標進行重要性的比較和判斷。
第三,進行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由于判斷矩陣中各個元素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評判專家主觀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利用這些矩陣進行相關計算之前,需要對建立的所有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如果判斷矩陣能通過一致性檢驗,那么說明該判斷矩陣是合理且可被接受的,可用來計算被比較的同一層指標相對于上一層對應指標的相對權重;若沒有通過一致性檢驗,則需要重新建立或調整判斷矩陣,直到通過一致性檢驗。
最后,對所有判斷矩陣進行計算,得出各層指標相對于上一層對應指標的相對權重,再計算它們相對于總體目標(中長期規劃)的最終權重。顯然,計算得到的所有指標相對于總體目標的最終權重之和為1。

通過對規劃目標值的定量解析可以確定具體指標的評估標準,把直觀反映規劃各項指標實現情況的量化指標定義為滿意度,規劃期結束后根據滿意度評價法將各指標的滿意程度數值化,最終根據所有指標的滿意程度對規劃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如圖2所示),得出一個關于規劃執行完成情況的具體分值,根據分值的大小來判斷規劃完成情況的好壞。

圖2 中長期發展規劃評估實際操作流程圖
在使用滿意度評價時,首先設某指標的規劃值為A,規劃期結束后該指標的實現值為B,該指標的最低規劃值(最低完成標準)為C。
如果B≥A,即該指標的實現值超過了當年的規劃值,那么該指標的滿意度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