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華,楊碧榮
(1.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運城044000;2.鹽湖區農業委員會土肥站,山西運城044000)
運城市鹽湖區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處運城盆地中心,海拔高差較大。該區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4℃,年平均降雨量為526.5 mm,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240 h,無霜期210 d。其主要土壤類型為褐土和潮土,是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區,由于地處城鄉結合部,在政府引導下種植蔬菜已成為鹽湖區農業生產的支柱產業之一,全區共種植蔬菜7 300 hm2。近年來,蔬菜種植中由于追求產量,生產中盲目施用化肥現象較為普遍,影響了蔬菜的品質,生產效益下降。
本試驗研究了鹽湖區蔬菜用地土壤營養元素在不同區域的分布規律,并應用模糊數學方法對影響蔬菜生產的主要因素進行了綜合評價[1],旨在為提高當地蔬菜的產量和質量提供依據。
根據鹽湖區蔬菜種植的分布狀況,對主要蔬菜用地的土壤進行調查布點和采樣,實地共采集230個土壤樣品。對供試土壤樣品的有機質、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和緩效鉀進行了檢測,共獲取有效檢測數據1 356個。
1.2.1 分析測定方法 土壤有機質用外加熱重鉻酸鉀氧化-容量法測定;土壤全氮用硫酸-高氯酸消煮-開氏定氮儀蒸餾滴定法測定;土壤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皿法測定;土壤速效磷采用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土壤緩效鉀用硫酸-高氯酸消煮-火焰光度計法測定;土壤速效鉀用中性乙酸銨提取-火焰光度計法測定[2]。
1.2.2 統計方法 試驗數據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將各因子的組合權重與相應的因數等級分級(模糊綜合評價法求得的隸屬度)相乘后進行累加[3-7]。

式中,IIFI為綜合指標;B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隸屬度;A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組合權重。
經參考有關資料[3,6]和專家討論,結合該地區實際情況,確定了具體養分指標及權重Ai(表1)。

表1 不同指標權重
為了利于計算,各參評因子的隸屬度Bi采用S型隸屬函數[4]。該函數在一定范圍內,養分因子評價指標與土壤質量的好壞呈正相關。因此,將隸屬函數由曲線轉變為直線型分段函數。
參評因子指標值與作物產量成S型曲線關系,即在一定的范圍內,參評因子指標值與作物產量呈正相關,而低于或高于此范圍,評價因素指標值的變化對作物產量的影響很小。屬于這一情況的參評因子有:有機質和氮、磷、鉀的含量等[3,6-7]。函數表達式為:

參考山西土壤特點和專家意見,確定表達式中各參評因子的轉折點(a,b)的取值[4,8-10](表2)。

表2 S型曲線各參評因子的轉折點(a,b的取值)
對鹽湖區各行政區域蔬菜用地所采樣本測定分析后,獲得各區域肥力指標特征值(表3),根據隸屬度和營養元素單項評價指數計算方法,得出鹽湖區各行政區域隸屬度及單項評價指數(表4),計算出各行政區域的綜合評價指數如圖1所示。

表3 各行政區域蔬菜用地肥力指標特征值
由表1~4及圖1得出:樣本的有機質含量的平均值為15.5 g/kg,其中,最高的行政區域為解州鎮(21.9g/kg),最低的為三路里鄉(11.0 g/kg);全氮含量平均值為1.2 g/kg,其中,最高的為泓芝驛鎮(1.08 g/kg),最低的為上王鄉(0.77 g/kg);有效磷含量平均值為20.0 mg/kg,其中,泓芝驛鎮最高(56.1mg/kg),王范鄉最低(8.9mg/kg);速效鉀含量平均值為208 mg/kg,其中,最高的為陶村鎮(343.4 mg/kg),東郭鎮最低(141.2mg/kg);緩效鉀含量平均值為1.76 g/kg,其中,最高的為解州鎮(2.30 g/kg),上郭鄉最低(1.05 g/kg)。鹽湖區蔬菜用地IFI的排列順序為北相鎮>泓芝驛鎮>解州鎮>龍居鎮>陶村鎮>安邑辦>席張鄉>金井鄉>馮村鄉>上郭鄉>東郭鎮>上王鄉>王范鄉>三路里鄉。綜合評價指數較高的泓芝驛鎮和北相鎮屬于涑水河流域,成土母質為沖積物,地勢平坦,蔬菜種植歷史較長。綜合評價指數較低的三路里鄉、東郭鎮,三路里鄉位于北山丘陵區,東郭鎮位于南山低山區,成土母質為坡積物,因此,肥力較低。綜合評價結果與生產實際相符。

表4 各行政區域蔬菜用地隸屬度及單項評價指數

本研究綜合評價表明,鹽湖區較適宜蔬菜大面積推廣種植的區域有北相鎮、解州鎮、泓芝驛鎮、龍居鎮、陶村鎮、安邑辦,不適宜蔬菜大面積推廣種植的有三路里鄉、東郭鎮和上王鄉。由于土壤成土因素和施肥習慣存在個體差異,導致土壤空間差異性較大,因此,對種植戶而言,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施肥方案。
[1]王建國,楊林章,單艷紅.模糊數學在土壤質量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土壤學報,2001,38(2):176-183.
[2]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8.
[3]胡春勝.土壤質量診斷與評價理化指征及其應用[J].生態農業研究,1999,7(3):16-18.
[4]劉欽普.利用GIS和SPSS技術綜合評價長葛市農業土壤肥力[J].河南農業科學,2003(5):34-37.
[5]孫波,張桃林,趙其國.我國東南山區丘陵土壤肥力的綜合評價[J].土壤學報,1995,32(4):362-368.
[6]朱白澍,黃云,梁濤.城鄉結合部蔬菜用地土壤肥力模糊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7):137-141.
[7]王迪華,關博謙,木志堅.重慶市黔江區植煙土壤養分分析與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3):229-233.
[8]龐元明.土壤肥力評價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09,37(2):87-89.
[9]李改珍,巫東堂,趙軍良,等.永濟蘆筍產區肥力現狀及施肥建議[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2):52-54.
[10]劉蝴蝶,李曉萍,趙國平,等.山西主要耕作土壤肥力現狀及變化規律[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