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刊視點
《理論視野》2011年第11期
我國西部因為特殊的區域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社會人文環境——傳統文化元素凝重、現代性的社會基礎薄弱,形成了西部鄉村治理場域中的特殊機理。因而在面對當下多元主體之間的利益矛盾時,民俗化、行政化、非法治化的管理形式呈現出顯性特征。因此,厘清西部村莊治理場域中的現實問題,解構西部村莊治理場域中各種亂象存在的緣由,建構西部村莊現代性治理的“法治”機制等就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當代黨員》2012年第1期
2011年7月,重慶市委三屆九次全會提出的“共富12條”,在全國率先將縮小三個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確定為戰略目標。
“共富12條”僅憑“白加黑”、“5+2”地干還不夠,光靠“照圖施工”、按部就班也遠遠不行。落實創新戰略,需要創新思維和舉措。
在“共富12條”出臺的半年多時間里,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區縣都進行了頗有成效的創新,保證了“共富12條”順利落地,一些區縣還以“共富12條”為藍本,結合自身實際,創造了頗有特色的“共富”經驗。
《黨建》2012年第1期
道德建設為人民生活提升幸福指數,為國家強盛提供精神力量。道德興則民心齊,道德興則國運昌。在我國經濟轉型、社會轉軌過程中,人民群眾熱切呼喚良好道德風尚,人民群眾中也蘊藏著道德建設的巨大熱情。近年來,江蘇常州等地通過開辦各類“道德講堂”,講身邊故事、議現象行為、行愛心善舉,吸引群眾主動參與、自覺實踐,營造了濃厚的道德建設氛圍。這是新形勢下道德建設的一個好載體好方式,值得各地借鑒。
道德規范是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行為準則,體現在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道德規范離不開言傳,需要經常講。道德標準是尺度,不辨不清;價值標桿是導向,不議不明。道德標準價值取向重在身教,需要反復議。道德建設是內化于心的養成工程,更是外化于行的實踐工程,最終要落實到每個人的具體行動中。
《上海支部生活》2012年第1期上
把應有的標準拉低,如把本不吻合應有標準的空氣質量和“脫貧”稱為達標,從表面看,是“真實”的;但就其內涵來說,則是“假話”,可稱““真實的假話”。盡管限于相關條件,有時拉低標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這只能作為一種短期過渡,要盡快把標準提高到應有的高度,不讓“真實”與“假話”相聯,真正煥發出科學發展的光輝。
《南方》2012年第1期
2011年肯定是風云激蕩的一年,從年初到年尾,從未平息。從2010年底突尼斯開始的西亞北非地區的動亂,至今看不到盡頭。2011年7月22日,挪威32歲的布雷維克對無辜的民眾開槍亂射,造成77人死亡、100多人受傷;8月5日,倫敦郊區的騷亂爆發;9月17 日,“占領華爾街”開始。這些事情的一個大背景是:從2007年開始的金融和經濟危機,變成了一場很難擺脫的慢性病。美國復蘇乏力,歐債危機已威脅到歐元乃至歐洲一體化。再加上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地震、海嘯引發的核災難……人類確實要好好想想如何才能生存下去了。
(責任編輯/戴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