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本刊記者 任玉梅 朱海波
用創新思維謀劃旅游大發展
——省旅游局局長傅迎春訪談
文Ⅰ本刊記者 任玉梅 朱海波
《當代貴州》:《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把貴州建設成“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您是如何理解這一定位的?
傅迎春:這是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貴州旅游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定位,對加快推進旅游強省建設,促進旅游業跨越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這一定位要求我們立足貴州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創新發展思維,突破成規,打破就旅游抓旅游的思維局限,創新旅游與文化及相關產業融合的發展思路、實際舉措和市場空間,縱深推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謀求創新跨越。
我們必須用寬闊視角去深入研究《意見》中旅游業的定位和目標任務,以及旅游業與相關產業的關聯作用,吃透用準用活政策,跳出旅游抓旅游、跳出地域抓旅游。將貫徹落實《意見》與現有旅游政策法規有機銜接,與局省旅游合作備忘錄、省旅游業發展規劃、《貴州省旅游條例》貫徹施行以及第五、第六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的決策部署結合,敢于推進一些政策在貴州先行先試。創造性抓好“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規劃建設,召開全省旅游工作會議,舉辦“旅游創新發展論壇”,邀請國內資深旅游專家作講座。以高起點、高水準、操作性為目標,邀請國內知名專家領銜編制《貴州生態文化旅游發展規劃》,進一步營造貫徹落實《意見》、加快旅游強省建設的強大合力與氛圍。
《當代貴州》:在“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的建設中,應怎樣處理文化和旅游的關系?
傅迎春:貴州旅游業要轉型升級,必須依托文化的力量,靠不斷增加旅游的文化內涵,激活旅游業加速“提素”。旅游業的競爭,說到底是觀念文化層面上的競爭。只有把眼界放寬一點,率先致力于觀念層面的旅游文化建設,率先形成和積累具有自身特色的先進旅游觀念文化,率先把先進的觀念文化內化為本地旅游業的思維定勢、意志定勢、情感定勢和行為定勢,我省旅游業才能搶占競爭制高點,實現加快建成“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的戰略目標。

未來幾年,貴州將努力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休閑度假勝地”。圖為荔波小七孔。(李貴云/攝)
《當代貴州》:《意見》提出,要把貴州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休閑度假勝地”,省旅游局將如何結合這一要求,打造精品旅游?
傅迎春:《意見》提出,要建設黃果樹、荔波、梵凈山、雷公山等精品景區,培育“爽爽貴陽”、“梵天凈土”、“水墨金州”等一批旅游休閑度假勝地。在實施精品戰略中,我們將著力完善和提高規劃建設的水平,引入最新理念、最新經驗、最佳模式,將政府意志、資本意圖、民眾意愿和專家意識的“四意”理念融入開發建設的各個環節,以一個好規劃引領貴州旅游產業實現大提升大發展大跨越。
在空間布局上,我們將突出區域重點,加快整合打造黔中旅游區,發揮貴陽中心城市功能和黃果樹景區的龍頭作用,通過整合發展使之成為貴州旅游發展的戰略平臺。規劃建設遵義、黔東南、黔南、黔西南等高速通道沿線旅游產業帶,加快培育梵凈山、赤水、萬峰湖等新的旅游增長極,形成旅游業戰略增長帶。力爭培育30個年游客接待量過百萬的景區,創建150個3A級以上景區。同時積極推進旅游城市(鎮)建設,加快把貴陽、遵義、安順、茅臺等城市(鎮)建設成各具特色、功能配套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勝地。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加強以遵義會議紀念體系為重點的經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在旅游商品開發上,通過不斷提高旅游購物比重,使旅游商品產業成為全省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創業帶動就業的重要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
(責任編輯/趙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