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振基,左玲玲 ,任永鵬
(1.即墨市水利局,山東 即墨 266200;2.萊西市水利局,山東 萊西 266600)
墨水河發源于青島市嶗山區三標山之陰,于皂戶村南注入膠洲灣。干流比降3.87‰,河道全長41.52 km,流域面積317.2 km2,其中即墨境內河道長21.3 km,流域面積 276.1 km2。
墨水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80 mm左右,雨量集中在7~9月,約占年降水量的75%。上游為沙壤土,中下游為壤土,河道上游坡度較大,在團彪莊至官莊4.5 km長的一段,坡降6.7‰,河槽變遷幅度達200多米;復繞南關段長1.5 km河床坡降2‰。由于河道比降大,曲折多,水勢湍急,河床變遷不定。
墨水河在即墨境內主要有留村河、龍泉河、土橋頭河、西流峰河4條支流。在對墨水河與龍泉河的實地調查中發現,生活污水的面源污染給河流水質造成很大威脅,點源的粗放管理也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從近年來對即墨市水資源狀況分析可知,全市的生活與生產污水量逐年遞增,再加基礎設施的不完整與管理的不善,使得河流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墨水河與龍泉河是即墨城區主要的排污河流,城區內部分工業及生活污水進入河兩岸排污管道排入墨水河下游。目前,墨水河上的監測站點有煙霞橋、黃家西流、張家西城、石橋等,各站點水質監測情況如表1。
由表1中數據分析得:1)煙霞橋pH值在7.6~8.3之間變化;COD的值在2009年最小,之后逐年增加;BOD的值在2008年最小,之后逐年增加;氨氮值在后3年里明顯小于2008年,且基本保持不變;而石油類污染卻明顯增加。2)黃家西流pH值在7.73~8.26之間變化;氨氮值在2009年最大,之后基本保持不變;石油類污染從2009年增加較顯著,之后稍有減少。3)張家西城pH值在8.03~8.18之間變化;COD、BOD和氨氮含量在2009年最低,之后有所升高;而石油類污染的值增長較大。4)石橋pH值在7.58~7.9之間變化,水質從2009年后有明顯改善,但各指標在后3年中大致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煙霞橋和黃家西流兩監測點位于墨水河的上游,各監測指標值均符合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Ⅴ類標準,從對兩者的水質情況及年際變化分析知墨水河上游的水質較好,年際變化也較小。相對前兩者,張家西城和石橋監測點的污染物含量相對明顯升高,這是因為墨水河的下游是主要的污水接受區。從上面的分析知,張家西城的水質較好,各監測指標值符合上述標準,各成分含量也相對穩定。石橋監測站的幾項主要指標還達不到上述標準,這說明墨水河下游的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的,特別是隨著工業、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COD、BOD等幾項主要污染指標都呈上升趨勢,需要控制。
即墨城區為老城區,仍然存在著145個城中村,這部分村莊的污水大多沒有接入污水管網,且這部分村莊同時存在雨污混流現象,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或順著自然溝渠流淌進河道。生活污水中營養物質含量高,容易造成河道的富營養化。
工業企業基本自建有小型污水處理設施,但仍有部分企業將生產污水偷排入河道,由于其污水量大,且集中排放,會瞬時對河道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地破壞。

表1 墨水河水質變化情況
墨水河及其支流主要位于城區,沿河多為村莊和居民區,由于部分群眾水環境保護意識差,隨意向河道內傾倒各類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長此以往,更會造成河道淤積,造成河道水質惡化。
由于河水污染,城市河道中大量水生生物(如魚、蝦、蟹及水草等)無法生存,加之近年來在河道整治過程中大量使用鋼筋混凝土,隔絕了生物與陸地的聯系,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水體自凈能力大幅度下降。
目前,即墨市城區仍沿用1998年鋪設的污水管網,受河水沖刷和自身重力作用及防滲處理不到位等因素影響,部分管道經常性出現滲漏,污染河道水質。
加大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力度,不僅建成區要對原有污水管道進行更新,建設統一的城市污水管網,而且在允許的條件下要兼顧市郊鄉鎮。由于即墨市污水處理廠是向半封閉海域(膠州灣)排污,因此要求全部配置脫氮、脫磷工藝;發展單元式污水處理設施,餐飲服務企業必須安裝油水分離裝置并確保達標運行。
水源地開采井以外200~800 m范圍設為保護區,在保護區內嚴格取水許可審批制度,控制污染企業的發展。
到2020年完成工業區和生活區的分離,以便于各類工業生產廢水的集中、分類治理。
墨水河和龍泉河等排污河流在進行河流整治與河水污染防治工程時,要嚴格設計雨污分流工藝,減輕污水處理負荷。結合開展的城中村改造以及環境綜合整治,逐步實現城中村污水全部接入城區污水管網。沿河工業廢水堅決杜絕不經處理直接排入。
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是減輕水資源負荷的重要途徑。因此,不僅要加強污水集中回用工程建設,而且今后要采取各項措施,鼓勵企業、居民節水與循環用水,特別是鼓勵即發集團等大企業提高水的重復用水率。
對于建成區新建的居民小區,建筑面積在1 000 m2以上的,要求建立小型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經初步處理后,排入下水管網或利用中水回用系統,用于小區內部的綠化,沖洗道路或廁所等等。對于已建成的小區,今后也要逐步改造,到2020年,力爭居民小區基本實現中水回用。
對城區范圍內一切排污水單位 (包括第三產業中餐飲、賓館等服務行業)污水排放執行二級以上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由環保部門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嚴控無證排污與非法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