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yè)延續(xù)2011年下半年以來的增速減緩態(tài)勢,主要經濟指標總體上都處于增幅回落狀態(tài)。這一現狀,既源于國內外復雜多變經濟環(huán)境和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又是中國機床工具行業(y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所必須經歷的發(fā)展階段。同時,這樣的形勢也形成一種倒逼機制,為機床行業(yè)自身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了外部驅動力量。
從中國機床工具工業(yè)協會2012年行業(yè)調研中了解到,上半年企業(yè)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新訂單急劇下降、用戶延遲提貨增多、存貨和應收賬款增加等情況,大多數企業(yè)主要經濟指標同比下滑。就在這種大形勢下,有部分企業(yè)卻能實現較2011年同期增速持平,甚至略有增長,預測全年也能保持基本持平。還有些企業(yè),即使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是下滑的,但從其所做的努力和目前的運行狀況可以預見其前景將是好的。那么,這些企業(yè)在行業(yè)轉型升級中,采取了哪些積極的措施?企業(yè)今后發(fā)展的著力方向又是什么呢?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面對大環(huán)境不利的形勢,大多數企業(yè)都能理性對待,認真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如:(1)改進和強化營銷和服務;(2)積極拓展國際、國內市場;(3)加快新產品開發(fā)步伐,加大技改投入,擴大產品范圍;(4)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效率,節(jié)能降耗;(5)狠抓產品質量和質量體系建設;(6)繼續(xù)推進新項目建設,增強企業(yè)發(fā)展后勁;(7)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含金量。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yè),在更高、更深層次上采取了具有變革意義的有效措施。一些產品結構調整較好、創(chuàng)新成果產業(yè)化較快的企業(yè),避免同質化競爭、注重細分市場的企業(yè),注重新產品開發(fā)、滿足重點用戶需求的企業(yè),特別是能夠提供成套成線技術和設備、為用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企業(yè),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業(yè)績都相對較好。這不僅緩解了經濟下行的壓力,還為企業(yè)今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1月10日,中國機械工業(yè)聯合會組織有關專家,在武重集團對“中國機械工業(yè)高檔重型機床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項目進行實地現場驗收。由北京北一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宇凌、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盧建生等組成的專家組在聽取建設情況匯報后,對中心進行了考察,后經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該工程研究中心具備了較完備的工程化研究條件與技術開發(fā)能力,同意通過驗收。自此,依托武重集團建設的“機械工業(yè)高檔重型機床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掛牌。
該中心是由中國工業(yè)機械聯合會于2010年7月批準,依托武重集團組建的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作為開發(fā)實體,聯合了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上海重型機床廠有限公司、青海華鼎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等6家高等院校、行業(yè)單位,其職能任務是重點致力于開展重型機床制造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共性、基礎性技術研究;重要技術標準研究;重大工程及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試驗驗證研究等,從而為我國機械工業(yè)重大技術裝備和重點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技術儲備,以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在重點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該中心以“高檔重型機床關鍵技術研究開發(fā)和工程化建設的平臺,生產技術和配套產品的企業(yè)技術轉移、服務和培訓的基地”為定位,經過兩年多的籌備,建立了依托武重集團領導,由其技術委員會負責,下設情報研究實驗室、共性技術實驗室、工程化實驗室和功能部件研究實驗室的完整體制。據中國兵器工業(yè)首席專家、武重集團總工程師桂林介紹:該中心將加強對用戶加工工藝的研究,通過與用戶的密切結合,強化研發(fā)內容的針對性,保證所研發(fā)的產品在技術性能上更加貼合用戶的需求;下一階段將實現關鍵功能部件產業(yè)化 300 套、機床產業(yè)化銷售 200 臺、培訓工程化技術人員100余人次,竭力形成近50億元的間接經濟效益。
在驗收會之前,“機械工業(yè)高檔重型機床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屆第一次理事會會議”于11月9日在武漢隆重召開。會議選舉了工程中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副秘書長人選。經過大會選舉,一致贊成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yè)協會輪值理事長、武重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黃照擔任理事長職務,由中國機械工業(yè)聯合會副秘書長兼科技工作部主任李冬茹,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副校長邵新宇,湖南大學教授、副校長劉金水,正高級工程師、武重集團首席專家、總工程師桂林擔任副理事長職務。大會還表決通過了工程研究中心的秘書長和副秘書長提名,并選舉產生中心專家組專家和主任委員,并公布了由20人組成的專家組名單。而后,經過與會領導和專家的討論,正式通過了《中國機械工業(yè)高檔重型機床工程研究中心理事會章程》。
中國機械工業(yè)聯合會副秘書長兼科技工作部主任李冬茹在會上指出:機械工業(yè)高檔重型機床工程研究中心作為重型機床領域的創(chuàng)新機構,將努力探索行業(yè)發(fā)展的新路徑。中國機械工業(yè)聯合會將全國唯一的高檔中心機床工程中心交付給武重建設,是因為武重集團的產品品種最全,研發(fā)和制造實力雄厚,是當之無愧的。
(本刊特約信息員 胡建武)

斯凱孚(以下簡稱SKF)在上海市嘉定區(qū)舉行奠基儀式,以正式啟動斯凱孚全球技術中心中國及生產基地的籌建工作。斯凱孚全球技術中心中國及生產基地將包括全新乘用車輪轂軸承生產工廠、搬遷和擴建后的全球技術中心中國(GTCC)、斯凱孚解決方案工廠和斯凱孚學院。全球技術中心中國將涵蓋產品開發(fā)、工程服務、全球冶金和化學實驗室、生產流程開發(fā)、測試和產品調研。斯凱孚亞洲總裁阮凱旭(Rakesh Makhija)、斯凱孚中國總裁艾瀾德(Erik Nelander)、斯凱孚亞洲汽車業(yè)務領域總監(jiān)陶諾德(Torsten Nordgren)等出席了奠基儀式。
斯凱孚全球技術中心中國及生產基地獲得了嘉定區(qū)政府和安亭鎮(zhèn)政府的大力支持。嘉定區(qū)區(qū)委常委、副區(qū)長孫偉,安亭鎮(zhèn)黨委書記張黎平等領導出席了奠基儀式。
SKF全球技術中心中國及生產基地總投資額約7億人民幣。占地面積將為45 207 m2,一期工程建筑面積為32 325 m2,到2015年園區(qū)將擁有900名員工。建設過程將嚴格根據美國綠色建筑協會領先能源與環(huán)境設計(LEED)認證標準,預計完工時間為2013年第4季度。全新汽車工廠主要負責生產乘用車輪轂軸承單元,并提高位于嘉定安亭的現有SKF汽車工廠的生產能力。新工廠將致力于為當地、中國乃至亞洲的主要汽車客戶提供優(yōu)質服務。

2012年9月26日,吉特邁集團的能源解決方案園在位于德國Bielefeld的工廠開幕。吉特邁集團針對工業(yè)企業(yè)制造、存儲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全新的概念。
吉特邁集團的太陽能電站和風能發(fā)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約1 MW,產生的能源最高可滿足Bielefeld工廠 15%的需求。機床生產以及IT、服務部這些核心部門將不會受到停電的影響,并且可以使用綠色的能源。這些電力的功耗能夠滿足220戶居民的用電。
吉特邁集團將13臺太陽能電站SunCarrier 250和88臺最新開發(fā)的SunCarrier 22安裝在20 000 m2的園區(qū)內。這些帶太陽跟蹤系統(tǒng)的太陽能電站與固定支架系統(tǒng)相比其效能高出40%。此外,4臺風能發(fā)電站WindCarrier將利用風能發(fā)電。產生的電能將被儲存在3臺大型蓄電池CellCube中,以便在用電高峰期使用,同時可供e充電站使用。這種經久耐用的全釩氧化還原回流大型蓄電池的容量為0.6 MWh。2個e充電站將提供電動交通工具所需的綠色能源。
吉特邁集團在利用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并滿足企業(yè)自身需求這一領域一路領先。在整體能源解決方案進行安裝之前,吉特邁集團對于Bielefeld 工廠的能源效率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用電量進行了優(yōu)化。如今,用電量大的企業(yè)可以通過自己生產的可持續(xù)性能源來實現促進能源政策的變化。
西門子在11月6日于上海舉行的“2012年中國國際工業(yè)博覽會”(“工博會”)上強調了“高效成就生產力”對工業(yè)用戶的重要性,展示了涵蓋從產品設計與規(guī)劃、工程設計與實施以及相關服務等整個價值鏈中所需的技術。西門子東北亞區(qū)工業(yè)業(yè)務領域總裁吳和樂博士(Dr. Marc Wucherer)表示:“效率與生產力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當今能源愈發(fā)稀缺、經濟增長減緩的宏觀背景下,兼顧生產力和能源效率成為工業(yè)用戶的當務之急。”作為世界領先的工業(yè)領域供應商,西門子在這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展出的還有西門子今年剛剛向經濟型市場推出的SMART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特別針對經濟型市場的客戶需求,幫助他們提高競爭力和生產效率。
西門子將工業(yè)生產分為5個步驟:產品設計、規(guī)劃、工程設計、工程實施以及相關服務。西門子順應整個價值鏈,全面關注完整的生產過程,挖掘一切的優(yōu)化潛能,為客戶提供最高效的技術,并不斷使用創(chuàng)新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提高各個流程的生產力和效率。
西門子于近期收購了總部位于法國圖盧茲市的計算機輔助運動軟件領先提供商Kineo CAM公司。Kineo CAM的解決方案現已通過驗證,成為西門子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軟件產品的組件之一。該解決方案可通過優(yōu)化運動、避免碰撞和規(guī)劃路徑等功能,幫助不同行業(yè)的客戶實現生產效率最大化。此次收購將進一步增強西門子軟件產品的計算機輔助運動能力,并助力西門子擴大市場份額。Kineo CAM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200家客戶,這些客戶在收購完成之后將由Siemens PLM Software(西門子PLM軟件事業(yè)部)繼續(xù)服務。
Siemens PLM Software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Chuck Grindstaff表示:“通過收購Kineo CAM,我們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軟件產品組合中又增添了一項先進技術。這項技術將幫助我們的客戶為其產品作出更加明智的決策,并可為生產制造和維修保養(yǎng)制定更好的策略。Kineo CAM所提供的關鍵組件已經充分整合到我們的核心產品NX、Teamcenter和Tecnomatix中。此外,我們的開放工具(Open Tools)團隊還將迎來大批世界一流的專家,這些專家會繼續(xù)與Siemens PLM Software的產品團隊以及Kineo CAM技術的忠實用戶保持密切合作。”
隨后,相隔不長的時間,西門子又宣布完成收購上海西門子工業(yè)自動化有限公司(SIAS)10%的股份。至此,西門子將100%控股上海西門子工業(yè)自動化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為外商獨資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已于2012年11月6日變更完畢。西門子與其中方合作伙伴——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13日簽署了股權轉讓相關協議,并于2012年10月底完成股權轉讓。
上海西門子工業(yè)自動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西門子過程控制領域在中國的工程公司,涵蓋三大業(yè)務,包括過程自動化解決方案、自動化服務以及機械自動化業(yè)務。股權移交后的上海西門子工業(yè)自動化有限公司將秉承創(chuàng)新的價值觀,堅持業(yè)已形成的“以行業(yè)為導向”的業(yè)務開拓模式,為工業(yè)客戶提供卓越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和服務。
10月18日,博世力士樂中國武進新廠正式投入運營,為拓展亞太市場再添助力。新工廠投資總額近8 300萬歐元,建筑面積達7萬m2,擁有近1 200名員工,業(yè)務涵蓋液壓、線性傳動以及氣動元件與系統(tǒng)等領域。“憑借‘根植本土、服務本土’戰(zhàn)略,博世力士樂將更為有效地融入本地市場,研制符合本地需求的產品。”博世力士樂集團執(zhí)行董事會成員Bertram Hoffmann博士向政經各界代表表示。
“我們還將在武進新工廠內建立博世力士樂研發(fā)中心,預計將于2013年落成,主要服務于工業(yè)自動化市場。”博世力士樂中國董事總經理劉火偉先生證實。博世力士樂研發(fā)團隊將借助德國技術平臺,根據當地客戶需求,研發(fā)具有區(qū)域特色的產品,更好地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加快反應速度。
在持續(xù)深化研發(fā)本地化的同時,博世力士樂始終秉承高效能理念,致力于提供最佳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實現更高的投資效益。例如,通過與中國制造商密切合作,博世力士樂研發(fā)的Sytronix混合動力系統(tǒng)等產品,成功將塑機和壓機的能源效率提高了50%。
作為博世力士樂全球發(fā)展戰(zhàn)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武進工廠落成投產標志著博世力士樂拓展亞太市場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過去幾年中,博世力士樂在南北美、東歐和印度等地的產能和業(yè)務也得到進一步拓展。“我們力求尋找歐非中東、美國以及亞太三大市場的業(yè)務發(fā)展的平衡點,以更好彌補區(qū)域波動帶來的影響。”Bertram Hoffmann博士表示。

“AH500系列技術交流會”繼9月在哈爾濱、沈陽、鄭州和北京4大北方工業(yè)基地成功舉辦之后,反響熱烈。面對用戶的滿腔熱情,臺達集團予以積極回應,于10月29日東莞、10月30日廣州,10月31日福州、11月2日杭州、11月5日上海,將AH500可編程控制器技術精彩交流會進行到底。臺達技術專家給用戶帶來了AH500可編程控制器優(yōu)越性能和高端應用的精彩講解,安排了產品體驗、互動交流,與華東華南用戶共享此次技術盛宴。
臺達模塊化中型可編程控制器—AH500系列是臺達集團最新推出的面向高端應用的重量級產品,該系列產品除繼承了臺達PLC穩(wěn)定優(yōu)良的性能特點外,與市場上同類型產品相比,AH500系列中型PLC具有明顯的后發(fā)優(yōu)勢,它采用全模塊化設計,方便系統(tǒng)升級和擴展;它采用高度整合的軟件和界面,內建豐富的功能模塊,擁有擴展模塊功能齊全、節(jié)省用戶配置成本和維護成本等特色;同時針對運動控制模塊推出脈沖型PM和通訊型MC兩大系列,運動控制能力卓越;另外在通訊、操作簡易型和可靠性方面也表現出色,AH500可與臺達A2伺服、ISPSoft軟件完美結合,形成高效可靠的整體解決方案。
此番臺達集團舉辦全國范圍的技術交流會,表明了臺達對自動化高端市場志在必得的決心。臺達集團期望以交流會的形式幫助用戶深入了解該系列PLC,加強應用,同時了解用戶需求,共同構建最優(yōu)系統(tǒng)解決方案。
2012年10月18日,歐姆龍工業(yè)自動化正式發(fā)布了最新的NB系列網絡型可編程終端——NB3/5/7/10-Ethernet型觸摸屏。
NB系列產品規(guī)格齊全、屏幕從3.5~10英寸應有盡有。同時,堅固耐用的真彩TFT LCD觸摸屏,采用長效LED背光(50 000 h),構筑成了品質一流的顯示屏。為了讓產品更加智能化,便于用戶靈活使用。歐姆龍工業(yè)自動化研發(fā)人員在NB系列產品的開發(fā)和設計中可謂深思熟慮,精心設計的“縱向或橫向顯示模式”便是其中特色之一。此外,NB系列支持U盤存儲和打印機,同時配備了RS232/485/Ethernet通訊口、具備串行、USB Type-A/B(Slave)和Ethernet連接功能。
NB系列配備3重標準窗口:基本窗口、公共窗口和快選窗口,多樣化的窗口處理方式特性可創(chuàng)建出千變萬化的畫面,同時NB系列支持功能語言多達32種,可以實現對文本的高效管理。此外,NB系列配備方便快捷的動畫方式,便于用戶輕松靈活地創(chuàng)建出各種移動元件。而強大的“宏”功能使得產品的功能得以進一步增強,不僅可以執(zhí)行計算、對比或迭代以及數學運算,還可在NB屏幕上繪制圖形和圖案以及向本地存儲器和相連設備的存儲器中寫入值或從本地存儲器和相連設備的存儲器中讀取值。
對于使用歐姆龍PLC以及需要PLC+HMI網絡型整套解決方案的客戶而言,NB系列產品可以與歐姆龍PLC、例如CP1L-E、CJ2-EIP等產品強強聯合,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同樣,NB系列產品與歐姆龍PLC之間的配方數傳輸也簡單易行,而且除了首選的標準表格之外,配方畫面還可以為自由選擇的模式。
NB系列產品可以與包裝、食品、塑機、紡織等行業(yè)的簡易式蓋機、封蓋機/旋蓋機、直列式灌溉機、直列式封裝機以及直列式貼標機等各種機器實現完美搭檔,滿足用戶各種使用所需。
2012年11月,山高在上海宣布將繼續(xù)增加資源投入,以便為汽車行業(yè)的制造商提供更好的服務。
此項聲明發(fā)布前,汽車行業(yè)剛剛發(fā)布了2012年全球預測:2012年汽車行業(yè)增長率將達8%。隨著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逐步發(fā)展并變得日益重要,全球范圍內呈現了向輕便清潔技術發(fā)展的趨勢,這推動汽車制造工藝進行革命性的變革。除此之外,許多重要國家制定了與排放和發(fā)動機排量相關的法律,這進一步推動了該趨勢的發(fā)展。
“汽車制造商和他們的一級供應商正在經歷汽車市場的飛速變化,”山高國際應用專家Gilles Jolivet說道,“這些公司未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迅速自信地改善自身制造工藝的能力。山高與全球的汽車制造商合作,這令我們擁有了高水平的專業(yè)技能。當其他公司選擇與山高合作時,我們的專業(yè)技能將提供獨特的價值。”
作為其增加汽車行業(yè)投入承諾的一部分,山高正在擴展它的全球汽車專家網絡,并改善內部信息共享流程,以使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獲得更佳的專業(yè)技能。
近期,山特維克可樂滿推出了一款新的鉆頭,重新定義了常規(guī)孔加工。新一代可換頭CoroDrill?870鉆頭能夠節(jié)約加工時間,降低每孔加工成本,其設計的亮點在于鉆體與刀頭之間的獨特而安全的接口可確保極高的穩(wěn)定性和精度,通用性很高。并且,快速、簡單的刀頭更換程序可使有效加工時間最大化。事實上,當刀具仍在鉆柄上時就可以輕松更換刀頭。操作人員只需向下輕按刀頭,使其朝向支撐面,同時以鉆體上標示的推薦扭矩值擰緊螺釘。停機是使所有制造商利潤降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對于客戶來說,輕松換頭所帶來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CoroDrill?870的另一些優(yōu)點包括新的鉆尖構形以及優(yōu)化的排屑槽型號、形狀和螺旋角,這些優(yōu)點優(yōu)化了切屑控制,使切削過程更加安全,從而使鉆削變得更加高效,加工出高質量孔,并為下一個工序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剛性刀體可實現高穿透率,更長、更可靠的刀具壽命進一步增加了制造商的競爭力。

在客戶的應用實例中,實際的性能獲得了很大的改善。在最近的客戶案例中,在臥式加工中心上使用CoroDrill?870對軸承座進行加工,與競爭對手的產品相比,刀具壽命延長了90%,穿透率提高了36%。工件由低合金鋼(200 HB)制造,上面有一些直徑為13.5 mm的通孔(零件厚度為41 mm)。在穿透率為707 mm/min的條件下,競爭對手的產品在鉆了66 m長的孔(1 610個孔)后,就磨損無法使用了,而CoroDrill 870 則完成了125 m的鉆孔長度(3 049個孔)。
在另一個實例中,在立式加工中心上使用 CoroDrill?870 對液壓零件鉆孔,刀具壽命比競爭對手的鉆頭長了50%。工件由低合金鋼(265 HB)制造,上面有一些直徑為16.5 mm的通孔(零件厚度為65 mm)。在穿透率為440 mm/min的條件下,競爭對手的產品在鉆了20 m長的孔(307個孔)后,就無法使用了,而CoroDrill?870則完成了30 m的鉆孔長度(461個孔)并且還未報廢。
作為精加工M i l l 1TM平臺的最新補充,Mill 1-7TM是肯納金屬公司用于小直徑銑削加工的解決方案。這款新產品為航空航天、能源和通用加工應用中的坡銑、槽銑及插銑而設計,是一款多樣化刀具,可用于需使用小直徑立銑刀進行粗加工和金加工。
簡潔而有效的KSEM PLUS鉆頭將KSEMTM模塊化鉆頭和可轉為鉆頭的優(yōu)勢融為一體,為大直徑的孔加工應用行業(yè)樹立了標桿。公司通過推出新型含DFC導向塊的KSEM PLUS B1鉆頭擴充其KSEM PLUS產品系列,為在困難條件下的鉆孔提供更低的單孔成本。
新款KenFeedTM2X銑削解決方案是高進給從輕型到重型銑削操作的最新研發(fā)成果。KenFeedTM2X擁有帶內冷的螺紋聯接式銑刀、立銑刀、套式銑刀等刀體。該平臺的設計使得KenFeed 2X銑刀成為型腔、坡銑和螺旋插補和Z軸插銑的理想選擇。
全新的創(chuàng)新性高性能可調式鉸刀RMB-ETM整體式和RHM-ETM模塊化鉸刀不同于其他同類刀具,它精度高、操作簡單并徑向可調。這些可調式刀具提升了鉸刀的實際利用率,延長了刀具的使用壽命。還擁有專利的防過度變形結構,可使刀具在兩次完全旋轉后停止運轉,這進一步防止了刀具因嚴重變形帶來的破壞。該可調式刀具還可以在彈性變形范圍內進行正向和反向微調。


德國高邁特集團(K O M E T GROUP)在其精密微調鏜頭MicroKom?BluFlex?中配備了現代化無線網絡,這使得機器用戶的設置工作更加簡便。通過Bluetooth*藍牙技術進行無線連接,高邁特集團可以成功地將MicroKom?精密微調鏜頭的顯示器從鏜頭中分離出來。這使得該刀具在應用中不易受損,并提高其同心度性能。這對用戶而言還有一大好處,即現在可以通過磁鐵將顯示器置于機器的任何地方,因此,它可以處于視線范圍內,且容易讀取。
WIDIA公司在VariMill I?和VariMill II?立銑刀成功基礎上推出新款VariMill II ER?立銑刀,它在具有該系列產品所有卓越性能的同時增強了穩(wěn)定性。由于該系列產品廣受歡迎,且表現卓越,所以WIDIA?公司將VariMill II ER立銑刀納入其標準產品系列中。新加入標準產品系列的VariMill II ER立銑刀將為世界各地客戶提供快速、簡便及輕松的訂購選項。與VariMill和VariMill II相同的是,VariMill II ER立銑刀擁有5個間距不等的排屑槽設計。而與現有VariMill產品系列不同的是,這款新刀具切削刃所含的偏心圓弧隙角(ER)可以極大地提高切削刃強度,從而實現大進給和非常高的金屬切除率。VariMill II ER立銑刀還擁有不同于VariMill I和II的錐形芯部,增加了刀具自身強度,與其他產品不同之處還在于該產品的切削刃采用了過中心設計。
VariMill II ER是第一個具有Haimer的SAFE-LOCK?(安全鎖定)系統(tǒng)的自鎖刀具,它可以提供優(yōu)異的裝夾穩(wěn)定性,防止刀具在加工過程中從刀柄中拔出,并使刀具整體同心度更佳。刀具中SAFE- LOCK系統(tǒng)的直徑>1/2英寸(12 mm)。

WIDIA?公司榮幸宣布其M200?仿形銑刀將作為最新成員加入WIDIA Victory?系列刀具,其在性能及生產率方面將為模具、能源、航空航天業(yè)加工設立標準,并提供更優(yōu)良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
該平臺革命性的IC12mm雙面刀片可用于多種類型的銑削加工和工件材料。該系列銑刀片擁有3種不同規(guī)格的槽型, 可用于多種加工場合:ML用于不銹鋼和高溫合金;MM用于通用銑削,包括鋼件;MH用于重型加工,如鑄鐵和高強度鋼。M200系列含有12個切削刃,可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單刃成本。M200擁有WK15PM、WP25PM、WU35PM及WP35CM銑削材質,專為高速下高效工作,以及從精加工到粗重加工中擁有更長的刀具壽命而設計。此外,該平臺刀片還含有抗旋轉功能,增強了其穩(wěn)性,并確保了加工操作中的安全性。
M200系列包含各種內冷形式的刀體,包括螺紋、側固、圓柱直柄及套式連接。每種刀體均采用易于刀片定位并抗旋轉的設計,在高進給和高強度加工中提供出色的穩(wěn)定性。另外每種刀體均具有更大的后刀面避空,確保了在型腔、仿形和5軸加工中的應用。
80多年以來,WIDIA品牌的產品和服務一直以創(chuàng)新享譽金屬切削行業(yè)——從世界首個硬質合金可轉位刀片專利到世界上第一款涂層牌號。WIDIA品牌提供了一整套精密設計的產品和定制解決方案服務。WIDIA公司通過遍布全球的授權的經銷商合作伙伴網絡提供各種銑削、車削、孔加工和刀具系統(tǒng)產品。
2012年11月6日,繼 SheetMaster Compact亮相今年10月23-27日舉行的德國漢諾威國際金屬板材加工技術展覽會(EuroBlech2012)上,并在中國及歐美市場同步首發(fā)之后,在2012中國國際工業(yè)博覽會上,通快現場展示了這款配備于沖床TruPunch 3000的經濟型入門級自動化解決方案并可以進行整板上料以及對微連接整板及廢料框進行下料的設備。
SheetMaster Compact緊湊型自動上下料裝置擁有諸多優(yōu)勢,如能極大地提高沖床的生產效率,及更高的生產安全性。該裝置具全自動上下料功能,其最大上下料尺寸為2 500 mm×1 250 mm,最小上下料尺寸為700 mm×350 mm;此外,它能自動對厚材料上料以及對微鏈接整板下料,可多班制甚至連續(xù)24 h運行,操作工件重量上限為160 kg,最大上料板厚為6.4 mm,最大下料板厚為3.5 mm,這使得整體加工速度更快,并進一步增加產能,其溫和的下料方式還能保證更高的材料利用率。該裝置采用標準的上下料流程,且因配備了自動板厚檢測功能,其板材分離裝置能有效分離板材,無需吊車及人工等任何輔助設備,這進一步降低了機床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受傷幾率,讓機床操作更安全、更可靠。更重要的是,SheetMaster Compact采購成本較低,更為緊湊的布局設計還能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用地面積,并進一步減少投資成本。
2012年11月13~15日,2012通快技術博覽會(TRUMPF TechDays 2012)在江蘇太倉舉辦,為中國客戶全景呈現全球最前沿的鈑金制造解決方案和技術創(chuàng)新。本屆大會不僅將展現TechDays的經典主題——創(chuàng)新與互動,更會緊密結合中國市場的本地需求。
2012通快技術博覽會源于通快集團一年一度的全球客戶盛會——InTECH。2003年至今,InTECH一直在通快集團的德國總部舉辦,并成為業(yè)內洞悉工業(yè)激光和鈑金發(fā)展動態(tài)的風向標。為配合中國制造業(yè)產業(yè)升級的發(fā)展需要,通快首次將這一盛會引入中國,以“開創(chuàng)鈑金制造新視野”為主題,力邀中國企業(yè)界、學術界、媒體的領袖和專家們,互動探討中國工業(yè)激光和鈑金發(fā)展的技術與市場態(tài)勢,提升自動化和工業(yè)化的深度融合。另外,通快還將全面展示其在參與全球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所提煉的、承載最佳應用經驗的產品和技術成果。
2012通快技術博覽會精心策劃,100%兼容的通快產品系統(tǒng)分布在太倉工廠的展示區(qū):高速數控沖床、激光切割機、折彎機、自動化單元、三維激光加工系統(tǒng)、激光打標機。還有議題覆蓋當今熱點的5場講座:現代化生產管理,現代鈑金設計及優(yōu)化,激光焊接在鈑金行業(yè)的應用,自動化——創(chuàng)造利潤的新機遇,精益生產——杜絕資源的7種浪費。會場每天開放近8 h,所有產品均可現場演示,工廠開放參觀,來自總部的技術顧問隨時為與會者提供咨詢。
“此次,通快首次在海外子公司舉辦如此大規(guī)模的技術博覽會,足以說明通快集團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通快中國區(qū)總裁霍可林先生表示,“我們致力于幫助中國客戶贏得更強的競爭力,幫助他們更高效地展開業(yè)務運營,適應產業(yè)的升級環(huán)境。希望這次博覽會能夠幫助客戶、合作伙伴及業(yè)界同仁全面了解在通快技術創(chuàng)新下可實現的變革,并與我們一起挖掘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2012年10月24-27日,“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口腔器材展覽會”(以下簡稱Dentech2012)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成功舉辦。此次展會上,Delcam以其匠心獨運的設計,雄厚的技術實力,完整的牙科數字化解決方案,吸引了國內外觀眾駐足和洽談,成為DenTech的一大亮點。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行業(yè)盛會上,很多業(yè)內合作伙伴與Delcam達成了繼續(xù)合作的意向。他們除了看重Delcam這家老牌CAD/CAM供應商的產品、服務與技術支持外,更看重其一直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執(zhí)著創(chuàng)新,打造專業(yè)領域中的精品。
Delcam的牙科CADCAM解決方案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系統(tǒng)。它使用工業(yè)標準數據格式,非常容易與其他軟件和硬件系統(tǒng),如各種掃描儀和CNC加工機床共享數據和聯接應用。這也確保了系統(tǒng)適用于氧化鋯、純鈦及其他金屬、非金屬的材料,能夠提高產品品質,降低材料成本。同時,系統(tǒng)應用多線程和同步工程技術,大幅度提升了系統(tǒng)應用效率,確保與各種設備供應商之間協同工作,滿足客戶的廣泛需求。
軟件專家和牙科技術專家合作努力,從牙科專用掃描儀,到采用電腦進行牙齒修復體的設計,以及利用CAM數控加工完成修復體制作。數字化時代的牙科修復體,展現了超高的質量和手工無可比擬的效率。開放式數字化牙科CADCAM系統(tǒng),將成為未來普遍應用的治療方式和修復體加工方法。
2012年10月26日,北京數碼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XA)在北京發(fā)布了最新的CAD/PLM 2013全系列軟件及解決方案。在京的新老用戶及新聞媒體160余人出席了新品發(fā)布會,共同見證我國CAD/PLM領域領先的技術及卓越的產品。
CAXA最新發(fā)布的CAD 2013包括二維CAD和三維CAD。經過20年的千錘百煉,CAXA已經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機械行業(yè)最好的CAD軟件之一,擁有超過30萬企業(yè)用戶,是百萬工程師必備的CAD軟件。
CAXA CAD在大量用戶成功應用的基礎上,不斷精益求精,更好地滿足中國用戶的應用需求。CAXA CAD 2013版在混合建模、大型裝配、三維聯動、數據對接、三維二維融合等技術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保持CAXA CAD軟件的技術領先性和獨特性,并突破了國內外CAD軟件之間混合應用的技術壁壘,為不同CAD軟件之間的融合貫通應用開辟了新天地。
CAXA最新發(fā)布的PLM 2013包括PLM平臺及其PDM、CAPP和MES解決方案。經過近10年的技術沉淀和經驗積累,CAXA完全自主知識產權PLM產品已取得45項發(fā)明專利及專利申請,可支持企業(yè)貫通并優(yōu)化營銷、設計、制造和服務全業(yè)務流程。
CAXA PLM具有平臺化和集成貫通的鮮明特色,它將成熟的二維CAD、三維CAD、PDM、CAPP和MES技術整合在統(tǒng)一的PLM平臺上,重點解決企業(yè)在深化信息化管理應用后面臨的跨區(qū)域協同、跨部門協同以及企業(yè)產品數據全局共享的應用需求,實現企業(yè)數據流程和業(yè)務流程的全面集成貫通應用。
據悉,新品發(fā)布會后,CAXA即將在石家莊、太原、武漢、鄭州、株洲、桂林、無錫、杭州、西安、上海、青島、天津、廣州、大連、沈陽等20個城市舉行2013新品全國巡展和優(yōu)惠促銷活動,讓更多的新老用戶搶先體驗最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新品推出的同時,CAXA還將啟動第三屆3D設計大賽,提供豐富的筆記本電腦、智能3G手機、數碼相機等時尚大獎,讓廣大用戶通過大賽平臺交流設計經驗,提升設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