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松 石長征
關于職業教育特性及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問題的思考
□高 松 石長征
職業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本文圍繞職業教育的幾個基本問題:職業教育的定義、職業教育的特性、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結合中外職業教育發展的模式,提出了新形勢下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一些思路。
職業教育特性;技術教育;普通教育;專業設置
職業教育一詞來源于西方,受語言上的差異影響,僅職業教育名稱和概念的爭論在我國學術界就出現了多次。在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其名稱就有:百工教育、實業教育、職業教育、技術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1996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基本明確了職業教育這一名稱。那么什么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區別于技術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特性是什么?學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如何體現職業教育的特性?這些問題既是職教研究領域的基本問題,也是容易產生誤區的問題。職業教育的定位問題相當重要,只有明確了方向,職業教育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本文圍繞職業教育的特性以及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等問題闡述筆者的一些觀點。
在理解職業教育的概念和特性之前,必須先了解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盡管職業教育是一個出現于近代的學術概念,但其發展卻有著漫長而悠久的歷史。伴隨著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社會職業分工的出現后,社會出現了不同職業工種,對特定工種的培訓而逐漸出現了職業教育。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教育的發展促進了職業教育的形成??梢哉f,在人類社會初期,長者對幼者的生產及生活技能的傳授已是技術教育的雛形。職業教育是原始社會末期,采集、漁獵、農業和畜牧業等勞動類型相互獨立后,人類社會不同職業分工的形成促使其產生的。
職業教育所涉及的職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隨之相應變化。在近代學校職業教育之前,學徒制是我國民間職業教育的主要形式。
近代學校的職業技術教育則源于西方,其是為了滿足工業革命背景下機器大生產的需要而產生的。伴隨著十八世紀近代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生產的發展,勞動內容、勞動條件以及勞動組織結構產生了根本變化。工業大生產促使勞動分工更加明確,同時對勞動工人的數量上的需求以及知識能力上的要求遠大于工業革命前,勞動工人需要掌握更為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同時,生產規模的擴大需要一大批生產的組織和管理人才。工業革命之前學徒制在歐洲的職業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然而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傳統學徒制的培養模式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均無法滿足工業大生產的需要。因此,在—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出現了職業技術學校,從而產生近代學校的職業教育。中國近代學校的職業教育興起于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清政府興辦洋務運動從西方引進機器工業的同時,也促成了近代西方學校的職業技術教育制度在中國的產生。洋務運動中所創辦的新式學堂是我國最初的近代學校職業教育。
通常,我國把職業教育定位為以培養數以億計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和熟練勞動者為目標的教育類型,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但此概念并沒有體現職業教育的特性??v觀中外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及對職業教育特性的分析,筆者認為,職業教育的概念可以定義為一類以明確某職業為培養目標的教育,是對該職業所需各項知識與技能進行傳授的教育。明確的職業導向性是職業教育區別與其他教育類型的特性。而技術教育是人類在某一領域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對這一領域技術傳授的教育,目的在于傳授某些具體技術,并不需要有明確的職業導向性。如木匠師父教一個年輕人做一個木門,這個年輕人接受了木門制作這項技術的教育,而木匠是一個職業,這個年輕人如果想以后成為木匠,還要跟師傅學習其他技能。普通教育是強調對某一門學科知識的傳授,也沒有明確的職業導向性。如普通高等教育開設中文專業,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中文專業方面的知識,畢業后學生可能成為作家,也可能是編輯、教師或者管理人員。再以計算機學習為例,普通高校可以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其教育目標是傳授該專業學生計算機領域所涉及的各項知識。各種培訓機構也可以就計算機領域某項技術如網頁設計或電腦維修開設技術培訓課程,傳授學員計算機某方面的技術,包括中小學開設計算機課程,這都屬于技術教育范疇。但是以某一具體職業為培養目標的教育,如程序員或網絡管理員則是一類職業教育,則是對某一具體職業的培養。此外,學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均屬于職業教育范疇。如程序員的培養可能要通常職業學校三年的學歷職業教育完成,而網絡管理員可能只需要一年的非學歷職業培訓即可完成。三類教育形式分類差異見表1。

表1 普通教育及所涉及的技術教育與職業教育
根據我國目前現有職業的分類,職業的數量要大于普通教育根據學科教學體系劃分的專業數量。職業的設置要有科學嚴格的規范,具體職業采用的教育類型和教育時間要根據職業特點而定。此外,筆者認為普通教育、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所涉及的內容在很多方面會出現交叉。普通教育的一些學科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成為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領域也涵蓋了諸多技術教育的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職業知識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簡單的技術教育很難承擔起一項職業所需的全部要求。同時,職業種類繁多,職業教育涉及的范圍較廣,如經濟與管理領域崗位的職業教育涉及的不只是技術教育的范疇。
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要遵循職業教育的特性。職業教育特性不明確,直接導致了我國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混亂,具體表現在專業設置上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及技術教育存在著較大的趨同性。普通教育的專業是按照學科體系設置的,普通院??梢园凑諏W科體系設置經濟學、數學、法學、英語、旅游管理等專業。職業教育院校專業設置則應帶有明確的職業導向性,如保險經紀人、銷售員、翻譯、導游等具體職業類型。國外的職業教育通常有明確的職業導向性。以德國為例,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開設的專業即是職業,如房地產銷售,電工,化學實驗員、面包師等均帶有明確的職業導向性,2010年這樣的雙元制培訓職業在德國共有349類。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筆者認為,明確的職業導向性不僅是職業教育的特性,而且明確了職業教育的教育目的。然后,我國目前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忽視了職業教育的特性,專業設置趨同與技術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專業設置趨同的問題較為明顯。以2010年教育部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信息技術類)為例,該類專業包括計算機應用、數字媒體技術應用、計算機平面設計、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站建設與管理、網絡安防系統安裝與維護、軟件與信息服務、客戶信息服務、計算機速錄、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電子與信息技術、電子技術應用、數字廣播電視技術、通信技術、通信運營服務、通信系統工程安裝與維護和郵政通信管理。從中不難看出,我國的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并沒有明確的職業導向性,所開設的專業幾乎均屬于技術教育或普通教育范疇。
我國高職的專業設置存在著與中職類似的問題,即高等職業教育實為高等技術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以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為例:電子信息大類計算機小類包括的專業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系統維護、計算機硬件與外設、計算機信息管理、網絡系統管理、軟件技術 、圖形圖像制作和動漫設計與制作。公共管理類包括的專業有公共事務管理、民政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國土資源管理、海關管理和環境規劃與管理??梢哉f,我國中職和高職承擔了技術教育為主和普通教育為輔的培養任務,與其稱為職業院校不如說是技術院校。當然,我國的中職和高職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簡稱。從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為中職和高職既是職業教育院校又是技術教育院校。但是我們習慣將之簡稱為中職、高職以及職業院校,這樣的簡稱顯然會引起歧義。如果我國中職和高職明確職業教育與技術教育培養目標并舉的辦學特色,那么為了避免職業技術教育稱謂可能引起的歧義,筆者建議,其稱謂應使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技術與職業教育”一詞。此外,我們是否可以將職業教育與技術教育分開辦學,分設相關院校,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在我國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究其根源與我國職業教育的定位不明確和所處層次不高有一定的關系。很多人簡單將職業教育等同于低級技術人員的培訓,這顯然降低了職業教育的層次。社會是有不同職業人士組成的,如果說職業教育是培養某項具體職業的教育,那么職業教育也可以達到很高的層次,在需要較高知識基礎的專業可以進行并且也需要職業教育。筆者認為,牙醫和師范教育以及目前普通高校開設的專業碩士中的部分專業如獸醫碩士等一些具有明確職業培養目標的教育均屬于職業教育的范疇。受我國職業院校發展歷史的限制,職業院校的職業教育還沒有發展到這樣的層次,我國普通教育承擔了很多職業教育的培養任務。筆者建議未來中國可以創辦真正的職業大學,較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同學歷培養層次,我國的職業教育也可以創建自己的學歷層次,如職業大學也可以頒發的職業本科、職業碩士研究生和職業博士研究生的學歷證書,名稱上可以是學歷加上具體職業名稱也可以是職業名稱直接加學歷,但是要嚴格控制職業研究生點。另外,不是所有職業都必須設立三級職業層次。有些職業可能需要的起點較高,那么不妨只設立職業碩士或者職業博士,不設職業本科培養層次,有些職業可能暫時只設立職業本科。我國的職業院校可以先從職業本科教育開始。目前,極少數職業院校的極少數專業可能達到或接近普通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層次,職業教育層次的提高要循序漸進完成,不能急于求成。此外,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學歷之間也可以建立相互銜接的橋梁。通過職業教育培養層次的等級劃分,不僅提高了職業教育的培養層次,使職業教育走上高、精、尖的人才培養模式,而且對職業院校及其教職工也起到激勵和促進的作用。當然從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來看,我國職業院校培養層次的提高還要走很長一段路。
明確的職業導向是職業教育區別與其他教育類型的特性。職業教育院校開設的專業應該以職業為導向,要有明確的職業性。職業教育專業的設置需要專業人員結合本國國情制定。我們應該整合相關資源,設置專門機構,結合我國國情,研究適合我國的職業名稱、職業描述、職業內容、職業教育類型和職業教育年限,負責規劃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不僅要設立新職業,我們還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新和淘汰一些老職業。此外,鑒于我國高職本土化的特點,如何設置高職專業,問題尤為突出。國內很多學者認為德國應用科技大學(FH)是德國高等職業教育,這顯然存在誤區。德國應用科技大學(FH)專業設置沒有明確的職業導向性,專業設置趨向于普通高校,與綜合性大學相比只是更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教育內容中涉及更多應用型知識。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本土化的概念,我們首先要明確其概念和培養層次。從目前現狀來看,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是介于德國職業學校和應用科技大學(曾譯為高專)之間的一類學校形式。筆者認為,高職專業設置上不僅要遵循職業教育的特性還要體現與中職培養目標的層次差異性,如中職可以開設導游專業,高職則應開設如涉外導游等需要較高技能的專業。
職業教育可以分為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我國目前對職后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德國,職業教育(Berufsbildung)包括:職業預備教育(Berufsausbildungsvorbereitung),職業培訓(Berufsausbildung),職業繼續教育(Die berufliche Fortbildung),轉行業職業教育(Die berufliche Umschulung)。職業預備教育主要是職業教育前的預備教育,通常是主體中學(初級中學)學生畢業后,接受職業教育前對其進行經濟與技術方面知識的教育,如金屬技術、木材加工工藝、電子技術、紡織技術、土木技術、經濟與管理等,這些大技術領域涉及很多具體職業。如木材加工工藝就囊括制木桶工、小船建造工、木材機械工和細木工等等,此外也承擔了為那些暫時還沒有找到培訓崗位的學生做培訓的任務。職業預備教育為青少年未來職業選擇提供了指導,并為職業教育做好了準備。在德國很多州有職業基礎教育年(Berufsgrundbildungsjahr),學生要專門接受為期一年的職業基礎教育。職業培訓則是對某一具體職業的教育,即雙元制職業教育。職業繼續教育是對已接受了職業培訓畢業的學員工作后進修的教育,培養的級別要高于初次職業培訓,包括企業內部、行會、學校以及社會培訓機構的繼續教育等。根據德國職業教育法,職業繼續教育的進修職業包括面包工師傅(Baeckermeister)、泥瓦工師傅(Maurermeister)、木工師傅(Tischlermeister)以及其他多種層次較高的職業培訓,這也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層次。轉行業職業教育是為已接受過某項職業培訓的人員獲取其他職業進行的職業教育,它為因個人或者社會原因需要轉行的人員提供了職業培訓可能。職業預備教育和職業培訓屬于職前教育,而職業繼續教育和轉行業職業教育屬于職后教育。只有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相互銜接,職業教育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進而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明確職業教育的特性,設置科學合理的專業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已經基本完成,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一方面,沒有明確職業定位的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很多畢業生無法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普及化同時包括本土的高等職業教育的迅速擴張,然而在沒有明確職業教育定位以及沒有科學的專業設置的前提下的高等職業教育盲目擴張,勢必影響到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及職業人才的培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要首先明確職業教育的定位以及保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科學合理性。此外,國家還應加強對職業資格的準入資格制度以及職業教育考核制度的管理,在制度上保障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以上僅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學者和專家對職業教育特性及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問題的思考。
[1]李藺田.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4.
[2]王炳照.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問題的歷史反思[J].教育學報,2005(04).
[3]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29.
[4]周光勇,宋全政.高等職業教育導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1-2.
[5]BIBB.Ausbildungsordnungen und wie sie entstehen[M]Verlag:BIBB Bonn,2011:9,11,19.
[6]Heinrich Schanz.Institutionen der Berufsbildung-Vielfalt in Gestaltungsformen un Entwicklung [M].Schneider Verlag Hohengehren,Baltmannsweiler,2010:18-19.
[7]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EB/OL]http://www.eol.cn/html/g/benkezy.shtml#1102.2011-12-20.
[8]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EB/OL].http://www.fjedu.gov.cn/html/2010/04/380_73812.html?uni=76810c13-d14c-4b77-8333-d0dd5836cead.2011-12-20.
[9]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EB/OL].http://www.gzrs.gov.cn/%CE%C4%D5%C2%CF%D4%CA%BE%D2%B3%C3%E6/tabid/58/Default.aspx?ArticleID=10689.2011-12-20.
G71
A
1001-7518(2012)12-0052-04
高松(1982-),男,安徽肥西人,德國柏林工業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中德職業教育比較和德國職教教師教育;石長征(1976-),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學院講師,現代教育技術管理中心,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學。
課題項目:2009年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指導計劃項目“教師媒體素養與精品課質量關系的分化分析”(項目編號:SZ090363),主持人:楊玉雙。
責任編輯 王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