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余 張葉文
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診治分析
林均余 張葉文
目的 探討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臨床診治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27例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病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經過治療后,14例恢復良好,5例輕度殘疾,3例重度殘疾,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隨著梗死面積的增大,死亡病例明顯增多,而隨著梗死面積的變小,恢復良好病例明顯增多。結論 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多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盡早確診并及時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早期進行防治可降低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高血壓病;腦出血;腦梗死
臨床上蛛網膜下腔岀血并發腦血管痙攣和腦梗死比較常見,但由高血壓腦出血后而引起繼發腦梗死比較少見,因此長期以來尚未引起廣泛重視,但其一旦出現,常常導致患者的病情進一步復雜化,給臨床診斷和治療造成極大困難,且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1]。為研究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我院選取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27例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病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病例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齡48~77歲,平均年齡(55.3±34)歲,所有患者既往高血壓病史為2~18年,其中3例以往有腦梗死史,5例合并心臟病,6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脂,其中4例腦岀血后行頭顱CT檢查發現合并陳舊性無癥狀性腦梗死。
1.2 臨床診斷 所有病例均行頭顱CT檢查發現腦梗死,其中5例在偏癱側肌力恢復過程中突然出現肌力下降,6例出現對側偏癱,5例出現精神癥狀。參照《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將劃分腦梗死面積[2]:其中8例為大灶梗死(橫斷面最大徑超過5 cm),10例為中灶梗死(橫斷面最大徑為3~5 cm),6例為小灶梗死(橫斷面最大徑1.6~2.9 cm),3例為腔隙梗死(橫斷面最大徑小于1.6 cm)。與出血部位的關系,其中12例為出血灶附近梗死,包括5例同側基底節和7例同側腦葉,8例為出血灶對側梗死,包括4例對側基底節和4例對側腦葉。7例為分水嶺區腦梗死,包括4例出血同側分水嶺區和3例出血對側分水嶺區。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的頸總動脈、頸內動脈以及椎動脈,將病變分為狹窄、斑塊以及閉塞,其中5例輕度狹窄(<50%),3例中度狹窄(50%~69%),4例重度狹窄(70%~99%);斑塊37處;4例出現血管閉塞。
經過治療后,14例恢復良好,5例輕度殘疾,3例重度殘疾,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隨著梗死面積的增大,死亡病例明顯增多,其中大灶梗死死亡2例,死亡率可達25%,明顯高過其他病例,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隨著梗死面積的變小,恢復良好病例明顯增多,見表1。

表1 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血壓下降過快,血腫的占位效應,應用腦血管痙攣和止血藥誘發血栓形成以及血容量不足均可引發腦梗死[4],手術病例和非手術病例均可發生,由于腦梗死隨時均可能發生,很多腦出血后腦梗死病例都是臨床癥狀再次加重行頭顱CT檢查時意外發現的,因此及時發現高血壓腦出血后繼發腦梗死具有一定的難度。在早期進行診斷時,臨床醫生要充分預測腦梗死的發生和發展的可能性,尤其要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血液粘稠度增高以及腦疝等高危病例進行嚴密監測,若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治療后癥狀明顯改善后又再次加重,或者出現難以解釋的臨床癥狀時一定要及時考慮到發生腦梗死的可能,同時及時進行復查頭顱CT檢查。對于高血壓腦出血后腦梗死病例,及早發現并及時進行相應治療,對于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過程中應注意,降低顱內壓力的同時,要注意補足血容量,并注意調整甘露醇的使用劑量,以免由于長時間大劑量使用甘露醇誘發或者加重腦梗死。降壓要選用作用比較溫和的降壓藥物,合理調控血壓,緩慢降壓,每天降壓幅度少于20%,逐漸將血壓控制在比較安全的范圍內;對于出血破入蛛網膜下腔的病例,可早期使用鈣離子拮抗劑可降壓,又可以預防腦血管痙攣,若血壓過高需要使用靜脈給予降壓藥物時可首選尼莫地平。禁止過量使用脫水劑,可使用人血白蛋白預防血液過度濃縮。可適當使用活血化瘀和改善腦微循環的藥物進行治療,但要慎用抑制血小板凝集藥物,可減少腦梗死發生,同時也要慎用較強擴張血管藥,另外要及時使用胰島素控制患者血糖。對于腦出血引發昏迷或者病情發生進行性惡化的病例,應盡早進行腦外科手術清除血腫,以減輕血腫對患者周圍腦組織以及周圍血管的壓迫,從而可有效避免引發繼發腦梗死。
通過對本組資料研究顯示,經過治療后本組14例患者恢復良好,5例輕度殘疾,3例重度殘疾,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隨著梗死面積的增大,死亡病例明顯增多,而隨著梗死面積的變小,恢復良好病例明顯增多,與文獻報道[5]相一致。說明及時發現并盡早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阻止患者梗死面積進一步擴大,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總之,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多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引發的,盡早確診并及時進行相應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早期及時進行防治,可有效降低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 董世節,魏建功,宋同筠,等.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繼發腦梗死16例分析.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1):68-69.
[2] 周旭東.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22例臨床分析.實用醫學雜志,2007,23(9):1362-1363.
[3] 易照友.高血壓腦出血術后繼發性腦梗死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0,5(17):75-76.
[4] 寧旗軍,張慧亞.高血壓腦出血術后繼發性腦梗死9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7):6772-6773.
[5] 范玲.高血壓腦出血繼發腦梗死診治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2,7(4):62-63.
526500肇慶市封開縣人民醫院內科
1.3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均給予保守治療,在治療腦出血的基礎上同時兼顧治療腦梗死,給予脫水、降顱壓治療,同時加大補液量,給予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補液量控制在1800~3000 ml,維持患者血壓,對于破入腦室的病例需使用尼膜通片擴張腦血管,以緩解腦血管痙攣,另外可給予應用鈣離子拮抗劑、溫和活血化瘀藥物以及腦保護藥物,對于腦水腫明顯的病例可適量給予脫水劑,后期給予患者進行高壓氧和康復訓練治療等。
1.4 臨床治療評價標準[3]根據格拉斯哥預后評價標準:恢復良好: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可有輕度缺陷;輕度殘疾:出現殘疾,可獨立生活,在保護下工作。重度殘疾:清醒,但有殘疾,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照料。植物生存:患者僅有最小反應,可以睡眠,眼睛可以睜開。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