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
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復雜骨折臨床研究
楊海
目的 探究脛骨平臺復雜骨折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術的治療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58例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脛骨平臺復雜骨折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者30例,作為研究組,采用傳統空心釘固定治療者28例,作為對照組,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負重時間以及術后隨訪6個月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研究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負重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復雜骨折的治療效果令人滿意,膝關節功能恢復好,術后恢復快。
鎖定鋼板內固定術;脛骨平臺復雜骨折;空心釘固定;臨床療效
脛骨平臺復雜骨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脛骨內骨折,通常包括脛骨內踝、雙踝骨折,多伴有干骺端和骨干分離[1]。由于脛骨平臺復雜骨折的受損部位較多,手術步驟復雜,因此選擇正確的固定方式,盡可能的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成為骨科醫師的重要難題。現通過對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和空心釘固定術治療58例脛骨平臺復雜骨折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間58例脛骨平臺復雜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者30例,為研究組;采用傳統空心釘固定治療者 28例,為對照組。58例骨折患者中,男 38例(65.52%),女20例(34.48%),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為(53.8±1.7)歲。致傷原因:車禍19例,占32.76%,墜落傷20例,占 34.48%,摔傷 12例,占 20.69%,砸傷7例,占12.07%。骨折部位:左側損傷32例,占55.17%,右側損傷26例,占22.83%。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骨折部位等方面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
2.1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情況 研究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負重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 將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采用Rasmussen膝關節功能評分標準進行判斷,研究組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情況(±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骨折愈合時間(d) 負重時間(d)研究組 30 8.6±2.3* 93.8±21.5* 98.5±30.8*對照組28 13.5±3.6 107.6±23.5 119.4±31.6

表2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
脛骨平臺復雜骨折的發生多是暴力所致,多伴有嚴重軟組織損傷、骨折端粉碎、骨折塊明顯移位等,手術難度較高,若治療不當會遺留嚴重后遺癥,致殘率高[3],因此選擇合適的固定方式對于最大可能的恢復患者膝關節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復雜骨折,效果較好,住院時間較短,骨折愈合較快,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在脛骨平臺復雜骨折的手術治療中強調關節面的解剖復位和堅強的內固定的作用。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是利用螺釘孔內的螺紋和鋼板螺釘帽端的螺紋鎖扣結構之間形成一種穩定的支架系統,不僅具有普通鋼板的功能,還有強大的內支架的作用,對受損創面施行多角度固定,有效的支撐著受損關節面,又避免螺釘松動,出現再次移位,大大提高了固定成功率。而且鎖定鋼板系統與骨骼間存在一定的間隙,不會對骨膜血管造成壓迫,而保證骨膜和骨的血運暢通,就保證了骨折端愈合所需的營養成分,使骨折愈合時間縮短,患者恢復較快[4]。正是因為他的固定成功率高,固定牢靠,不出現二次移位,對周圍軟組織損傷小,患者術后疼痛較輕,為早期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減少膝關節退化性骨關節炎的發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最大限度地恢復了患者的膝關節功能。
綜上所述,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復雜骨折膝關節功能恢復好,術后恢復快,是脛骨平臺復雜骨折的優選術式。
[1] 吳建斌.老年脛骨平臺骨折內固定手術治療及療效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1,6(15):60.
[2] 韋仁杰,韋壽繁,盧長巍,等.不同方法治療脛骨平臺骨折臨床效果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11,8(31):36.
[3] 席紅波,黃立新,王振.鎖定鋼板內固定并植骨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實用骨科雜志,2009,15(1):7-9.
[4] 周大慶,蘇延喜.三種手術方法在復雜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0,12(3):281-282.
223400江蘇省漣水縣中醫院
1.2 手術方法 患者一經入選,根據患者身體實際情況及病情,積極作好術前準備,術前給予牽引、消腫等常規治療,待局部血液循環恢復、腫脹消退后進行手術。研究組:根據骨折位置采用不同切口,暴露骨折處,明確骨折復位的參照平面,通過分離骨折塊、撬拔整復塌陷、自體髂骨填塞等恢復關節面平整,先行克氏針對骨折塊進行臨時固定,在C型臂X線透視顯示骨折復位滿意后,選用相應的鎖定鋼板進行內固定。于手術切口放置引流管負壓引流,縫合傷口后進行加壓固定[2]。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5~7 d,24 h內進行肌肉收縮鍛煉,后逐步增加關節屈伸鍛煉。對照組采用采用空心釘固定治療,余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同研究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文中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