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釗,廖思捷
(潮州衛生學校,廣東 潮州 521041)
加強中職學校教室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蔡旭釗,廖思捷
(潮州衛生學校,廣東 潮州 521041)
本文就加強教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具體做法和注意事項進行探討。
中職學校;班級;教室文化建設
教室文化建設主要是指教室環境建設,如課桌椅的擺放、黑板報的刊出、上墻的文字、教室物品的放置、教室衛生等。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就如何加強中職學校教室文化建設談幾點看法。
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潔、明麗、溫馨的教室環境可以給學生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消除疲勞;可以激發學生對班級的熱愛,具有“桃李不言”的隱性教育功能與教育效果。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由此可見,教室文化建設在班級建設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必須引起班主任的注意。
2.1 創建“五無教室”,營造育人環境
孔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由此可見,優美、整潔的育人環境能陶冶情操,使人精神振奮。筆者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1)經常組織學生衛生大掃除,消除亂刻、亂貼等不良現象,創建“五無教室”,即教室地面無紙屑,教室桌椅無亂貼,教室墻壁無腳印,教室門窗無灰塵,教室衛生無死角;(2)組建“文明勸導員”、“環境監督員”等多種志愿服務隊,在宿舍和教室中開展文明勸導、文明督查工作;(3)鼓勵學生自覺承擔勸導、督促周圍同學講衛生、講文明、愛環境的責任,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宿舍,影響整個班級”的目標。
2.2 張貼“教室格言”,教育激勵學生
教室格言是指張貼于黑板上方或教室左、右面墻壁空白處用于鼓舞、激勵學生的話語。格言是人生經驗和規律的總結,簡潔而精練,富有哲理性,具有教育意義。筆者結合中職學校專業特點,選擇朗朗上口、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話語作為教室格言,如“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醫以濟世,術貴乎精。”“博學而后成醫,厚德而后為醫,謹慎而后行醫!”“醫術是一切技術中最美和最高尚的。”……這些醫學格言,就像一位位良師益友,時刻教育、啟發、鼓勵著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奮力拼搏。
2.3 出版主題黑板報,讓墻壁會“說話”
好的黑板報,會讓人賞心悅目,不但學到了知識,也美化了教室環境,讓墻壁會“說話”。
筆者結合學校、班級實際,在開學前制作了本學期黑板報主題安排表,發放到班級宣傳出版小組成員手中。每期黑板報出版前一周,筆者要求全班學生根據主題積極投稿,從中選擇一篇較好的稿件作為本刊主要內容。黑板報由班級宣傳出版小組定期出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既鍛煉了他們的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素質。下面是筆者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在班里組織學生出版的主題黑板報具體情況:
2.4 設置“讀書角”,營造學習氛圍
莎士比亞曾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多讀書、讀好書,可以使人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可以使人明是非,知榮辱;可以使人精神充實,積極向上。為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筆者充分利用教室的邊角,在“衛生角”對面,設立“讀書角”,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讀書角”放置了《潮州日報》、《中國青年》、《南方窗》、《讀者》等報紙雜志供學生課余翻閱。此外,也放置了一些由學生自己拿出的書籍,進行交換閱讀。讀一本好書,凈化一份心靈,“讀書角”的創辦,深受學生的青睞,已成為課后“充電”的第一場所。
3.1 切忌雜亂無章
教室布置要做到和諧、美觀,色調統一。教室如果搞得雜亂無章,會從感官上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
3.2 切忌千篇一律

第一周第三周第七周第十四周第十七周周次 黑板報主題 版面文字構成我為世博添光彩——上海世博會專刊遵守公約,健康上網——學習《網絡文明公約》專刊美麗人生,從“齒”開始——走進口腔工藝技術專刊樹文明風采,做“四文明”學生——創建省文明校園專刊誠信考試,拒絕作弊,從我做起——期末教育專刊學生主題投稿;醫學小常識;小幽默學生主題投稿;小幽默;勵志格言學生主題投稿;勵志格言;小幽默學生主題投稿;勵志格言;醫學小常識學生主題投稿;醫學小常識;小幽默
教室文化建設不能千篇一律,要有班級特色。如果每個教室墻上都是相同的格言,缺少新鮮感,就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3.3 切忌形式主義
如將教室格言掛得高高的,不戴望遠鏡就無法瀏覽,這只能應付上級檢查,無法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
3.4 切忌包辦代替
教室文化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自我教育和實踐鍛煉的機會,如果桌椅的擺放、上墻的文字、教室物品的放置等都由班主任包辦代替,學生不但失去了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而且勢必影響教育的效果。
教室雖小,但要看我們如何利用。如果能使教室里各種物化的東西體現班級的個性,能給學生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奮發向上的感覺,那么,教室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風范的良師益友一樣,時刻教育、啟發、鼓勵著學生,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
G40-055
A
1671-1246(2012)07-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