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著名評論家、作家 江曾培
局長信箱的“非權力性影響力”
文/著名評論家、作家 江曾培
蘇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張躍進在市局網站的主頁上,專門開了一個“局長信箱”,與全市1.3萬民警、3.5萬警輔保持熱線聯系。這一信箱是他于2008年5月到任后不久就設立的,他堅持天天開啟信箱,并堅持親自回復每一封來信。4年來,日均回信1 0封,每封回信平均4 27字,累計回信1.4萬封,回復字數達50多萬。“局長信箱”已成為張躍進聯系干部群眾的一個頗具成效的現代化平臺,他成功地運用了新興的互聯網加強了“民主管理”。
互聯網是2 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和蒸汽機、電的發明一樣,改變了人類生活。互聯網不只是一種基于高科技的信息技術,更是人類新開發的一種生存方式。網絡以迅速、便捷、互動的特點,為傳播文化理念增設了一條有力的新途徑,為豐富人們精神生活增設了一塊有益的空間,也為政府加強與群眾聯系、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設了一個有效的平臺。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的人們,特別是肩負社會管理與服務之責的公務員,一定要與時俱進,學會運用互聯網拓展工作新局面。
胡錦濤同志多次講到要加強互聯網建設,他說:“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紐帶。” 網絡所反映的民意,較之傳統媒體,迅速而真切。人民群眾通過網絡可以及時而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要求,黨和政府也可通過網絡將有關法律政策措施,最快最直接地傳遞到各階層人民大眾之中,形成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良好溝通局面。通過網絡傾聽民意,宣傳政策,有利于落實“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執政理念,是現代條件下貫徹群眾路線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包括公安在內的各地黨政部門紛紛展開了“觸網行動”,設立了門戶網站。有一些公安領導干部上網與民眾直接交流,聽取群眾訴求,了解民意,以防耳“聾”眼“瞎”。同時匯集民智,加強聯手,相互支持,共筑平安。網絡在促進警民關系和諧的同時,也被證明是促進警方內部和諧的有力工具,因而一些公安內網也設有“留言簿”一類的欄目,供警務人員自由表達意見和相互交流之用。效果也是明顯的。張躍進局長設立的“局長信箱”,無論在時間、內容還是效用和影響上,都是出類拔萃的,有效地成了民警們釋放情懷、放飛心情的場所,成了上下級之間相互溝通的連心橋,成了進言獻策、發揮聰明才智的平臺,也成了加強民主管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現代化載體。
張躍進網上的“局長信箱”,只能出現在當今的網絡時代。報道張局長先進事跡的文章,題目叫做“時尚舞臺傳統戲”,我以為好,畫龍點了睛。“民主管理”是傳統戲,但他卻用好了網絡這一“時尚舞臺”,多了不少新意。張躍進在此番“民主管理”中,既堅持了優秀的革命傳統,又與時俱進,在工作方式上別開生面,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盡管如今想到利用網絡這一“時尚舞臺”的公務人員越來越多,但是,不少網站內容更新不及時,服務實用性低,網站上的互動欄目往往成了“聾子的耳朵”。這樣不僅沒能發揮現代網絡在推進民主、加強服務方面的作用,而且使民眾徒增對形式主義作秀的厭惡。此外,更惡劣的是,還有利用現代網絡進行營私舞弊的。曾經,有一個地方舉行“十大杰出政法干警評選”,引入了手機短信和撥打熱線電話等現代化投票方式,在拉票賄選者的驅動下,一些人多次重復發短信打電話選某個人,搞了一場熱熱鬧鬧的弄虛作假的民主戲。馬克思說:“陳舊的東西總是企圖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復和鞏固。”這里,弄虛作假、損公肥私乃至貪贓枉法等“陳舊的東西”,就是借助現代化通信工具,在評選中得到“恢復和鞏固”。這表明,傳統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凡大力促進其與時俱進并與現代化結合的,是民主的精華,而非封建的糟粕。現代新技術的出現,只有具有正確思想理念的人,才能正確加以運用,或者說,才能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未來學家托夫勒在他的名著《第三次浪潮》中說:“第三次浪潮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它涉及道德、文化、觀念問題。”張躍進局長正是基于親民情懷、民主意識以及認真負責的精神,才能在網上開出那么一朵現代的“局長信箱”之花。所以我說,這個“信箱”體現了優秀傳統與現代文明的完美結合。
并沒有任何條文規定張躍進必須開設“局長信箱”。正如記者趙進一的報道所說,“他這樣做,除了‘自討苦吃’、‘引火燒身’,承擔額外的風險之外,毫無個人利益可言。”然而,由于他感到認真開設網上信箱,能與廣大干警作心對心的交流,可有效地加強警隊的民主與和諧。他甘于“自討苦吃”,在百忙中自動加壓,為辦好這一信箱花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現在,“局長信箱”已成為蘇州公安戰線不閉幕的“網上大會場”,每天上班瀏覽局長信箱已成為蘇州民警的習慣,而每天臨睡前給民警回信也成為張躍進的必修課,工作再忙,也不能違諾將此事落掉,他為此經常睡得很晚,最遲的一天是寫回信到凌晨2時50分。張局長敬業愛警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了大家,有效地聚集了人氣。
由此我想到現代管理學上的一個名詞:“非權力性影響力”,它是相對于“權力性影響力”而言的。作為一個領導者或管理者,不論所領導管理的地區或單位是大是小,都不可避免地要運用這兩種“影響力”。“權力性影響力”是社會組織賦予的,是一種法定的職位權力。擔任了某種職務,便有了這個職務相應的法定權力,可說是種“硬”性力。而“非權力性影響力”則是由領導者或管理者的品德修養、知識能力、情感狀態等素質和行為形成的,是一種自然的影響力,可視為一種“軟”性力。“軟”性力雖然不具備“硬”性力那樣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但其感召力、吸引力、滲透力卻也可以遠遠大于“硬”性力。古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表明“非權力性影響力”對領導管理的有效性與權威性,在相當程度上起著決定性作用。一個好的領導者帶動他的團隊,當然也要運用法定的權力,但重要的還是依靠其公正無私、謙遜好學、身先士卒、關心他人的“人格魅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嘛!
近年來,蘇州警隊正氣旺,士氣高,警務工作有重大的革新發展,蘇州違法犯罪警情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的下降趨勢,人民群眾對蘇州公安的滿意度達到98.85%,得到上級公安機關的充分肯定與表揚。這些成績自然是蘇州全體公安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其中,張躍進局長作為一個出色的帶頭人,起了十分突出的作用。他不僅正確地遠用“權力性影響力”把各項工作組織得有條不紊,同時以自身人格魅力形成的“非權力影響力”,作為這個團隊的向心力,推動大家氣順心齊,團結向前。他的“局長信箱”能發揮那么大的作用,內中固然有“權力性影響力”,更多的則是“非權力性影響力”。為什么有些領導官員開設的網上信箱,不僅“火”不起來,而且往往短命而亡,就因為內中缺少人格魅力的支撐,缺少能集聚人氣的“非權力性影響力”。
當下,有些擔任領導職務的人患上了“權力崇拜癥”,“一朝權在手,只把令來行”,以為單憑權力,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實際上,“權力性影響力”如果沒有“非權力性影響力”作基礎,其力量是非常脆弱的。不但無法使人自覺服從,自覺敬仰,而且其“影響力”是短命的。依賴品格能力產生的“非權力性影響力”,則能讓人心悅誠服地接受并追隨,給人以“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精神感染,綿長而持久。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同一種職務,同一種權力,在不同的領導者手里,發揮的作用可以差別巨大,甚至南轅北轍,其原因往往在于領導者品德修養不同、人格魅力不同,“非權力性影響力”就不同。據現代管理學的研究,部屬的積極性至少40%要靠領導者的非權力性影響力來調動。張躍進成功地通過“局長信箱”,以人格魅力有效地集聚了人心警氣,就證明了這一點。

2008年以來,蘇州市公安局針對警務工作量越來越大、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隊伍凝聚力不強等問題,在全國公安機關率先提出和推行了創意警務,旨在發動全體民警開動腦筋、創意思維,凝心聚智破難題,凝心聚力增效益,凝心聚神強隊伍,實現無增長改善和內涵式發展。形成全體警務人員“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創意警務的生動局面。在開展創意警務活動中,“局長信箱”也成了創新的助燃劑,創意的集散地。民警有什么好的想法、建議都可以發到網上,一人發帖,眾人跟帖,張躍進也一道參與議論,眾人拾柴火焰高,出了不少富有創意的“金點子”。上下一心,謀事創業,有力地提升了蘇州警務工作的創新水平,成為公安系統的一個標桿。
創新,是發展提高的必由之路。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強調創新,創新需要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有效激發人員的思維活力,否則創新只能是一句空話。而為了做到這點,需要營造一個有利于激發創意創造的環境氛圍。形成理想的環境氛圍的因素雖然眾多,但如創造學所指出的那樣,主要因素是良好的“領導氣候”和良好的“群體氣氛”。在一個團體或組織中,在影響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諸多因素中,領導人的人格和行為是一個關鍵性因素,它極大地影響著這一小社會的氣氛,諸如心理環境和人際關系之類,從而影響著人們的觀點、行為、態度,影響著人們的創造性活動。張躍進通過“局長信箱”展現的,是他的民主作風,他的創新意識,他的負責精神,他的仁厚品質,而這一切匯集成人格的魅力,成為激發創造精神創意思維所需要的良好“領導氣候”。良好的“領導氣候”帶動成員對集體目標的共同認可,形成良好的人際溝通,從而也帶動良好“群體氣氛”的形成。許多“創意靈感在局長信箱積聚發酵”,蘇州創意警務活動的成功直接聯系著張躍進的“局長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