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中醫藥大學 莊燕鴻
莫讓“小中風”變成“大中風”
文/上海中醫藥大學 莊燕鴻
根據統計,中國每年發生腦中風病人達200萬。現幸存中風病人700萬,其中450萬病人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殘率高達75%。中國每年中風病人死亡120萬。
老張的單位最近組織體檢,他同醫生說自己經常頭痛,記憶力下降,曾有一次一下子講不出話,但時間很短就過去了,以后也沒有什么特別不舒服的感覺,就沒有去醫院。醫生聽了之后,叫他去做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果然發現了問題,老張的腦子有微血管的栓塞。醫生告訴他說,那次講不出話就是“小中風”造成的,以后可要好好調治,不能大意的。
老王以前只聽說過中風,那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那什么是小中風呢?“小中風”叫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由于腦組織某一局部區域微小血管的栓塞,或腦血管發生痙攣時出現暫時性血液循環障礙(血液供應暫時中斷或顯著減少),或因陣發性心律失常,排血量的一時性降低,引發的時間短暫、可反復出現腦缺血的神經癥狀。其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其次為微血管血栓阻塞、頸椎病、血液成分及血流動力學改變等。
小中風的臨床表現是:
(1)近期出現原因不明的手腳麻木或軟弱無力,手中拿的物品有時忽然落地;
(2)突然出現短暫雙目失明或復視或視物模糊;
(3)突然失語或吐字不清或說話困難,但“心里明白”(意識清楚),而且很快恢復正常,不留任何痕跡;
(4)突然暈倒,但迅速清醒。
上述表現都是在無任何誘因情況下,不知不覺發生的,而且歷時短暫,僅幾秒或幾分鐘。此外,還有原因不明的智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常無緣無故地“出差錯”;時常頭痛,記憶障礙,尤其是近期記憶等。
醫生說,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必須去醫院進行檢查,比如核磁共振、腦血流圖,監測血壓、血脂、血糖以及血液流變學的指標,并檢查一下頸椎、心臟的情況,并且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加以防范。若不加注意,那后果是非常嚴重的。為什么呢?因為“小中風”已經拉響了“大中風”的警報,而“大中風”就是“腦卒中”,“腦卒中”(Stroke)又稱“腦血管意外”,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是大腦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堵塞造成的大腦缺血、缺氧,它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前者就是通常說的“腦出血”或“腦溢血”,多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甚至昏迷不醒等癥狀;后者更多見,又叫“腦梗死”、“腦血栓形成”或“腦栓塞”,常見癥狀包括:突發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反應遲鈍、失去平衡、吞咽困難、言語困難、意識障礙或抽搐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良輔在2012武漢國際神經外科論壇會議上提出警示:腦卒中已經成為國人首要死因。腦卒中病人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近年來二三十歲年輕患者日益增多,最年輕的病人僅七歲 ,多以腦出血和腦血栓為最終結果。國內有學者在對臨床資料分析后發現,在門診就診的腦卒中患者中,約40%為復發病例,25%~33%的腦卒中患者將在三至五年內再次發作,一旦發作,往往讓患者和家人措手不及。
可見腦卒中具有“四高”特點,即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復發率高等,是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嚴重疾病。
因此,一旦出現小中風現象,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決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以下的六種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小中風、腦卒中,他們是:有動脈硬化病史者;血脂、血壓和血液黏稠度明顯增高者;體胖、缺乏運動者;濫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病人;有腦卒中、冠心病或糖尿病家族史者;長期大量吸煙或酗酒者。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