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飛飛,華建民,付志強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重慶400045)
在荷載長期作用下,混凝土產生瞬時彈性變形和徐變變形,徐變變形一般可以達到彈性變形的2~3倍[1]。關于徐變形成機理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較成熟的成果,提出了多種估算混凝土徐變的模型,如美國ACI209模型、歐洲CEB-FIP模型、英國BS5400模型、BP2模式等,并研究了徐變模型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2]~[11]。此外,陳燦、方輝分別研究了施工過程中徐變對高層建筑結構的影響[12]、[13]。
本文綜合考慮施工期間材料性能的時變特征、逐層加載、加載齡期等因素的影響,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通過擬合計算,引入混凝土名義彈性模量,提出一種計算豎向構件施工期內彈性變形和徐變變形的簡化方法,并利用某高層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實體測試數據進行驗證。
根據文獻[4]、文獻[14]和文獻[15]的研究,考慮施工過程中的實際情況,本文假設:
(1)徐變?yōu)榫€性徐變,符合迭加原理;
(2)不考慮偏心對軸向變形的影響;
(3)不考慮水平連接構件的影響;
(4)施工荷載在施工期內線性增長,每天增加的荷載為σ0;
(5)豎向構件從齡期8 d時開始加載;
(6)加載過程中鋼筋與混凝土變形協調。
美國ACI209徐變模型中,不變荷載持續(xù)作用下的徐變函數 Φ (t,t1)為:

式中:t為計算徐變的時間;t1為混凝土加載齡期;φ(t,t1)為徐變系數;Ec(t1)為混凝土加載齡期為t1時的彈性模量。
根據ACI規(guī)范,Φ(t,t1)和Ec(t1)按下式取值:

式中:α和β為常數[4],根據施工中的實際情況,取α=4.0,β=0.85;Ec(28)為混凝土28 d齡期時的彈性模量;φ∞為徐變系數終值,取

式中:γa,γλ,γh,γs,γψ,γair為分別考慮加載齡期、環(huán)境相對濕度、構件平均厚度、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細集料含量和混凝土空氣含量的校正系數,具體取值方法見文獻[4]。
根據假設條件,混凝土齡期為8 d時開始每天均勻加載σ0,齡期 t(t≥8)時產生的變形為:

式中:除γa與加載時間τ有關外,其他校正系數均與時間無關,故作為常數考慮。取 α=4.0,β=0.85,γa=1.25τ-0.118,則豎向構件在t(t≥8)時產生的變形可表示為:


式(6)中第一項為齡期為8 d時開始均勻加載,豎向構件在t(t≥8)時產生的彈性變形。

取dτ=1,分別求t=8到t=200時的h(t)值以及t等于200到500之間的整數值對應的h(t)值。h(t)的取值曲線見圖1。根據曲線取值特點用一元線性函數y(t)=kt+b對其進行擬合。擬合結果見表1,方差為0.15782。

圖1 h(t)取值曲線
用f(t)=kt+b替換式(8)進行彈性變形計算,其中k、t取值為:當t≤500,按照表1線性插值取值;當t≥500時,按照t=500取值,誤差小于1%。

表1 一元線性回歸系數k,b,r2
式(6)中第二項為混凝土齡期8 d時開始均勻加載,豎向構件在t(t≥8)時產生的徐變變形。
假設:

利用擬合彈性變形的方法對式(9)進行擬合,y(t)的取值曲線見圖2和圖3。根據y(t)的取值特點,用一元多項式對8≤t≤80的y(t)的值進行擬合,用一元線性函數y(t)=at+c對t≥80的y(t)值進行擬合。
(1)當8≤t≤80時,采用一元多項式進行擬合。
當12≤t≤80時,采用一元二次多項式y(tǒng)(t)=0.0011t2+0.2744t-3.0067代替式(9)進行計算,相關系數r2=0.9996,方差D2=0.031993。
由于 t=8、9、10、11、12 時,擬合值誤差過大,對其不進行擬合,直接給出計算結果:y(8)=0,y(9)=0.1033,y(10)=0.2493,y(11)=0.4253,y(12)=0.6246。

圖2 擬合曲線1與y(t)(8≤t≤80)值對比
(2)當t≥80時,采用直線擬合。

圖3 擬合曲線2與y(t)(t≥80)取值對比
當t≥80時,用 y(t)=0.4468t-10.289代替式(9)進行計算,相關系數r2=0.9999,方差D2=0.00468。
根據對彈性變形和徐變變形積分式的擬合計算,當t≥8時,每天持續(xù)施加的荷載σ0在t時刻產生的變形可以表示為:

如果不考慮構件配筋的影響,豎向構件的豎向變形可以用式(10)進行計算。但是混凝土構件中一般都配有鋼筋,這將減小混凝土的彈性變形和徐變變形,因此需要考慮配筋率對混凝土構件變形的影響。假設混凝土構件在加載變形時,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無相對滑移,二者變形協調。由于施工過程中持續(xù)不斷地加載,可以認為施工期間,混凝土所受的應力不會因為徐變而減小,而是一個持續(xù)增加的過程。
根據假設,可以得出t時刻時混凝土和鋼筋的應力為:


式中:σs為鋼筋應力值(MPa);σc為混凝土應力值(MPa);Es為鋼筋彈性模量;As為構件配筋面積;Ac為構件混凝土面積;A 為構件面積;α0為常數,α0=2.35γλγhγsγψγair。
由式(11)可以得出考慮配筋影響時,t時刻時構件的彈性變形和徐變變形之和為:

構件的等效彈性模量為:

式中:ρs為混凝土構件的配筋率,ρs=As/A。
某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結構平面圖如圖4所示,共45層,高209 m,標準層層高為4.2 m,施工周期為5 d。圖4中,實測區(qū)域內柱為勁性H型鋼混凝土柱,截面尺寸為1.2 m×2.4 m,單個標準層對柱產生的應力值為0.17 MPa。對比分析型鋼混凝土柱施工期間豎向變形的實體監(jiān)測結果與上述方法的預測結果,表明:假設混凝土在齡期28 d時收縮已經完成,并在式(13)中采用混凝土名義彈性模量E″c(28)代替Ec(28)進行估算,可以準確的預測混凝土柱豎向變形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圖5所示。本文引入名義彈性模量,規(guī)定C60混凝土的名義彈性模量取值:E″c60=36 000,其它強度等級混凝土的名義彈性模量采用式(15)進行取值:

圖4 框架-核心筒結構平面

圖5 型鋼混凝土柱施工期間豎向變形發(fā)展規(guī)律預測與實測對比分析

(1)當計算彈性變形的齡期大于7 d時,混凝土結構施工期內豎向構件的彈性變形可以用一元線性函數估算;當計算加載齡期大于7 d的徐變變形時,混凝土結構施工期內豎向構件的徐變變形可以用一元二次函數(計算時刻小于80 d時)和一元線性函數(計算時刻大于等于80 d時)進行估算。
(2)采用混凝土名義彈性模量,可以用式(13)準確的預測混凝土柱在施工期內豎向變形的發(fā)展規(guī)律。
[1]高洪.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收縮徐變分析[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08
[2]惠榮炎,黃國興,易冰若.混凝土的徐變[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8
[3]Neville A M.混凝土的性能[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3
[4]周履,陳永春.收縮徐變[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4
[5]Bazant Z P,Wittmann F H.Creep and shrinkage in concrete structures[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Ltd.,1982
[6]Bazant Z P.Prediction of concrete creep and shrinkage:past present and future[J].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01,203(1):27-38
[7]陳永春.混凝土徐變問題的中值系數法[J].建筑科學,1991(2):3-7
[8]朱伯芳.混凝土徐變方成參數擬合的約束極限法[J].水力學報,1992(7):75-76
[9]王勛文,潘家英.按齡期調整有效模量法中老化系數x的取值問題[J].中國鐵道科學,1996,17(3):12-22
[10]羅文斌,張保印.超高層建筑S+RC混合結構豎向變形差的工程對策[J].建筑結構學報,2000,21(6):68-73
[11]夏心紅,沈蒲生,方輝,等.鋼筋混凝土軸壓構件分批加載時收縮徐變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技版,2006,23(4):48-56
[12]陳燦.高層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結構體系施工期間變形及其控制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007
[13]方輝.高層混合結構考慮施工過程和混凝土收縮徐變影響的分析[D].長沙: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006
[14]鄧志恒,秦榮.考慮施工過程收縮徐變對高層建筑結構影響理論分析[J].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2002,35(5):29-31
[15]楊麗,郭志恭.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如何考慮徐、收縮的作用[J].工業(yè)建筑,1995,25(4):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