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云鵬
俄羅斯入世開辟掘金新路
文/陳云鵬
(圖/IC)
雖然倫敦奧運會上的俄羅斯金牌數還稱不上“大戶”,但在世界經濟的“奧運會”上, 8月23日,俄羅斯結束了自己長達18年的入世“馬拉松”,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56個成員。俄羅斯將面臨制度和法律等各方面一系列的變革。
俄羅斯資源總儲量的80%分布在亞洲部分,除森林和水力資源,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鐵、錳、銅、鉛、鋅等。數據顯示,俄羅斯目前已探明石油儲量82億噸,占世界探明儲量的4%至5%,居世界第八位。森林覆蓋面積8.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50.7%,居世界第一位。林材蓄積量807億立方米。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儲量的1/3強,居世界第一位。水力資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核能發電量為1310億千瓦/小時。核電占俄電力的10%。煤蘊藏量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鋁蘊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鐵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鈾蘊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黃金儲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依托著富饒的資源,俄羅斯的工業也非常發達,其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占世界重要地位。工業基礎雄厚且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不過,俄羅斯的工業結構不很合理,重工業尤其發達,其主要工業區有中央工業區,西北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等。但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后狀況尚未根本改變。目前,俄羅斯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品、金屬及其制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寶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紙漿等;主要進口商品則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食品和農業原料產品、化工品及橡膠、金屬及其制品、紡織服裝類商品等。
回顧俄羅斯18年的入世歷程,不僅印證了俄羅斯入世談判的艱辛,也折射出俄羅斯國家發展的道路。早在1993年俄羅斯就向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遞交申請,1995年開始正式談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最初是在多邊范圍內談判俄羅斯貿易政策與世貿規則接軌的問題。1998年起,俄羅斯開始就商品準入和農業扶持水平問題進行雙邊談判。1999年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收到俄羅斯提供的關于服務市場準入的清單。從2000年,俄羅斯與世貿成員的談判開始全方位舉行,該談判主要圍繞四個方向進行,即總關稅問題、農業問題、服務市場準入問題和體制問題。
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處于動蕩時期,政治不穩定,經濟經常處于危機狀態,沒有入世談判的基本條件。進入新世紀后,隨著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宮,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形勢逐漸穩定,入世談判逐步走向正規化。2004年,俄羅斯與歐盟就入世談判簽署了基礎性文件,但此后俄羅斯的入世談判,尤其與美國的談判非常艱難。其中,俄羅斯經濟結構和出口結構比較簡單,在入世談判中,任何產品上的讓步都會對國內有關行業造成巨大損失,這也是俄羅斯入世談判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普京擔任總理期間多次表示,俄羅斯絕不會不惜代價地謀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在談判過程中,最困難的會談題目是農業問題。某些歐洲國家曾要求俄羅斯在天然氣價格和天然氣企業壟斷問題上讓步,但遭到俄羅斯拒絕。農產品中肉類進口配額問題的談判也是最艱苦的談判之一。此外,外國汽車在俄羅斯的組裝問題也是重要的討價還價項目。在俄羅斯入世談判過程中還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插曲。2008年后,格魯吉亞加入雙邊談判過程,俄格沖突對雙方談判產生了很大影響。2008年俄格在高加索地區南奧塞梯發生武裝沖突后,南奧塞梯宣布獨立并得到俄羅斯的承認。在俄入世問題上,格魯吉亞將俄入世問題間接與南奧塞梯問題掛鉤,雙方談判陷入僵局。格魯吉亞的具體要求是:“莫斯科應該保證格魯吉亞方面有可能監督格俄邊境地區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非法邊境檢查站。”如果俄羅斯答應格魯吉亞的條件,就等于撤回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主權的承認。最后,通過瑞士做中間人,俄羅斯經過艱苦談判終于解決了入世的最后障礙。
2012年7月10日和18日,俄國家杜馬和聯邦委員會先后通過加入世貿組織協議。7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有關批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協議的聯邦法案。7月23日,俄羅斯經濟發展部貿易談判司司長馬克西姆·梅德維德科夫公開表示,俄羅斯將于8月23日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在俄羅斯的入世“馬拉松”談判中,中國是世界大國中力挺其加入世貿態度最堅決的國家,也是大國中第一個和俄羅斯就加入世貿達成共識的國家。早在2004年,我國即和俄羅斯簽署了雙邊協議,同意俄羅斯加入世貿。按俄羅斯官方的統計,到2011年年底,中國在俄羅斯的投資總額約30億美元,俄羅斯政府已多次表示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外商投資,尤其歡迎來自中國的消費品、食品制造、木材深加工以及基礎行業等方面的投資。
在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后,其總體關稅水平將比目前下降約3.5%,加權平均稅率在2013年將降至7.6%,2014年將降至6.9%,2015年將降至6%左右。按俄羅斯政府公布的文件,入世后超過1/3的商品要下調進出口關稅,1/4的稅目將要在3年內調整到位。雖然目前還沒有獲得最詳細的關稅下調幅度,但這樣的利好消息,無疑讓產品出口到俄羅斯市場的廠商都感到欣喜。
眾所周知,中俄經濟間存在互補性,俄羅斯重工業強、輕工業弱,而中國則恰恰相反,輕工業強、重工業較弱,但多年來這一上天賜予的“姻緣”卻未能使中俄間貿易擦出更多的火花。數據顯示,2011年中俄雙邊貿易額為835億美元,而同時中美的貿易額則高達4467億美元。事實上,2008年中俄貿易額僅為560億美元,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2009年,這一數字更只有約400億美元。
如今,俄羅斯入世后的關稅下調,使中俄間曾微不足道的貿易額,變為促進兩國雙邊貿易高速增長的優勢之一。對于俄羅斯而言,加入WTO最重要的意義在于讓其他國家降低,甚至完全取消對進口俄羅斯商品的關稅,這有助于俄羅斯政府迅速完成將其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對于我國而言,俄羅斯的入世,既會帶來新的市場;也會使俄羅斯成為中國新的競爭對手。
此前,俄羅斯中小企業協會曾公開表示支持加入世貿組織的態度。該協會認為,入世對多數企業是利好的,在政府的支持下,不利因素較多領域的企業情況亦將會好轉。不過,如輕工業等行業可能將受到入世的沖擊。長期以來,俄羅斯對中國的貿易存在一種現象,即機械或加工品出口比重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近40%至60%迅速減少到目前的約3%至6%,原料性產品特別是能源產品出口比重卻直線上升。顯然,俄羅斯并不喜歡這一現象的長期存在,于是在2011年6月,中俄兩國確定了“2015年前中俄貿易額提高到1000億美元,到2020年把兩國貿易額提升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這相較于2011年中俄雙邊貿易額的835億美元,稱得上是一個飛躍。不僅如此,中俄雙方還將把經貿合作從最低級的能源、木材等“資源交易”向技術型為主的產品開發轉型。
中俄兩國市場的互補性很強,俄的資源、裝備制造和重工業等優勢產業是中國需要的,而中國的日用消費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又彌補了俄的空白。中國的汽車配件、LED燈管、運動品、小家電、太陽能產品及輕紡工業及IT產業等行業在俄市場非常有競爭力,這些行業關稅在下調后,已成為商家看好的行業。
對于我國廠商而言,俄羅斯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不小的風險也仍然一直存在,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灰色清關”。由于上世紀90年代初解體后的蘇聯急需進口大量便宜貨品,于是大批華商在中俄兩國之間做起了民間貿易。然而,俄羅斯海關清關手續繁瑣且關稅混亂,為鼓勵進口、簡化海關手續,俄羅斯海關委員會允許“清關”公司為貨主代辦進口業務。這些公司與海關官員聯手,將整架飛機的貨物以包裹托運的關稅形式清關。此類清關比正規報關關稅通常便宜兩三倍,于是這種“創新”的清關方式隨后即被推廣到海運、鐵運和汽運,統稱為“灰色清關”。
應入世要求對國內一系列法律法規的改革也是一種倒逼,迫使俄羅斯加快與國際貿易體制的接軌,其必然結果是投資環境得到改善。(圖/IC)
雖然“打包”式的“灰色清關”看似方便了廠商,但導致的一大后果就是俄羅斯的清關公司與部分海關勾結謊報或瞞報貨物逃稅,使得商品入境后不具備合法地位。2009年,在俄羅斯政府關閉莫斯科大市場時查處的20億美元貨物中,幾乎全是“灰色清關”方式進入的。不過,如果不通過“灰色清關”的方式,改走正常途徑的“白色清關”也有不少麻煩。首先,“白色清關”的關稅高、速度慢且效率低,加上俄羅斯海關廣泛存在的腐敗現象,一旦走正常途徑,俄羅斯海關工作人員就撈不到“油水”,于是官方人員往往也變相鼓勵“灰色清關”。
可喜的是,在俄羅斯入世之后,“灰色清關”必將成為歷史。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別洛烏索夫表示,入世后的俄羅斯保護性關稅平均水平將逐年下降,2013年將由9.5%降至7.6%,2014年降至6.9%,2015年降至6%。對此,相關人士表示,入世后的俄羅斯將有正常的海關通道和市場環境,對于我國廠商而言,則需要容忍不成熟的商業環境,通過三至五年的等待,當俄羅斯建立成熟的商業環境和機制后,就是一個極好和極大的機會。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表示,如不盡早入世,俄羅斯有可能在“全球化世界中淪落到被遺忘的角落”。俄羅斯作為大型經濟體,不可能再繼續孤立于世界貿易體系之外。根據俄羅斯的大國戰略要求,俄羅斯參加國際貿易體系規則的制定勢在必行。
一直以來,俄羅斯依托巨大的能源優勢,已使其經濟形成了“路徑依賴”。數據顯示,俄羅斯去年開采原油5.11億噸,但自身需求只有1.36億噸,其余3.75億噸全部用來出口。此外,俄羅斯天然氣年出口量占到全球交易量的30%且價格相對較貴。高價資源的大量出口造成的能源依賴以及商品貿易倚重程度低成為入世反對派們的一大論據,但普京強調,入世后將強化俄羅斯的競爭環境,這有助于國內經濟的現代化,“俄羅斯需要加入世貿俱樂部,以更新產業能力”。
應入世要求對國內一系列法律法規的改革也是一種倒逼,迫使俄羅斯加快與國際貿易體制的接軌,其必然結果是投資環境得到改善。一些入世支持者認為,俄羅斯入世不僅將吸引外資和先進技術,擴大優勢商品的出口,推動美國取消對俄制裁的杰克遜·瓦尼克修正案等,同時還將促使俄羅斯進行自我改革,完善經濟制度安排,建設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提高企業和產品乃至經濟的整體競爭力。據俄羅斯媒體稱,俄羅斯為入世修改了一系列法案,簡化外貿和外匯程序,促進了俄羅斯經濟與世界的融合。如果不是因為入世,一切不可能來得如此之快。
對于俄最大的經貿伙伴中國而言,俄羅斯入世顯然意味著中國企業將能擴大在俄的出口貿易。數據顯示,2011年,俄羅斯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歷史新高的835億美元(約合5200多億元人民幣)。俄羅斯的中期目標是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2020年達到2000億美元。
鑒于中俄經濟間存在著明顯的互補性,俄羅斯入世總體是利好中國企業,特別是在中俄雙方著力于“升級”經貿合作的共同愿景之下,俄羅斯市場能夠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正反饋”信息源。同樣,入世后的俄羅斯也將成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新的競爭對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國加快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以及完善自身市場機制。此外,俄羅斯入世對于中國企業還提供了很好的投資貿易機會,尤其是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機電產品等領域,隨著關稅下調及海關入關便利化的約束,在發生貿易糾紛時,可以在世貿組織規則下通過正常渠道進行起訴來解決糾紛,更有利于促進雙方貿易額增長。
從長遠來看,俄羅斯入世對于中國將產生一定的壓力,較之我國入世之初,俄羅斯在科技發展水平方面的底子比較厚,基點高于中國。一般而言,入世之初的十年屬于“紅利”期,但與此同時,中國則處于轉型發展期,以往依靠勞動力資源的優勢趨弱,俄羅斯將利用這段紅利期取得一個相對快速的發展。因此,俄羅斯入世對于我國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目前還無法定論。盡管中國能夠在俄羅斯入世的“紅利”期中分得一杯羹,但在分享國際貿易蛋糕的競爭力方面,俄羅斯在重化工等優勢產業方面將可能憑借著入世優勢進一步趕超中國。
編輯:陳暢鳴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