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Ⅰ阿里木(慈善家) 記錄Ⅰ實習記者 朱江
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關愛
口述Ⅰ阿里木(慈善家) 記錄Ⅰ實習記者 朱江
“我因為謀生來到貴州,卻在這找尋到了夢想:做慈善。我夢想有一天,貴州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和最多的關愛,貴州每一寸土地上都充斥著和諧與幸福 。”
2001年,我懷揣著僅剩的10元錢踏上了前往貴州畢節的旅途,與我相伴的只有一個烤箱。那時,多年在外漂泊的我本以為這趟旅途只是我生命中的普通一站,可沒想到這里卻成了我夢想的開始。
初到畢節,只會烤羊肉串的我,幾乎連飯都吃不起,每天帶著烤箱到處尋找生存的途徑。有一天,在倒天河畔劉老二的酒吧,看見酒吧生意很好,我就想把烤肉攤開在酒吧門口,但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把這個請求說出口。為了生存我鼓起勇氣,小心地走進酒吧,說出了我的想法,那時我連挨罵的準備都做好了。沒想到劉老二二話不說同意了我的請求,還借我100元錢做本錢。他說,誰都有難的時候,拉一把就過去了。那一瞬間,一種力量擊中了我的心窩,我記住了劉老二對我說的話,一個夢想也在心中模糊建立起來,我要為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做些什么。
我的烤羊肉攤生意很好,收入比以前多了,人也餓不著了,可我的心里還是空落落的好像少一些什么。
2002年4月,我去了一趟鎮遠,在鎮遠城郊遇上了一場森林大火。我沒多想就沖了進去,3個小時后大火被撲滅,我的衣服也被燒壞了。當地林業部門為了感謝我,堅持給了我300元錢作為“獎金”。拿著這筆錢,我心里總是不踏實,哪有做好事還要錢的?干嘛不拿它來幫助需要的人呢?回到畢節后,我找到了畢節地區婦聯,懇請他們幫我聯系一位最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
沒過多久,婦聯的工作人員就向我介紹了畢節學院藝術系的學生趙敏,她因為母親去世,家里十分困難,正面臨輟學。見到趙敏時我很感動,為她的堅強和懂事,我拿出300元獎金和自己烤肉掙來的200元錢送到她手中。當聽到孩子對我說“謝謝”的時候,我內心十分觸動。在外面漂泊這些年,我吃的苦太多太多,說到底都是因為沒有文化。我想我應該多幫幫像趙敏一樣的孩子,這也是我為貴州——我的第二故鄉所能做的。或許我的力量還很小,但是我相信有一天貴州這片從未缺少愛的土地上,會有更多人加入進來。這一刻,我那個曾經模糊的夢想突然變得真實起來,我的內心似乎也被填滿了。
1 0年來,我陸陸續續地幫助了不少貧困失學的孩子。2006年我和畢節學院一起成立了“阿里木獎學金”。有人幫我算了一筆賬,10年間我一共捐出了15萬元,相當于烤了50多萬串羊肉串。我最感欣慰的是,民間的慈善力量越來越強大,很多人都加入到慈善的行列里來。同時,近年來國家對扶貧和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從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到讓山區的孩子們能吃上熱騰騰中午飯,很多貴州的孩子走出了貧困,走進了學堂。

對阿里木來說,烤肉是他的職業,慈善是他的生命。
我因為謀生來到貴陽,卻在這里尋找到了夢想:做慈善。我會繼續用烤肉串掙的錢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特別是孩子。
不久前云南彝良發生了地震,我趕過去參與救援。在彝良,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在這么不利的環境下,不到24小時,物資和救援隊伍就送達了災區。更讓我激動的是,在災區我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接見。當總理握住我的手的那一刻,我明白,路還長,我會不斷地努力。
(責任編輯/孟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