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刊視點
《新湘評論》2012年第11期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的基本原則是,項目必須尊重民意,以村民民主決策、自愿出資出勞為前提,政府給予獎勵補助,使政府投入和農民出資出勞相結合,共同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雖然政府有獎補,但項目的性質屬于“民辦公助”,由村民說了算,而不是從上到下分配項目。政府在補貼程序上實行先建后補或邊建邊補,嚴格執行“村申請、鄉初審、縣審核撥付”的程序,從操作上確保“尊重民意、民辦公助”,把好事辦好。修路、改水、改廁這些村里過去想干卻干不成的“老大難”事情,正在一一得以解決。
《前線》2012年第6期
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平臺,新媒體實現了及時傳遞,超時空傳播和資源共享的優勢,極大地滿足了群眾的知情權,群眾與政黨、政府信息嚴重不對稱的狀況會得到很大改善。大多數情況下,信息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是分離的,信息反饋慢,彼此之間的互動少。但是,新媒體為傳播雙方提供了多樣的自由表達平臺,大家可以隨時就各種問題進行自由而充分的討論,表達意見和建議,使黨員干部和群眾之間擁有了無阻隔的互動形式。
《求是》2012年第11期
當前,我國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國內看,人口結構和勞動力供需顯著變化,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支撐我國外貿增長的一些基礎性因素正在逐步削弱。內外需失衡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發掘內需的巨大空間和潛力,就很難使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順利推進。從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遠未結束,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全球貿易增速大幅回落,風險因素增多,經濟低迷可能要持續一個較長的時期。擴大內需,一定是在開放條件下的擴大內需,必須不斷提高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水平,不斷增強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穩定外需,一定是有利于擴大內需的穩定外需,要通過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充分發揮外需對促增長、保就業、調結構的帶動作用,為深入實施內外需的協調發展贏得時間和空間。
《南方》2012第12期
干部在基層成長,干部從基層選拔,干部到基層培養,是我們黨的一貫用人方針。近年來隨著“三門”干部多、基層經驗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干部隊伍來源結構單一的缺陷日益顯現,從中央到地方都更加強調選人用人的“基層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多次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和完善從基層培養和選拔領導干部的制度,充分調動和激發干部到基層去的內生動力。
《半月談》2012第11期
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中國文化產業蓬勃壯大:2002年至2011年,我國電影年產量和票房分別飆升7倍和13倍,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大國,我國還相繼成為第一大電視劇生產國和第一大圖書出版國,與此同時,5.13億人走進網絡生活……這是一個文化產品極大豐富、文化生活日益多彩的時代。文化走向市場,文化與科技融合,文化與旅游結合,形式不斷發展,業態不斷豐富,這一切讓億萬人民有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選擇。
(責任編輯/付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