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Ⅰ鄧國君
貴陽:創新工作推進基層管理
文 Ⅰ鄧國君
今年5月,貴陽市編寫的《改革管理體制 提升服務水平》案例,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和《黨建文匯》聯合舉辦的創先爭優主題案例征集評選活動中獲得最佳案例,在10個最佳案例中排名第一。
這是貴陽市突出發展主題創新工作思路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年的一個縮影。
貴陽市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關于加強區域化黨建的精神,以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為切入點加強區域化黨建,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
精簡管理層級,建立區域化黨建平臺。撤銷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建立由區(市、縣)直管的社區黨委和社區服務中心,變“市-區-街道-居委會”四級管理為“市-區-社區”三級管理。截止今年4月,全市已全部撤銷49個街道,建立90個新型社區。
擴大工作覆蓋,構建區域化黨組織體系。通過縱向建、橫向聯和實行網格管理,構筑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轄區黨組織為基礎、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黨組織工作體系。根據社區黨員和社區資源分布情況,合理劃分黨建工作責任網格,責任到人,形成以社區黨委為龍頭,下轄若干個黨支部、黨小組的社區黨建網格化管理模式。
擴大基層民主,凝聚區域化黨建合力。通過公推直選“當家人”,成立居民議事會,實行以“意見收集會、議題討論會、議事決策會、述職評議”為主要內容的“三會一評”制度,引導居民有序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社區黨委實行“大黨委”制,將轄區內有影響力的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選聘兼任社區黨委副書記或委員,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溝通思想,聯絡感情,互通情況,實現共駐共建常態化。
貴陽市構建新型社區服務體系,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規范并公開服務內容、服務程序、服務時限,推行黨務、政務“一站式”服務。(邵家學/攝)
推進資源整合,構建新型社區服務體系。將社區機構納入事業單位序列、社區工作人員納入正式編制、社區工作經費納入區級財政預算、社區辦公和服務場所建設納入城市建設規劃,推進資源整合,在較高層次上實現“三有”。在每個社區建立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服務大廳,以居民群眾需求為導向,規范并公開服務內容、服務程序、服務時限,推行黨務、政務“一站式”服務。設立特色服務站或功能室,以15分鐘路程為服務半徑,打造“15分鐘服務圈”,構建“公共服務、社會服務、自我服務”相結合的新型城市社區服務體系。
貴陽市緊緊抓住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目標,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激發農村黨建工作活力。
大幅提高村干部基本報酬,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素質。大幅提高在任村干部基本報酬和離任村干部生活困難補貼,充分調動基層干部工作積極性。每位村干部在原來基本報酬的基礎上增加500元,全市村支書、村委會主任每月基本報酬從950元提高到1450元,文書每月基本報酬從850元提高到1350元。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對全市所有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和“大學生”村官進行輪訓,不斷提高農村黨員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和素質。
強化措施保障,扎實抓好“幫聯駐”工作。把推動干部下基層、“接地氣”作為轉變干部作風的著力點,深入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扎扎實實幫群眾”活動。實行單位掛幫,組織全市917個市、區(市、縣)直部門定點掛幫116個鄉鎮(社區)1590個村(居),實現掛幫全覆蓋。實行干部掛職,選派1780名干部到鄉鎮(社區)、村(居)掛任副書記或行政助理,當好政策宣傳員、致富信息員、和諧調解員、黨建指導員,實現掛職全覆蓋。實行職責共擔,建立掛幫單位、掛職干部與掛幫聯系點職責共擔機制,鄉鎮(社區)年度考核、綜合排名與掛幫單位年度考核掛鉤。為了確保掛職干部能夠“常駐村、駐得下”,把掛職干部信息在公眾媒體上公布,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在鄉鎮成立聯鄉駐村工作黨支部,加強對掛職干部的教育管理。大力宣傳掛職干部的先進事跡和典型做法,促進掛職干部真蹲實駐、真幫實促、真抓實干。目前,全市掛幫干部已走訪基層群眾48萬余人次,協調致富項目4000余個,幫助解決困難問題21000余件,辦理實事24000余件。
貴陽市始終堅持“企業需要、員工擁護、社會認同”,積極探索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切實發揮黨組織在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使企業黨組織成為了企業發展的好幫手、員工的“知心人。
創新黨組織組建方式,擴大黨組織覆蓋面。依托園區抓組建、依托產業抓組建、依托樓宇抓組建。截止目前,全市10家工業園區全部成立了園區黨委;組建非公企業黨組織1672個,覆蓋企業4974家,組建率從創先爭優活動以前的17%提高到了現在的100%。
圍繞企業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企業發展,始終是貴陽市非公黨建的切入點。貴陽市在非公企業中深入開展“支部帶黨員、黨員帶員工”的“雙帶”活動,一名黨組織成員至少聯系兩名以上黨員和員工,一名黨員至少聯系一名員工,使黨組織成為企業和員工的橋梁和紐帶。要求黨組織及時向員工通報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聽取員工的意見建議,定期開展“企情溝通日”活動,實現黨員、職工、公司管理層面對面交流,使黨員成為帶領員工發展生產經營、攻克技術難關的骨干力量。貴陽市還積極引導非公企業業主參與社會建設,化解社會矛盾,以實際行動奉獻社會、回報社會,樹立“誠信為民、樂于奉獻”的形象。成立了由非公企業業主為主體的“和諧貴陽促進會”,參與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幫扶社會弱勢群體。2010年以來,在非公企業黨組織的推動下,全市非公企業資助資金1億多元,幫助黨委、政府成功化解各類社會矛盾近千個,惠及群眾1.7萬余人。
(作者單位:貴陽市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尹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