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巧梅
河南省人民醫院位于河南省鄭州市,院區南臨緯五路,西側是經三路,東側是經二路,北側為黃河路。醫院是衛生部直屬,河南省最大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為一體。全院占地15.2萬m2,目前建筑總面積29.4萬m2,開放床位1 800余張。由于醫院業務迅速發展,醫療條件與設施水平不斷更新,現有醫院的建筑規模和條件已不能滿足發展的要求。隨之帶來醫院面臨著技術更新、人性化服務、醫療設備、醫院設施、環境等各方面的挑戰。著眼于醫院的總體規劃下確定合理的設計原則,實現與原有建筑的無論形式還是功能方面和諧的組合,把醫院內外環境建設成符合醫療市場需要,體現人性化服務、合理的醫療流程是新建病房樓設計的重點。
醫院的建設基本分為三個階段,前兩階段分別是老病房樓(2001年左右建設)、門診醫技樓(2008年投入使用),新病房樓工程是醫院西院總體規劃建設的第三部分。
根據醫院學科發展和醫療服務功能的規模與任務的不斷發展,在全院總體建設的指導思想下,新病房樓的設計做到了新老建筑前后銜接,功能整合,努力實現規劃的科學完整,使醫院的規劃發展具有前瞻性。新病房樓設計效果圖見圖1。

圖1 新病房樓設計效果圖
結合醫院的現實情況與遠期發展要求,根據用地情況選用相對集中的基壇式布局,各科室的功能既相對獨立又聯系緊密。采用局部雙內廊的板式護理單元模式、潔凈手術部、分組垂直交通體系、弱電控制系統、建筑智能化系統等現實可行的新技術、新概念,以先進的醫療設施為醫院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建筑功能組合合理,醫療運行體系安全高效。注意分析人流、物流,采用專用豎向交通系統、潔凈手術部、中心供應室單向工藝流程、中心島式ICU等布局方式,明確潔污分區與分流,控制與降低院內交叉感染。同時注意各類人流物流路徑短捷、順暢,工程管線集中短程,做到低能耗高效率,為日后降低日常運營成本創造條件。同時,各專業應采用新技術,實現醫院對管理、控制的要求。
現代醫院強調以人為本。不僅要關注以病人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優良醫療環境,還應當為在醫院長期工作的醫務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設計結合鄭州市的地域特點,充分考慮利用自然通風與采光。各科室的醫護工作區與病人活動范圍分區明確,互不干擾。除在不同層面設計室內外綠化環境外,在照明、空調、聲響等方面應體現使用方便、環境舒適。
新建病房樓地下2層、地上主體建筑21層,建筑面積118 600 m2,建筑高度90.6 m,功能主要包括:護理單元、部分醫技科室、設備庫房、病案室、太平間、地下車庫等。共設總病床數1 420張,手術室45間。建設完成后,將形成總床位數3 500張(新樓1 420+老樓1 180+干部區900)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新建病房樓是一棟功能復雜、規模龐大的醫療建筑,功能內容包括:護理單元、部分醫技科室(檢驗科、病理科、輸血科、手術部、重癥監護室、中心供應室)、中心藥房、營養廚房及餐廳、病案庫、設備物品庫、設備機房、太平間等。樓內包含45間潔凈手術室,34張監護病床的重癥監護室,護理單元病床1 420床。
根據用地情況,綜合病房樓采用緊湊簡潔的矩形集中式布局,各功能科室根據相互間功能關系的矩陣分析,予以合理安排。以垂直交通體系與南北貫通的醫療主街為核心,各不同部門圍繞布置,使公共交通面積所占比例盡量減小,同時各部門也便于形成獨立的區域,避免互相干擾。功能相關的科室之間均設有方便聯系,如手術部與重癥監護、病理科、輸血科、中心供應等相關部門之間均設有直接高效的交通聯系,較好地滿足現代醫療功能的需求。全樓的垂直交通體系采用了潔污分區分組的模式,分別設有病人、醫護人員專用電梯、送餐電梯、無菌品供應電梯、污物電梯,使各種不同人流、物流都能各行其道,既能夠提高運行效率,又減少相互接觸的幾率,避免交叉感染。
1)住院辦理大廳:空間設計借用了現代公共建筑空間的處理手法,采用三層挑空的高大中庭空間,開闊明亮,中庭三層局部設景觀平臺,氣派而又不失溫和;在大廳內設置咖啡茶座、鮮花店、超市、商務等便利設施,改變了傳統醫院那種冷峻、嚴肅的環境氛圍,使患者在住院大廳內有溫馨親切的感受。
2)病房:病房90%為南向,朝向良好,采光充足。病房均帶有衛生間,病房內設墻上綜合醫療槽,內含醫療氣體管道接口、電氣插座、呼叫訊號按鈕、床頭燈等。病房標準層(6層~20層)每層兩個護理單元,每護理單元46床,每個護理單元內設單人病房、三人病房和套間病房,適合不同需求的病人使用,而且在布置上留有擴充床位的空間。21層設一個VIP護理單元(單床間),一個血液層流病區。
3)醫技部:嚴格遵守潔污分區、潔污分流的原則,設置醫務人員工作區和病人就診區,病人與醫務人員自成一區,各設自用通道,互不干擾。同時考慮功能相關科室同層或就近布置,以提高工作效率。
4)中心供應室:嚴格按照潔污分流原則并依照工藝流程單向循環布置。工作區采用單向流程布局,污染→清潔→潔凈分區設置,并與手術室有直接連系通道。
5)手術部:采用先進的梳狀雙通道布局,醫護人員與潔凈物品共用通道,病人與污物回收共用通道,潔污完全隔離。手術部共設手術間45間,采用生物潔凈空調凈化系統,保證手術部內不同等級的生物潔凈需要以及等電位接地等技術措施,提供安全可靠的手術室運行環境。
新建病房樓(簡稱新樓)的建設緊貼現病房樓(簡稱老樓),二者在功能使用上連成一體,除沿著醫院的中軸線設連接通道外,地下1層~地上3層均有不同程度的聯系或功能連接(見圖2)。地下1層設有醫院的地下主要聯系通道,從門診醫技樓向北穿過現病房樓、新建病房樓一直通向黃河路北的后勤生活區;1層新、老病房樓的住院辦理部門合二為一,老樓內也有部分功能面向新建大廳,因此在新樓建設的過程中,老樓也有一部分功能需要改造;新、老病房樓的消防控制集中設在新樓內;2層手術部輔助區與老樓內的手術部輔助區有通道相聯;3層:新老樓的手術部潔凈通道、清潔通道均有聯系;標準層分別在7層,12層,17層在新老樓之間架設懸空連廊。

圖2 新建病房樓與原有病房樓的銜接(單位:m)
新建病房樓整體造型綜合考慮了建筑美學要求(建筑美學表現、標志廣告、建筑設備);圍護結構基本物理要求(保溫、防水、節能、防火);高性能、低維護;一定的使用靈活性,并使建筑與原有老病房樓形體完美結合,成為醫院院區場地中一個和諧、靚麗的視覺焦點。
總之,無論整體造型還是平面功能,新、老病房樓都實現了和諧的組合。
[1] 張岳軍,段緒勝,王少杰.淺談醫院建筑的改擴建[J].山西建筑,2010,36(1):44-45.